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1115年-1234年),是
中国历史上由
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
北方和
东北地区的
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
西夏、
蒙古等接壤,南与
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国号
完颜阿骨打(
完颜旻)建国号时说:“辽以
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遂定国号“大金”,女真语念作“谙班按春”(amba-an antʃu-un)。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按出虎水或按春水),故国号名金,因此“金源”成为金朝的代称。还有人认为当初金朝并无国号,在与宋朝达成
海上之盟时,宋朝以
火德自居,遂建议女真人以“金”为国号,以期压住女真,女真尚未了解汉文化,便不明就里地拿去用作国号了。
一种观点认为,金朝开国之初并未定国号为大金,而是就叫“女真国”,并且迟至1117年或1118年才在渤海人
杨朴的建议下建国。其后来所定的国号金得名于生产黄金的
按出虎水,金太祖的“辽以宾铁为号……”那番话为后世虚构,甚至整个金朝的开国史也是后来金朝官方为证明金朝得天命所建构的伪史。阿骨打起初只是为了争取女真族的独立地位;后来看到契丹屡战屡败,亡征已现,这才称帝建国,有争夺天下之心。金朝篡改开国史,其目的是要掩盖金建国之初曾求辽册封的史实,表现女真在起兵后不久即已确立了推翻辽朝、取而代之的志向,从而反映出一种金承辽统的正统观念。另有观点则驳斥这种看法,认为《金史》中记载的开国史无误,
金太祖立国时确实有争夺天下之心,而且不存在“女真国”的国号。
历史
女真崛起
金朝是由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所建立,以渔猎为生。汉文文献一致认为,女真是
靺鞨部落中的一部,靺鞨中文明程度最高的
粟末靺鞨在八世纪初建立了
渤海国,靺鞨的另一部分是被称为“
黑水靺鞨”的七个部落,居住在
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女真人的第一代祖先就源起于黑水靺鞨。
靺鞨在
五代时有
完颜部等部落,臣属于渤海国。辽朝攻灭渤海国后,收编南方的女真族,称为
熟女真,北方则是
生女真。
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
分而治之”。他们把强宗
大姓骗至
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
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
松花江北流段)之北、
宁江州(今吉林
扶余市)之东,这些人就是“
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完颜部居住在
鸭绿江上游及
图们江流域,女真族是由这一带的朱里真人组成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
阿什河之滨的。
完颜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从
长白山移居黑龙江中游,而完颜部就定居在
完达山。
完颜函普时女真已进入父权制的氏族社会末期,11世纪初,
完颜绥可时又迁居到海古水,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开始冶铁、耕垦树艺、修筑房屋、造舟,定居在
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
阿什河)之侧。其子石鲁作酋长后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
部落联盟。石鲁之子
完颜乌古乃又合并了许多部落。女真庞大的军事部落联盟就形成于完颜乌古乃时期,但是联盟内部不是团结和十分巩固的。此后主要是围绕联盟首长和国相而发生斗争。
辽朝晚期朝政混乱,
天祚帝昏庸无能,辽廷不停的索求贡品,并且鱼肉女真百姓。1112年,天祚帝赴长春州与女真各族的酋长聚会时对各酋长肆行侮辱,使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决意反抗辽廷。1113年,阿骨打继兄乌雅束之后任联盟长,称都勃极烈。
建国灭辽
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
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战争。随后女真军队在宁江州大捷和
出河店之战中击败辽军。
1115年夏历正月元旦,阿骨打在“皇帝寨”(今黑龙江
哈尔滨)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是为金太祖。辽
天祚帝至此才重视此事,并且下令亲征,但是辽军被女真军击败,同时辽朝国内发生
耶律章奴与
高永昌的叛乱。
金太祖建国后以辽五京为目标兵分两路展开
金灭辽之战。1116年五月东路军占领
东京辽阳府,1120年西路军攻陷上京临潢府,辽朝失去一半的土地。战事期间
北宋陆续派使者
马政、
赵良嗣与金朝定下
海上之盟,联合攻打辽朝。
1122年东路军攻下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逃亡沙漠。同时西路军也攻下
西京大同府,
耶律大石等拥立
耶律淳于南京析津府,即
北辽。北宋也派
