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州八景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的浮来夕照、屋楼春晓、西湖烟雨、洛山樵牧、马亓耸翠、书院夜诵、山寺晚钟、沭水拖蓝,被合称为
莒州八景。
浮来夕照
指的是秀美的浮来山在夕阳辉照下,映现出的奇异景象。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莒城西9公里处,三峰鼎峙, 拱围相连,龙盘虎踞,逶迤连绵。阅尽沧桑三千载的“天下银杏第一树”,号称“
活化石”,以其高24.7米,胸围15.7米的雄姿,巍然屹立,令世人叹为观止。千年古刹定林寺,为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另外,
刘勰著书立说的“校经楼”,
郭沫若先生亲题“文心亭”以及名闻遐迩的浮来山八景等,在夕阳映照下,紫光熠耀,堪称奇观。
屋楼春晓
屋楼春晓一景中的“屋楼”指位于莒城东10公里的屋楼崮,也叫屋楼山。康熙七年大地震时崩塌而致,雍正《莒州志》记载:“屋楼山在州东二十里,石径巉岩,望之如楼观。”山下的“重修福慧庵”碑记云:“屋楼崮峰峦叠翠,浮图插空,如楼阁状。厥维震方属春,春气南动,山光秀丽,若先漏其景,也曰屋漏,为其能漏泄春景”也 ,
《重修莒志》载:“山建浮屠七级,高十仞,陟其巅,可眺海”。据出土文献考证,早在5000年前,此山已是莒地先民观日出、定春秋的山巅。
此山海拔473米,嵯峨峭削,北壁群峰峥嵘,壁立如削,山顶有高数十米的峭壁,壁下有一甘冽清泉,四季不竭, 俗称神泉系.。山上景观颇多,引人入胜。。如南天门、日观台、阎王鼻子、龙王眼;还有东山根的龙龟争珠、山顶端的石瓮石鼓等,更有“双爪钥匙开金库”、“三仙女争座”、“神集的来历”等民间故事传说,使该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令人神往。纵观全山有三峰,俗称大崮、二崮、三崮。每年春分、秋分时节,早晨太阳从山峰上冉冉升起,就会依稀呈现出“ ”形图象,这一景观即被称为“屋楼春晓”,是莒县外八大景观之一。
西湖烟雨
景观原址在今莒城西郊。明代之前,尚是碧波连天的湖泊,后经地震和大水,今已变为良田。
洛山樵牧
洛山,又作络山、落山。主峰在莒北三十里,今洛河镇境内,山北面有洛河流过。
《重修莒志》载:“洛山高二十四丈,山上有洛山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樵夫牧童踏着落日的余晖自山间归来,别是一番景致。文革中寺庙被拆除,近年又在山顶重新修建寺庙,每逢三月三以及大年初一,前来烧香参拜的络绎不绝。半山腰有百年松柏一株 ,更是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求子。
马亓耸翠
耸翠中的主景马亓山位于莒城东南35公里处,海拔662.2米, 犹如烈马扬鬃之势。此山涧幽谷深,景色迷人。望海峰、擎天柱、仙人洞、马亓潭等景观鬼斧神工,堪称钟灵毓秀。传说北宋著名学者杨光辅曾在此攻读讲经,南宋红袄军曾踞此抗金,元末红巾军曾在此集结反元。主要遗迹有:杨光峡、观星台、红袄军古寨、斩将台等。如今的马亓山,景色更加秀丽,登上山顶,远眺黄海,俯瞰群峰,青峰滴翠,飞瀑流湍,如临仙境,令人乐而忘返。
书院夜诵
在莒城南部,城阳中学东北方。文献记载,春秋时期曾子、子夏在莒为官,政绩卓著,在莒城南部设立书院,广招学士,并亲自登堂授课。当时的这一莒国最高学府“槐荫蔽空,芸窗秋爽”,书院规模宏大,环境幽雅,为莒国强盛、民风淳化打下了良好基础。沦海桑田,世事变迁,书院早已不复存在,但人们怀想当年胜景,常有文人学士来此吊古兴思,不胜感慨。每逢晨风夜露之际,人们常闻琅琅诵读之声。
山寺晚钟
之景中的山寺相传为城东10公里的屋楼山寺(明宏治年间建)。寺中建七级宝塔,高数十仞,登上塔顶, 可东眺黄海,西俯沭水,每到傍晚,寺内传出如怒鲸吼鸣之钟声,飘过莒城,音及浮来,令人陶醉,催人奋发。
沭水拖蓝
景观在莒城东约1.5公里处。沭河从莒城东绕城而过,城东北方又有袁公河汇入,由于沭河发源于山区,流经丘陵地带,而袁公河从莒中平原流入,水中所含成分有异,因而汇流后,在同一条河里形成了一段清浊分明的两股水流,清流泛出淡淡的蓝色,好似河中拖曳着一条蓝色的带子,故称“沭水拖蓝”。解放后,两河上游分别修建了青峰岭和仕阳两座水库,水患得到了治理,已很少见到这一景观。
今日莒县
莒县位于
山东东南部,属新亚欧大陆桥头堡日照市,面积1952.4平方公里,人口108万.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纪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晡乳动物蕃生.古人类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莒商为古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区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故城堡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群已发现1291处;莒州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 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雅灵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山上坐落着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
《文心雕龙》作者
刘勰故居--定林寺,寺中有刘勰校经楼,有树龄近四千年的“
天下银杏第一树”。境内马亓山 屋楼崮峰险 石奇 洞幽 ,风光秀丽,名胜众多。另外境内还有齐长城 状元林 乐毅垒等名胜古迹,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莒县地处暖湿带,四季分明,寒暑适中,物产丰饶。盛产小麦. 水稻. 玉米.豆类 薯类,以及花生. 桑蚕. 茶叶. 西瓜等,苹果. 银杏. 板栗. 桃. 柿. 杏等干鲜果亦十分丰富,是全国粮食. 油料. 果品. 蔬菜. 生猪. 肉食兔等重要生产基地。莒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初步探明的矿产达38种,铁. 铜等金属和石灰石. 大理石. 页岩粘土等非金属资源尤为丰富。莒县有沭河等大小河流26条,有青峰岭等大中小型水库226座,水资源充足。
莒县工业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形成了以食品. 纺织. 造纸. 橡塑. 建材. 机械. 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产品众多,名优荟萃,“省优”以上产品达30多个。外贸出口商品达10大类50多个品种,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柠檬酸. 速冻保鲜蔬菜. 冻兔肉. 花生系列产品。工艺美术品. 抽纱. 地毯. 蚕丝. 丝绵被等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莒县南靠兖石铁路,北近胶济铁路,东临日照港。206国道和016国道交汇莒城,交通十分便利。改革开放以来,莒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连续10年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全县村村通公路,县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电信全部实现了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国际互联网业已经开通;电力 供水设施日臻完善配套,供电网络科学合理,可靠性强,足以保证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县城供水系统已成网络,已建成现代化水厂五座,日供水可达10万顿,工业生产和
居民生活用水有充分保障。卫生机构齐全,医疗设施先进,县属两处医院均达到
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城区整洁优美,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城市绿化率达32.1%,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广播电视蓬勃发展,已并入全省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乡镇普遍建起了
电视差转台。第三产业发达,已形成较现代化的服务网络,有大型商场,娱乐中心10余处,有设施完备的涉外宾馆酒楼15处,可为中外朋友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