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糖
复合多糖
茶多糖是一类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复合多糖,实名应称茶活性多糖,它不同于茶叶中的纤维紊、半纤维素、淀粉等实质性多糖。
生理功效
茶多糖作为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活性物质,其功能性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日本学者清水岑夫报道茶多糖具有生物活性功能以来,大量茶多糖功能性研究实验证实,茶多糖具有以下多种生物活性:(1)降血糖;(2)降血脂;(3)调节免疫;(4)抗凝血,抗血栓;(5)抗氧化等。
此外茶多糖还能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和耐缺氧等作用,近些年来发现茶多糖还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研究现状
中国对多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且发展很快。由于多糖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功能以及在功能食品和临床上广泛使用,使多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日益活跃,成为天然药物、生物化学、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茶多糖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由糖类、果胶、蛋白质等组成,其中多糖部分包括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葡聚等水溶性多糖。近些年来发现茶多糖还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4]。清水岑夫(1987)研究发现,服用茶多糖链脲佐菌素诱发的高血糖小鼠血糖明显下降,最高下降率达40%;对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500mg/kg,给药7h后出现降血糖效果。王小刚等(1991)报道,分别给正常小鼠灌胃50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小鼠血糖浓度分别下降了14%和17%;而分别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25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其血糖浓度分别下降48%和52%,因此,不同给药方式降血糖的效果不同。Isiguki k.等(1992)发现腹腔注射茶多糖可使大鼠的血糖下降;将茶多糖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好转。Tadadazu T.等(1998)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发的高血糖模型大鼠用茶多糖灌胃,发现有明显的降血糖用用。据江和源等(2004)报道,茶多糖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必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这可能与茶多糖能减弱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或改善受损伤的β细胞的功能有关。
含量比较
从原料老嫩看,老叶含量比嫩叶多。同种茶类级别低原料老,含量相对高。
不同茶类间,乌龙茶2-3%>绿茶1-1.5%>红茶0.5-0.1%(百分比含量是指占干茶重量的比例)
理化性质
1.溶解性
茶多糖粗品在85~90℃热水中的溶解度为76%。其水溶液呈浅褐色透明半稠状。该溶液与硫酸蒽酮、硫酸苯酚反应呈阳性。茶多糖不溶于高浓度的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机溶剂。
茶多糖对热稳定性较差,表现在其水溶液随干燥温度增高,色泽变深,其中部分成分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而且在热的作用下,糖类物质会发生降解,使多糖含量降低。
3.酸碱稳定性
在碱性条件下,茶多糖水溶液颜色加深且随碱性提高而加剧,并有丝状沉淀产生。
在酸性条件下,无此现象。但随酸性增强,茶多糖发生降解,含量下降。
制备工艺
先期处理:茶多糖主要来源是成品干茶。通过将茶叶粉碎,在一定的温度下,先用酸性、中性或者弱碱性水浸提,再通过沉淀分离或柱层析分离,制备出粗品。
主要方法
1.有机溶剂沉淀法 茶多糖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通过有机溶剂沉淀的方法可将茶多糖与其他成分初步分离。用到的有机溶剂主要有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
2.季铵盐沉淀法 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一些季铵盐如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十六烷基盐酸吡啶(CPC)能与茶多糖形成不溶于水的盐,以此把茶多糖与其他成分分离。再利用透析法得到较纯品
3.树脂法 茶多糖是一种酸性多糖,而酸性多糖一般都能被相关树脂吸附,如DEAE-纤维树脂。然后通过不同的洗脱液可将茶多糖与其他成分分开。
茶多糖的纯化还可用其它方法,如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性区带电泳和亲和层析等等。这些方法有时对制备一些小量纯品供分析用是很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仅用一种分离纯化技术难以获得组分较单纯、专用性较强的茶多糖产品。将两种或多种分离技术有机串联在一起,充分利用每种分离方法的优势,达到茶多糖组分高纯度、快速、高效的分离纯化。
参考资料
茶多糖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知网.2008-12-1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6 16:37
目录
概述
生理功效
研究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