童贯等人多次率军攻打辽南京等燕云十六州之地,但均被辽军击溃。北宋最后请金军攻下辽南京,北辽亡,至此辽五京均被金军攻下。宋金双方经过协商后,金军给予
燕云十六州部分城市,并且获得岁币,然而北宋最后只获得金军洗劫后的一堆空城。
1123年金太祖去世,其弟完颜吴乞买(完颜晟)继位,即
金太宗。金太宗继续讨伐大同一带的辽军。1124年正月,金太宗为了联合
西夏灭辽,把
下寨以北、
阴山以南的辽地割给西夏。西夏则改对金朝称藩。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辽朝亡。而耶律大石率军西行,于西域建立
西辽。
进入中原
金朝在灭
辽朝后,即有意南下灭北宋。
金太宗以宋收留
平州之变中的辽将
张觉违反宋金双方前议为由,于1125年发动金灭宋之战。他派
勃极烈完颜斜也(完颜杲)为都元帅,分兵两路从山西、河北南下,最后会师
北宋首都开封。在宋将
李纲死守
开封的情况下,双方宣布议和。
1126年金太宗再以宋廷毁约为由,再派
完颜宗望、
完颜宗翰兵分二路攻破开封,于隔年俘虏
宋徽宗、
宋钦宗等宋朝皇室北归,史称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然而宋康王
赵构因机运逃过一劫,并于宋朝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
商丘)称帝重建
宋朝,是为
宋高宗,史称南宋。而此时金朝为了统治广大新占领的汉地,先后建立
张楚与
刘齐等傀儡国以统治之,并且多次派
完颜宗弼等金将率军南征南逃江南的宋高宗。然而南宋在宋将
岳飞、
韩世忠与
张浚的努力下,屡次使
南宋转危为安。最后金朝迫使南宋称臣,并且让
西夏、
高丽等国臣服以称霸东亚。
1135年金太宗去世,由
金太祖的孙子
完颜亶即位,即金熙宗。当时辅佐金廷的一些功臣被称为衍庆功臣,他们主要分成主战派与主和派。金熙宗于1137年废除
刘齐,而后听从主和派完颜挞懒(
完颜昌)的建议与南宋主和派宋高宗与
秦桧议和。
由于割让河南、陕西地让主战派
完颜宗弼不满,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率军攻下河南、陕西地。隔年完颜宗弼再度南征,但被岳飞与
刘锜击败,岳飞于
郾城之战后再度北伐逼近
汴京。最后完颜宗弼与南宋主和派和谈,并且在岳飞被诬陷下狱后签订《
绍兴和议》,至此金宋边界完全确定。
南迁燕京
金熙宗自幼受汉文化熏陶,登基后与
完颜宗弼推动汉制改革,并且重用汉人。隔年派衍庆功臣的
完颜宗磐、
完颜宗干和
完颜宗翰三人共同总管政府机构,“并领三省事”。金朝官制此时基本汉化,建立以
尚书省为中心的三省制。金熙宗受衍庆功臣与皇后的控制,本人被过度压抑,后期不理朝政,滥杀无辜,最后于1150年被右丞相海陵王
完颜亮所杀,完颜亮称帝,史称海陵王。
金帝完颜亮为了攻伐南宋以统一中国地区,推行许多措施:他将首都迁至
燕京,是为中都(今
北京),并且有意南迁
汴京(今河南开封);将行政区划重新划分成十四路以便于管理;把驻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街道白城村)属于
金太宗、
衍庆功臣的
完颜宗干与完颜宗翰管辖下的军队归金廷管制,为金朝的中央集权制打下基础。
然而金帝完颜亮对宗室猜忌甚深,
金太宗的后代差不多全被完颜亮杀尽;并且耗费巨资,不顾部分大臣的反对,执意南征。1161年5月,金廷遣使赴宋要求重划国界,意在寻衅,
南宋也开始积极备战。
隔年金帝完颜亮率大军由汴京兵分四路南征。东面军分成海路跟陆路两股,陆路军由金帝
完颜亮亲自率领,自宿州(今安徽
宿州)渡过淮水直攻和州(今安徽省
和县),海路水军则直攻
临安(今浙江
杭州)。西路分别自关中、河南攻向四川及湖北一带。金东路军渡淮水,攻陷和州准备渡江。然而东路水军在
胶西(今山东省
胶州市)被宋将
李宝的水军歼灭。同时间西北契丹族叛变,镇守东京辽阳府的葛王
完颜雍自立为帝,并移居
燕京(今北京),即
金世宗。
金帝完颜亮遇到此情形仍然执着渡江,但是先遣部队在
采石之战被宋将
虞允文击败,船舰也被宋军烧毁。金帝完颜亮意图移师扬州强渡长江,但是部下大力反对,最后他们发动兵变杀死金帝完颜亮。宋军趁机收复淮南地区,此后金朝不再有灭宋之举。
世章之治
1161年金世宗举兵昭告金帝
完颜亮罪过,率军统一华北,并且停止南征灭宋之举。然而宋金的战争并没有终止,1162年他以南宋不愿称臣为由,派主将
仆散忠义进驻
汴京、
纥石烈志宁镇守前线,准备夺回淮南地区。此时南宋
宋孝宗意图收复失地,派主将
张浚率领
李显忠、邵弘渊率军北伐,史称
隆兴北伐。宋军陆续收复淮北各地,但于
符离之战被纥石烈志宁击溃而止。而后南宋主和派抬头,于1164年金军再度南征之际求和,两国于年底签定合约,双方平等对待,金朝获得
岁币。
内政方面,
金世宗本身十分朴素,采取中庸稳固的方式管理朝政,提倡儒学;查问细微以激励官吏,严禁贪污;对经济采取务实的态度,并且免除不合理的赋税,若有天灾发生,立即救济赈灾。当时各族人民纷纷起义,他为了维持统治,利用
科举、学校等制度,争取汉族贵族支持,又加强
猛安谋克权力,扩大女真族占有的土地。这些都使金朝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史称
大定之治。
金世宗除了抵御南宋北伐,还出兵威震西夏、
高丽,使这两国臣服金朝,被金史称为小尧舜。1189年金世宗死后,由于太子
完颜允恭早逝,故立允恭的儿子
完颜璟即位,是为金章宗。
金章宗前期的政治汉化甚深,文化十分发达,史称
明昌之治。金章宗不单对国内文化发展加以奖励,他本身亦能写得一手好字。然而金章宗过度重视文化发展,宠爱
李师儿(后封元妃)以及李氏外戚,任用经童出身的
胥持国管理朝政。这两位互相协助,营利干政,使金章宗后期的政风逐渐下滑,而黄河泛滥与改道又使金朝国势开始衰退。此时金朝军事逐渐荒废,北方蒙古诸部兴起。
金章宗曾派兵至蒙古减丁,并且诱使互相残杀,但收效不大,最后由
成吉思汗所一统。
南宋权臣
韩侂胄见金朝国势衰退,命
吴璘之孙吴曦管理蜀地,准备北伐,而金廷也派朴散揆坐镇汴京,抵御宋军。1206年韩侂胄发动
