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可道》是一本茶文化的文集。喝茶,很多人都喜欢;茶之道,却不是人人尽知。作者讲茶道,不讲茶,先讲水;
龙井、
碧螺春、
香片、
铁观音等名茶尽出东南,然茶却诞生在西南之云南,茶业、茶文化的摇篮却是巴蜀之地;茶之“芳名”,或因形得名,如
珍眉、
瓜片,或因地得名,如龙井,均名如其茶,可谓二美具,但“
龙井43”就让人想到了满是试管的实验室。读者还可以跟着作者去品尝碧螺春、
老君眉、铁观音、
白毫,去见识
茶礼、茶规、
茶宴、
茶会,去欣赏名目繁多的茶具。
《茶可道》共收入作品80余篇,每篇约1200字,读起来既可以思想连续,也可以独立成篇。就题材而言,茶文化不可谓不厚重,但潘向黎并没有像某些故作高深的作家那样把茶文化写成一篇大文章,罗列资料万千条,上下五千年议论得没完没了,而是从小处着眼,从自己细微的心灵感受落笔,从而把文章写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韵味无穷。如《何处天下第一泉》一文,作者针对天下第一泉的不同争论,在引用了
欧阳修的一句话“水味有美恶而已,欲举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妄说也”之后,她认为:“只要觅得好水,能沏出自己满意的好茶,就是乐事,何必问虚妄的天下第几?若问到底有没有天下第一泉,也许有。在何处?在心里。除了在干净的心里,哪里有真正的天下第一泉?心泉不清不净,天下再没有干净的水,干净的茶了。”
再如《人世真局促》一文,自古以来,诗与茶、禅同道,相互作用,启人心智。题目源于
苏东坡咏茶长诗《
寄周安孺茶》中“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诗句,意思为:茶器里的茶汤可以注到十分满,人生在世就有种种欠缺,不可能这样圆满了。更深一层解释:满是茶汤的小小茶杯真实广大,杯外的人士反而狭小局促。这样的解释自然是此中有禅意了。但作者并不满足,她认为这10个字的含义远不止这些,只可以“说不清但能体会到,真是醍,醐,灌,顶”。只有对茶对人生都有着最深体验的人,才写得出这样的诗,它触及了茶饮的终极意义。或许是千年得以遇知音,作者在几番论述后于结尾生发出自己对茶与人生的感悟:“也许,使人们对茶恋恋难舍的,归根结底,不是因为百般功用,不是因为千般风雅,而是这种在短暂的人生、局促的人生中找到片刻自在的感觉。”
散文创作首先要有“我”,从“我”出发,从“我”的发现、感悟出发,实现人们的接受与共鸣。知识只是传播与接受的过程,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只有思想感情才能达到共鸣。读《茶可道》,人们不仅知道了中华民族茶文化的自然发展史,而且感悟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人生哲学。过去,人们评价作品与人品总爱说文如其人,即做到了人品和作品的统一。读《茶可道》,就仿佛在一个周末的午后,坐在茶馆里听潘向黎说茶书。其实,一些深谙茶道的人,其本身就是一杯充满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千年老茶,潘向黎就属于此类。
潘向黎(1966—),女。生于福建泉州,12岁移居上海。现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
穿心莲》、小说集《
白水青菜》《
上海爱情浮世绘》《
十年杯》《
我爱小丸子》《
轻触微温》《
女上司》《
中国好小说·潘向黎》、专题随笔集《茶可道》《
看诗不分明》《
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散文集《
万念》《
如一》《
无用是本心》《茶生涯》《纯真年代》等多部。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报人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花地文学榜年度散文金奖、钟山文学奖、人民文学年度小说奖、郁达夫短篇小说奖等。小说五次入选中国小说排行榜,多次入选多种年度榜单。部分作品被译成英、德、法、俄、日、韩、希腊等语种,出版英译小说集《缅桂花》及俄译随笔集《茶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