茶亭街道,隶属于
福建省
福州市
台江区,地处台江区北部,东至国货路西段、五一路口与
新港街道为邻,南达洋头口立交桥,西以
茶亭河为界与
上海街道隔河相望,北到仁德路与
鼓楼区安泰街道相接。辖区总面积0.08平方千米,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3690人。
历史沿革
1955年5月,成立街道。
1996年1月,划出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民委员会归鼓楼区,划出河口、吉祥2个居民委员会归洋中街道;从鼓楼区划入状元居民委员会,从原福州郊区洪山镇划入高桥村;新设金洋、水松2个居民委员会。
2006年,改为金洋、阳光、仁德、福德、广安、洋头口6个社区。
行政区划
2000年12月,辖阳光、群众、洋头等16个居民委员会和高桥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辖仁德、福德、广安、阳光、洋头口、金洋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茶亭街道下辖4个社区:广安社区、福德社区、洋头口社区、阳光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台江区国货西路30号。
地理环境
茶亭街道地处台江区北部,东至国货路西段、五一路口与
新港街道为邻,南达洋头口立交桥,西以
茶亭河为界与
上海街道隔河相望,北到仁德路与
鼓楼区安泰街道相接。辖区总面积0.08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369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026人。另有流动人口5664人。常住人口中,男性8794人,占48.8%;女性9232人,占51.2%;14岁以下1766人,占9.8%;15~64岁12793人,占71.0%;65岁以上3467人,占19.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3641人,占99.8%;有少数民族人口49人,占0.2%。2011年,人口出生率9.0‰,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3.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070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财政总收入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工业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I.74亿元,比上年增长48.6%,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7家。
商贸
2011年末,商业网点163个,职工2513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7.9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亿元,比上年增长4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000人,专任教师40人;小学1所,在校生2100人,专任教师1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文化艺术团体15个,会员360人,其中团体会员150人,个人会员210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个,演职人员100人;电影院1座,座位1000个,年放映1500场次,观众达10000人次;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80平方米。
2011年末,体育场地1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老年拳功操、腰鼓。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院5所。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2户,人数188人,支出55.67万元;城市医疗救助10人次,支出1.2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人,支出41.96万元。有43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98人。
历史文化
茶亭街道地名因辖区内茶亭街得名。
2006年,
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和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联合申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务院批准,
十番音乐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洗马桥,位
茶亭街北段,宋开宝七年(974年),福州筑“外城”时所建之桥,官兵常在此洗马,故名。后以此桥之名为当地之路名。
闽越王祖庙,位茶亭街东侧,建于明,为奉祀闽越王
无诸之庙宇,后废,今已辟为马路,即祖庙路。《闽都记》载,“庙后一丘,盖无诸冢云。”南园,在
洗马桥东,明嘉靖年间,状元陈瑾之别墅,有岗阜三石,今废。茶亭庵,面临茶亭街,当地人于明末集资建造;河湖寺位茶亭庵旁,茶亭河绕寺而过。茶亭庵、河湖寺今为
茶亭小学校舍,仅存茶亭庵大殿拱顶,改建成单檐庑殿式亭子。
馨莲堂,位茶亭步魁埕,建于清道光年间,规模轩昂,雕刻精美,为福州四大菜堂之一,今旧址尚在。闻名的辛亥革命风云人物
黄钟瑛之家在茶亭街巷口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任命其为
海军总长兼海军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