开禧北伐,宋军一度收复淮北地区,但是镇守蜀地的吴曦投降金朝。八月朴散揆率军九路南下,年底金兵直逼长江,并且围攻
襄阳。隔年吴曦被杀,四川复归
南宋,至此双方有意议和。
韩侂胄最后在金朝与南宋的要求下被杀,双方于1208年议和,史称
嘉定和议。1208年金章宗去逝,由于他的六个儿子都在三岁前夭折,李元妃立章宗叔卫绍王
完颜永济继位,是为金后废帝。
蒙金战争
完颜永济继位后立即清除
李元妃等外戚势力,然而他本身昏庸且任用错人,加上金朝国力衰退混乱,面对蒙古入侵时无力反抗。1206年,蒙古部
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建立大蒙古国。
当时
蒙古对金朝保持严重的敌意,有意脱离金朝控制,而成吉思汗也知道完颜永济是个无能之辈,认为这是攻灭金朝的好时机。成吉思汗先攻打
西夏以拆散金夏同盟,避免在伐金时被其牵制。当时西夏向金朝求援,金帝完颜永济以邻国遭攻打为乐而坐视不救,最后西夏向蒙古臣服,并且转为附蒙伐金。消除后顾之忧后,成吉思汗于1210年与金朝断交。隔年发动
蒙金战争,于野狐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
张北县与
万全区交界处)大破丞相
完颜承裕与将领
独吉思忠率领的四十万金军,金帝完颜永济将丞相换成擅长谋略的
徒单镒。蒙古军随后攻入华北并四处掠夺,最后包围金朝首都中都(今
北京),因中都城坚而撤。1212年成吉思汗再次南征金朝,一度包围金西京大同府。同年契丹人
耶律留哥在东北叛金附蒙,并在迪吉脑儿(今辽宁昌图附近)击败金兵,蒙古军再次逼近中都。1213年将领胡沙虎(纥石烈执中)杀金帝
完颜永济,拥立金章宗的庶兄
完颜珣继位,是为金宣宗。
1213年金宣宗继位之初,
胡沙虎(纥石烈执中)执金朝大权。胡沙虎(纥石烈执中)威胁中都守将
术虎高琪作战不力,最后反被其所杀。同年秋
成吉思汗兵分三路攻金,他派皇子
术赤经略山西、皇弟
合撒儿往河北,他与幼子
拖雷往山东发展,金朝只有中都、真定、大名等十一城未失。隔年金宣宗求和,献黄金与
岐国公主与成吉思汗,蒙金和议达成。
南迁汴梁
在蒙军撤退后,金宣宗不顾
徒单镒等大臣的反对,与术虎高琪一起,于1214年迁都南京
汴京(今河南开封),仅派太子镇守中都。此举引发河北军民不安。1215年
蒙古以金帝南迁为由,再度率军攻陷中都,至此占领河北地区。同年十月,
蒲鲜万奴在辽东自立,建
东真国。此时金朝
龙兴之地辽东被蒲鲜万奴与
耶律留哥瓜分,山东与河北一带都是民变的
红袄军,金廷只能控制河南、淮北与关中一带。当时河患泛滥成灾,黄河自从金室南迁后改道,流向东南。河患的范围非常广泛。
金宣宗南迁之后国势益弱,蒙古已经取代金朝称霸东亚,由于
成吉思汗与
花剌子模发生纠纷而发动西征,他派
木华黎统领汉地,封为“太师国王”,持续威胁金朝,金朝至此终于得以喘息。虽然金宣宗想要重振金朝,但无雄才大略,且又猜忌成性,政治上并无起色。
1219年,太原失守,金廷建立
河北九公,封立王福、移剌众家奴、武仙等九人为公,赐号“宣力忠臣”,打算以之坚守国土,但仍然无济于事。金宣宗任用
术虎高琪,他们苛刻成性,接连南征南宋、西征西夏以扩张领土,并且持续抗击蒙古。此时金朝内政不良,军力已衰,经过多次战争后又使金朝处于四面楚歌的局势。1219年术虎高琪被金宣宗杀死,战事直到金宣宗驾崩以后才平息。1224年金宣宗去逝,由于其长子早逝,故由三子
完颜守绪继位,即金哀宗。
亡于蒙古
金哀宗即位后,鼓励农业生产,与
南宋、西夏和好。建立直属中央的
忠孝军,任用
完颜陈和尚(完颜彝)等抗蒙名将,于1228年大昌原(今甘肃省宁县太昌乡)击溃蒙古军。而后金军收复了不少土地,让金朝起死回生。然而其盟国西夏因为之前的战争使得国力衰落,最后在1227年被西征回来的蒙古所灭。同年成吉思汗去世,1229年正式由其三子窝阔台继位,是为元太宗。
此后蒙古再度对付金朝,1230年窝阔台汗发动三路伐金,
窝阔台汗率大军渡黄河直攻汴京,斡陈那颜率东路军走济南,其四弟
拖雷率西路军自汉中借宋道沿汉水攻打
汴京。1232年拖雷成功迂回至汴京,
金哀宗派完颜合达(完颜瞻)、移剌蒲阿率大军阻击于
邓州。此时窝阔台汗率大军渡河,并派
速不台攻汴京。而
完颜合达(完颜瞻)急率军北援汴京,与拖雷率领的蒙军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发生三峰山遭遇战,金军精锐溃败,名将
张惠、完颜合达(完颜瞻)、完颜陈和尚(完颜彝)与
移剌蒲阿先后战死、被俘杀。蒙军围攻汴京,迫使金哀宗求和。而后金廷杀蒙古使者,蒙古再度围攻汴京。
金哀宗坚持至年底放弃汴京,迁都
归德府(今河南
商丘),汴京守将崔立降蒙。蒙将
史天泽一路紧追不舍,金哀宗逃往蔡州,蒙古军约宋将孟拱、江海率军联合围攻。1234年正月蔡州岌岌可危,
金哀宗不愿当亡国之君,将皇位传给统帅
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此时蔡州城陷,金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中,金朝覆亡。
疆域
领土范围
金朝灭辽与北宋后,其疆域东到
混同江下游
吉里迷、
兀的改等族的居住地,直抵日本海;北到
蒲与路(今黑龙江克东县)以北三千多里火鲁火疃谋克(今俄罗斯外兴安岭南博罗达河上游一带),西北到
河套地区,与蒙古部、塔塔儿部、汪古部等大漠诸部落为邻;西沿泰州附近界壕与西夏毗邻。南部与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西以
大散关与宋为界。
金朝疆域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原
辽朝统治的东北区域与
漠南地区,这是金朝龙兴之地,包括
女真各部落的住地。第二个是辽上京临潢府以南,直到河北、山西等
燕云十六州,这里居民主要是汉族,长期以来受异族统治,而金统治下之汉地亦维持汉官制度。第三种情况是原宋朝领地的淮河、
秦岭以北之地,主要居民也是汉族,由于新受异族统治,大多不愿受金廷管制。先后设置张楚与刘齐等傀儡政权统治,最后由金廷以
汉法直接管理。
行政区划
金朝的行政区域采用路(府)、州、县三级管理,设有
五京十九路,“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区,相当于现代的省,有都总管府,以及都转运司、按察、盐使等三司的监司官,五京府有五京留守,而后与府尹所掌的府合一。路府则成平行机构,下辖州、县二级。
金朝的州分为三类:节度州设节度使,防御州设防御使,刺史州设刺史;县则以县令掌治,分成七等。此外尚有部落之官,千夫长的
猛安,百夫长的
谋克,合称猛安谋克;属于边戍之官的乣详稳,部落墟砦之首领的移里菫。
金上京路共辖有:一府,即会宁府;三州,即
肇州、
隆州、
信州;五路,即
蒲与路、合懒路、
恤品路、曷苏馆路、
胡里改路;六县,即
会宁县、曲江县、
宜春县、始兴县、利涉县、武昌县。
会宁府归上京路所辖,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会宁府统领三县,即
会宁、曲江、宜春。路的最高官员是兵马都总管,上京路则由会宁府尹兼领。
政治
政治体制
金朝初期全面采用
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同时奉行两套体制,但自熙宗改制以后,就逐步弃用了契丹制,全盘采用汉制。政治体制的一元化,是金朝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朝建国之初,
金太祖废除部落联盟时的“国相”制,朝廷中枢权力机构实行女真传统的勃极烈制度。如1116年占有辽东京州县以后,“诏除辽法,省税赋,置
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但一到进入燕云汉地,这套女真制度便行不通了,于是只好因仍原有的汉官制度。史称“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就是指同时奉行女真旧制和汉制的双重体制。金初的所谓“
南面官”,亦即汉地
枢密院制度,故《
金史》谓“天辅七年,以
左企弓行枢密院于广宁,尚踵辽南院之旧”。与此相对的“
北面官”,主要指当时实行于朝廷之内的勃极烈制度。
金初的二元政治存在于1123至1138年。汉地枢密院系1123年始设于营州广宁(今河北省昌黎县),后迁平州,再迁燕京,天会间一度分设
燕京和云中两枢密院,后又归并为一。至1138年,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结束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这是熙宗汉制改革的结果。
中央官制
《金史》里虽有太宗天会四年(1126年)建尚书省的记载,但人们一般认为当时的尚书省是设在燕云汉地,与后来建立的三省制度无关。金朝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直到太宗末年才提上日程,1134年正月,“初改定制度,诏中外”。由于太宗一年后就死去了,所以实质性的汉制改革是在熙宗朝进行的。1138年八月甲寅,
金熙宗“颁行官制”,是即“
天眷新制”。这是金朝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自金初以来实行二十馀年的女真
勃极烈制度,“至熙宗定官制皆废”,以
三省六部制取而代之。
同年九月丁酉,“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这不只是简单地改换一个名称而已,它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汉地枢密院是作为双重体制中的一元而存在的,而行台尚书省则只是中央
尚书省的派出机构。这两件事情的发生,标志着二元政治的终结和金朝政治体制的一元化。
法律制度
金建国之初主要适用女真族不成文的习惯法,灭辽及北宋后,广采隋、唐、辽、宋法制,编成《皇统制》,于1145年颁布。1177年世宗颁布《大定重修制条》。1194年章宗时期编成《明昌律义》。后经重订,于1201年(泰和元年)编成《泰和律令敕条格式》,其中包括以《唐律疏议》为蓝本的泰和律义80卷、律令20卷、新定敕条3卷、格式80卷。
五京制度
金朝采行
五京制,共有中都大兴府、上京会宁府、
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
东京辽阳府和
西京大同府,其中后三个陪都就在辽的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的原址。
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街道白城村)是金朝第一个都城,称“上京”,完颜阿骨打(完颜旻)于1115年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在位期间,因战争繁忙,并未修建宫殿。第二代皇帝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晟)继位后,于1124年命汉人
卢彦伦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当时辽、宋风格于一身。金朝上京城的建制,大致采取近似中轴线、近似均衡和近似对称的手法,规划街道里坊,营筑宫室官邸,使上京城为中国宋元时期最北部的都城大邑,也是金朝第一都。
1153年海陵王
完颜亮迁都大兴府(今北京西南)是为金朝第二个都城,称“中都”。在迁都燕京后,海陵王为了不留有金熙宗奉行君主制的痕迹,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于1157年下令毁上京。同年八月,
海陵王下令撤销上京留守
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海陵王迁都、毁上京后,使上京会宁府不再有往日市井繁荣的景象。
金朝第八位皇帝金宣宗
完颜珣受蒙古帝国掠夺与威胁,于1214年宣布向南迁都开封府,称“南京”。1232年
三峰山之战金军战败,蒙军围攻“南京”后,金哀宗先奔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最后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
军事
军事机关
军事机关原设有
都统,后改为
元帅府、
枢密院等,协助皇帝统辖全军。战时,皇帝指定亲王领兵出征,称都元帅、左右副元帅等临时职位。边防军事机构有招讨司、统军司等。金朝军队采用结合社会与军事制度的猛安谋克制度,也就是百夫千夫长的制度。早在
女真族时期,所有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平时从事生产,战争时参加战斗,兵器、粮食自给自足。分置人民约一千户为
猛安、约一百户为
谋克,谋克相当于百夫长,猛安相当于千夫长。万户府下辖诸猛安,猛安下辖谋克,谋克之下还有五十、十、伍等组织。兵员配置大多是一正一副,战时副军可以递补正军。兵为
世袭制,兵员可以子弟替代,但不能以奴充任。
军种设置
金军大体可分为本族军、其他族军、州郡兵和属国军。前二者为主力,后二者为辅翼。最初,奴隶主、封建主都应从军。领有汉地后,主要实行征兵制,签发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兵,称为“签军”,到后期也行“
募兵制”。金朝统治中原后,还仿汉制,实行发军俸、补助等措施。对年老退役的军官,曾设“给赏”之例。对投降的宋军,常保留原建制,仍用汉人降将统领。
金军亦以骑兵为主,步兵次之。骑兵一兵多马,惯于披挂重甲。各部族兵增多后,步兵数量大增。水军规模也较大,但战斗力较弱。除冷兵器外,还使用火炮﹑铁火炮﹑飞火枪等火器作战。后来
蒙古南侵之时,金军就以火器抗蒙。1232年金将
赤盏合喜驻守汴京,“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军事组织
完颜阿骨打(完颜旻)起兵反辽朝时,以三百口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约二千五百人的兵力,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将辽国、北宋两邦彻底征服。后来猛安谋克既是
军事长官,又是
行政长官。随着金朝不断南移,
猛安谋克制度与奴隶制互相适应的制度逐渐遭到破坏,“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习”。女真人的日趋文弱化就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金世宗时,阿鲁罕任
陕西路统军使,“陕西军籍有阙,旧例用子弟补充,而材多不堪用,阿鲁罕于阿里喜、旗鼓手内选补”。
史旭有诗:“郎君坐马臂雕弧,手捻一双金仆姑。毕竟太平何处用,只堪妆点早行图。”已知“国朝兵不可用,是则诗人之忧思深矣。”。1168年朝廷从猛安谋克中遴选侍卫亲军,而“其中多不能弓矢”。最后当蒙古突骑兴起后,金军在野狐岭战役等大型战役中惨败,最后南迁汴京。然而在金哀宗时期所建立忠孝军,对蒙古军仍有一定威胁。
经济
农业
金朝把发展
农业作为军事扩张的基础,视其隆兴之地
东北地区为粮仓,将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都逐渐传播到当时落后的今东北地区。由于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品种也日益增多。金初,不种谷麦,只种稷子春粮。以后农作物品种日益增多,农作物有小麦、粟、黍、稗、麻、菽类等;蔬菜类有葱、蒜、韭、葵、芥、瓜等。金廷又鼓励垦荒,例如规定开垦荒地或
黄河滩地可以减免租税,所以开垦农田面积有所增加。
金朝的土地制度给予女真族很大的优惠,这是汉族、契丹族与渤海族所没有的。女真族的土地制度是一种称为“牛具税地”的制度,继承氏族制度的遗风。占地多少是以耒牛、人口为依据的,拥有众多人口和耒牛的女真贵族自然就可以广占田土。到
金世宗大定年间,人、牛、地比例不符的情形已很普遍。
金熙宗时期开始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早在金朝统治广大的华北地区后,有计划的将大量的猛安谋克分散各地以镇压汉族,被称为屯田军。金廷对内迁的屯田军户,都按照户口给以官田,即所谓“计口授田”。当官田不敷分配时也会大量抢占民田。屯田军户分得土地以后,大多让租给汉族耕种或是强迫汉族无偿耕种。由于剥削严重,无人愿意耕种,土地逐渐荒废。金世宗时再派官吏到各地去“拘刷良田”,兼并土地为官田。
畜牧业
由于女真族属于东北民族,其畜牧业也十分发达。金帝
完颜亮时原有九个群牧所。在南征时,征调战马达五十六万多匹,然而因战事大半损失,到金世宗初年仅剩下四个。金世宗开始复苏畜牧业,当时在抚州、临潢府、泰州等地设立七个群牧所。1168年起,下令保护马、牛,禁止宰杀,禁止商贾和舟车使用马匹。又规定对群牧官、群牧人等,按牲畜滋息损耗给予赏罚。经常派出官员核实牲畜数字,发现短缺就处分官吏,由放牧人赔偿。对一般民户饲养的牲畜,登记数额,按贫富造簿籍,有战事,就按籍征调,避免征调时出现贫富不均的现象。对各部族的羊和马,规定制度,禁止官府随意强取。
手工业
金朝手工业生产如陶瓷、矿冶、铸造、造纸、印刷等,历经战乱与复苏都有发展。女真族在建国前盛行炼铁。金朝建立后冶铁业在北方地区继续发展,重要的产铁地区有
云内州、
真定府、
汝州鲁山、
宝丰、
邓州南阳等,云内州盛产一种叫做青镔铁的铁器。另外在东北地区,也开始开采煤矿。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在东北广大地区内,都发现了金朝的铁器。其中有大量铁制农具,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形制与
中原地区相似或一致,这表明已改变了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1961年至1962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阿城区五道岭发现金朝中期铁矿井10余处,炼铁遗址50余处。矿井最深达40余米,有采矿、选矿等不同作业区。根据开采规模估计,从这些矿井中已采出四五十万吨铁矿石。
陶瓷业因为有辽朝、
宋朝的基础也比较发达。金熙宗时,原来的北方名窑如陕西
耀州窑、河南
均窑、河北
定州窑与
磁州窑也陆续恢复生产,临汝等新兴窑址,工艺各具特色。金银业和玉器业也相当发达,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出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东北地区的金朝遗址和墓葬中,发现大量宋朝铜钱,可见与南方贸易的密切。山西
稷山的竹纸和
平阳的麻纸,闻名一时。刻书
蔚然成风气,其雕板技术,可与
南宋比美,当时雕版印刷业的中心在平阳。
商业
由于生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使商业日益繁盛。金朝建国初年,各地的商业发展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当时女真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还是“无市井,买卖不用钱,惟以物相贸易”,而金中都与
开封府都是兴盛的商业城市。金朝建立不少的“
榷场”,与
西夏和南宋进行贸易。不过宋金之间由于时战时和,榷场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金朝主要向南宋输出皮革、人参、纺织品等商品,南宋向金朝输入茶、药材、丝织品等。
会宁府、
金中都、
开封府与
济南府都是当时较大的商业中心。
金中都(今北京)在金帝
完颜亮正隆间成为国都后,水陆交通发达,人口迅速增加,已经是一座贸易发达的商业重镇,其中城北三市是商业的中心。金世宗时,开封府的
相国寺仍旧每月逢三、八日开寺,商贩集中在此贸易,
宣德楼门下“浮屋”中买卖者甚众。1152年,共有二十三万五千多户。以后到金章宗泰和时,又增加到一百七十四万多户。
金朝早期使用旧有的宋、辽钱币,直到金、宋间第二次议和后,战争暂告结束。1158年金帝完颜亮首次铸行正隆
通宝小平钱。1204年金章宗铸泰和通宝真书钱。1213年金帝完颜永济铸至宁元宝钱。金宣宗南迁后也铸行货币。金朝灭掉北宋以后,曾扶植刘齐立国,所铸钱币却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钱精整。金朝本无钱,只有金主完颜亮铸造了正隆钱,但数额不多,主要还是使用宋铜钱。
土地
在
金世宗与
金章宗期间,原来使用奴隶生产的
猛安谋克。
受田是女真奴隶制关于土地占有的基本制度。奴隶主依据占有奴隶和牲畜的多少,占有不同数量的耕地。制度规定,凡占有耕牛一具(三头),民口二十五,即受田四顷零四亩。所谓民口,包括奴隶和女真部落、氏族的平民。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牲畜越多,就越可合法地多占土地。对外作战中,奴隶主掳掠奴隶和牲畜,也就成为扩大土地占有的必要条件。但土地占有的扩大,也是有限度的,即占田不能超过四十具。依此限度,一个大奴隶主,有牛一百二十头,民口一千,就可占有土地一百六十多顷。
随着掠夺奴隶的增加,女真原居地的土地必然要不足耕种。
金太祖即陆续把女真人迁徙到新占领的地区。1121年,金太祖从各路猛安部中,抽取民户一万多,迁到泰州屯种,命令原来居住在按出虎水的谋克婆卢火去作都统,赐他耕牛五十头。这就是授给他牛具十六、七,即六十多顷的土地。婆卢火以下的一批女真贵族,也迁到泰州,成为大小不等的奴隶主。
赋税
金太宗时,继续实行这种受田制度,并进而确立了赋税制。1125年十月,
金太宗命令每牛一具,纳粟一石,每个谋克部置一仓库贮存。”1127年九月,又下诏规定:“内地诸路,每耕牛一具,纳粟五斗。”金朝的受田制既然是依据牛具的多少,赋税的征收也不是依据田亩或人口,而是以牛具为单位,所以又叫牛头税。这种赋税制,显然主要是奴隶主的国家向奴隶主和部分平民征收的粮税。从事耕作的奴隶一无所有,他们还不是征税的对象。
人口
1141年,绍兴议和后,自从
靖康之难开始减少的人口总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长。到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全国有53532151人,现代学者考虑到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群认为金国人口峰值达5600万,与当时的
南宋、西夏、大理等国人口相加总人口达一亿四千万,金朝的四次准确的人口统计,每户均口数都在6人以上,金朝的户规模较大,与很多贵族以及猛安谋克户们使用大量奴仆有一定关系。
随着金朝内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土地耕作,也更需要民户当劳力。
金太祖与金太宗为统治中原,将百万以上的女真人徙置于黄河下游人口稠密地方,是以牺牲汉人利益的办法去救济女真人。在把女真族迁往新占领地区的同时,也还继续地把
契丹族、
汉族迁到金朝的内地。金军在灭辽的作战中,曾经掳回大批的契丹族、汉族作奴隶。后来金太祖下诏,禁止对已经投降的百姓掳掠,禁止权势之家买贫民为奴,又规定卖身为奴者,可以用劳力相等的人赎身。但实际上,这种赎身的可能性是很少的。被迫迁徙的汉族居民,不能不大批地沦为奴隶。
金廷对降附区的人民,采用强迫迁徙的办法迁到内地。如山西州县的居民,被大批迁到金上京以至浑河路。上京地区的居民又被迁到
宁江州。
平州的人民在反抗后被镇压,随后与
润州、
隰州、
来州及
迁州等四州人民被迁到东都沈阳。这些居民艰苦不能自存,被迫卖身作奴隶,导致汉人刻骨的痛恨。女真族抢占汉族最富庶的耕地,为了增加日益增大的生活和军事开支,又不断加重汉族的赋役。女真人与汉人的矛盾恰如史籍所言:“盗贼满野,向之倚国威以重者,人视之以为血仇骨怨,必报而后已”。
女真男人的发型是“留颅后发”,还绑个辫子,所以被南人称为索虏。在《
北风扬沙录》与南宋的游记,也有金人留辫的说法,在金太宗天会七年还强制胡服留辫,剃发留辫的习俗为后来的清朝继承,金代皇帝也可掌掴大臣”。
文化
文字
女真文和汉文是金朝通行的官方文字,其中
女真文是根据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而制成的。女真族原采用契丹字,随着金朝的建立,
完颜希尹奉金太祖之令,参考汉文与契丹文创造女真文,并且在1191年八月颁行。1165年,徒单子温参考契丹字译本,译成《
贞观政要》、《白氏策林》等书。
金世宗时,朝廷设立译经所,翻译汉文经史为女真文,而后又陆续翻译多本汉文书籍。金世宗对宰相们说:“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
道德所在”。
然而当时女真字与汉字对译,都要先译成契丹字,然后再转译。
金章宗时,专设弘文院译写儒学经书,命学官讲解。1191年罢废契丹字,规定今后女真字直译为汉字。但随着汉语的通用,女真贵族多已识读汉字。汉字书籍在女真族中广泛流行。
思想
金朝以儒家作为基本思想,而道家、佛教与法家亦较广泛流传和应用。金朝思想家讨论批判两宋理学与经义学,让理学再度于北方兴起,发扬中华思想。在学术思想方面,
赵秉文被称为“儒之正理之主”,他批评汉以来的传注之学,充分肯定
周濂溪、
二程(
程颢、
程颐)建立的北宋理学。并且将佛教、道家与理学思想融合一体,以卫道统名于金。
王若虚批评传注之学,其弊不可胜言,肯定北宋理学”。然而他也批评北宋理学,并曾下功夫对两宋理学注释加以评论和褒贬,但未自成一家之言。
李纯甫著有《中庸集解》、《鸣道集解》,其思想先是由儒教转向道教、最后转向佛教,“号中国心学,西方文教”。他说:“学至于佛则无所学”,以为宋伊川诸儒“皆窃吾佛书”。为了达到以佛为主的儒、道、佛三教合一,大胆地向两宋理学开战。
在政治思想方面,赵秉文认为王室与列国、华与夷、中国与四境的关系都是可变的;认为有公天下之心的都称“汉”,认为社稷与民相比,民贵而社稷轻,反对唐开元末“祸始于妃后,成于宦竖,终于藩镇”的提法,认为祸害的根源在“明皇”。王若虚认为统一中国要讲“曲直之理”。他认为
欧阳修不讲曲直的统一,是“曲媚本朝,妄饰主阙”。他认为国之存亡可付之天数,但不能以守忠节犯食人之罪,并且赞许
司马光对传统正闰观的批评,“正闰之说,吾从司马公”。
金朝如同宋朝一样,尊崇儒学与孔子。早在金军进军曲阜时,金兵意图摧毁孔子墓,即被
完颜宗翰制止。自
金熙宗时开始尊孔,在金上京立孔庙,又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虽然金帝完颜亮轻视儒学,到金世宗与金章宗时又大力尊孔崇儒,修孔庙与庙学,并且推崇《
尚书》、《
孟子》。
文学
金朝初期的文学比较朴陋,文学家大多是
韩昉等辽人与宋人。直到
蔡圭出现,才被称为金朝文学正传之宗,其他尚有
党怀英,其他还有
赵沨、
王庭筠、
王寂、
刘从益等。金章宗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有
赵秉文、
杨云翼、
李纯甫与
元好问等,女真人中有名的有金帝
完颜亮与
金章宗。金帝完颜亮南下侵宋时,在扬州赋诗,有句云:“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海陵王立志灭宋统一,作诗言志,笔力雄健,气象恢宏。金章宗酷爱诗词,制作甚多,但意境只在宫中生活,近似宫体诗。
在金章宗的倡导下,女真贵族官员也多学作汉诗。豫王
完颜允成的诗歌,编为《乐善老人集》行世。下至猛安、谋克,也努力学诗。如猛安术虎玹、谋克
乌林答爽都和汉人士大夫交游,刻意学诗。金朝有名的文人为
王若虚与元好问。王若虚著有《
滹南遗老集》,擅长诗文与经史考证,初步建立了文法学和修辞学,其论史则攻击
宋祁,论诗文则尊
苏轼而抑
黄庭坚,是金朝具有权贵的评论家,后来潘升霄的《金石文例》即受其影响。
元好问是金朝文学集大成者,著有《
遗山文集》。他的《
论诗绝句》30首,重在衡量作家,开后来论诗的一个重要派别。元好问的《
中州集》是以诗存史,他把各地区、各族的诗人均视为中州人物,这是统一的包括各族在内的中华思想的具体反映。
宗教
金朝宗教大都主张顺从和忍耐,主要和北方汉族与异族统治者有关。无论是金代的佛教还是道教,都主张以本教义为主的佛、道、儒的三者合一,如在佛教的理论发展中有很高造诣的万松行秀和
李纯甫。
佛教早在女真族时期即有流传,金朝灭
辽朝及
北宋后,又受中原佛教的影响,对佛教的信仰更加发展。佛教如华严、禅、净、密教、戒律各宗都有相当的发展。其中禅宗尤为盛行,这可说完全受了北宋佛教的影响,对金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习俗都有重要影响。女真族占领中原后,道询继承净如在灵岩寺弘法,著有《示众广语》、《游方勘辨》、《颂古唱赞》诸篇。
汴梁则有佛日大弘法化,传法弟子圆性于大定间应请主持燕京潭柘山寺,大力复兴禅学,著有语录三编行世。万松行秀尤为金代著名禅师。传曹洞青源一系之禅,嗣法磁州大明寺雪岩满禅师,虽治禅学,而平时恒以《华严》为业。他曾在从容庵评唱天童的《颂古百则》,撰《从容录》,为禅学名著。他兼有融贯三教的思想,常劝当时重臣
耶律楚材以儒治国,以佛治心,极得楚材的称颂,说他“得曹洞的血脉,具云门的善巧,备临济的机锋”,一时传为佳评。
金朝出现
全真教、
大道教和
太一教等三大新兴道派。全真教创始人是
王喆,于1167年创建全真教,后由他的七位弟子轮流接任。全真教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
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符录、丹药等思想以外的内容重新整理,为现代的道教奠下了根基。大道教创始人是金初
刘德仁,于1142年开始传道。主张“守气养神”,提倡自食其力,少思寡欲,不谈飞升炼化,长生不老,并且把儒家思想纳入自己的体系。此外,大道教有出家制度。太一教始祖
萧抱珍,于1138年创建。以
符箓道法为主,也有守柔弱的内炼之法。尊奉太一。太一教模仿天师道的秘传原则,每代掌教人必须改姓“萧”。其立教宗旨是“度群生于苦厄”,尊重人伦。
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凡立会也必以三教名之,
完颜璹的《全真教祖碑》:“足见其冲虚明妙,寂静圆融,不独居一教也。”王喆从三教合一的主张出发,劝人们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及《孝经》等道、佛、儒三家经典。
女真人信仰
萨满教,它是一种包括自然崇拜、图腾、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巫术等信仰在内的原始宗教。萨满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中介,在重大典礼、事件和节日的祭祀时都有巫师参加,或由他们司仪。消灾治病、为人求生子女、诅咒他人遭灾致祸等,几乎都成为萨满的活动内容。
艺术
绘画
金代艺术的发展,也在各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金章宗设书画院,收集民间和南宋收藏的名画,
王庭筠与秘书郎张汝方鉴定金朝所收藏书画550卷,并分别定出品第。1127年,金兵攻破
北宋京城汴梁,就掠夺宋廷藏画、俘虏画工北去。金代宫廷讲求书画名迹的收藏,以所获北宋和内府藏画为基础,复从民间征集加以充实。金朝绘画在汉文化影响下,比辽朝绘画更为隆盛,特别是金世宗至金章宗时期,绘画活动益趋活跃。金章宗善诗文书法,又爱好绘画,他在政府秘书监下设书画局,将藏画加以鉴定,又效
宋徽宗书体在名作上题签钤印。
金朝还在少府监下设图画署,“掌图画镂金匠”,当时有名的画有
虞仲文《飞骏图》、王庭筠《枯木》、张圭《
神龟图》、
赵霖所绘《
昭陵六骏图卷》等,其中以
张瑀《文姬归汉图》为最佳。金帝
完颜亮能画竹,
完颜允恭画獐鹿人物,王庭筠善山水墨竹,王邦基善画人物,徐荣之善画花鸟,
杜锜画鞍马。
武元直、
李山与王庭筠等山水竹石画作,比起同时南宋院画家的作品,似乎更显出“文人”的品味。
书法
金代书法受
颜真卿、
苏东坡、
黄山谷、
米芾的影响最深。金章宗学
宋徽宗的瘦金体,很有成就。
王竞擅长草隶,尤工大字,两都宫殿榜题都是竞所书。
党怀英擅长篆籀,为学者所宗。
赵沨擅长正、行、草书,亦工小篆,正书体兼颜、苏,书画雄秀,当在
石曼卿上;行草书备诸家体,时人以沨配党怀英小篆,号“党、赵”。
吴激得其岳父
米芾笔意,
王庭筠在当时学米诸人中,造诣最深,其书法为元初巙子山诸人所不及。
任询具有多方面的才艺,书法为当时第一,《中州集》称他:“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
乐舞
金朝初年,女真族的乐器只有鼓、笛两种,歌咏只有“鹧鸪”一曲,“高下长短,鹧鸪二声而已”。进入宋境后,金军掠取宋朝教坊的乐工、乐器、乐书,汉族的音乐融入女真族的音乐之中。
金世宗设宴招待南宋与西夏使者,乐人学宋朝,但服装不同。金朝舞蹈源自先人靺鞨的靺鞨乐,立国后基本上直接吸收自北宋舞蹈,同时也发扬女真族的乐舞文化。在戏曲方面,北宋流行的
诸宫调到金朝成为主要的说唱品种。当时只有
董解元的《
西厢记诸宫调》和《刘知远》流传到今,其中《西厢记诸宫调》的出现,有着元曲初步形成的意义。
戏剧
金章宗时期的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中国古典戏剧中一部带典范性的划时代杰作。他是根据唐朝
元稹《莺莺传》改写,但是在思想还是艺术方面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被称为“古今传奇鼻祖”、“北曲之祖”。
科技
医学
金朝时期发展出刘完素的火热说、
张从正的攻邪说与李东垣的脾胃说。由于实践的丰富,不少医家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学经典,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自成一说,来解释前人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刘完素开创了河间学派、
张元素开创了易水学派,张元素的弟子
李东垣又自创了脾胃学说,这三家与元朝
朱震亨的养阴说合称
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农学
金朝吸收北宋的农业技术,使得东北金上京一带的农业产量得以提升。现今考古学家还在今东北地区挖掘许多金代使用的犁铧、瓠种等铁制农具。当时金朝与西夏等地区有名的农书有《务本新书》、《士农必用》等农书,可惜现已失传。当时养殖蚕桑与园艺的技术也十分发达,例如利用“牛粪覆棚”将西瓜种植于较寒冷的东北地区。
历法
当时数学最重要的进展是
天元术的发展,天元术即是古代中国建立
高次方程的方法,其中“天元”相当于未知数。1248年金元时期的数学家
李冶在其著作《
测圆海镜》、《
益古演段》中,系统地介绍了用天元术建立二次方程。金廷学习北宋建立司天监以观测天文,当时的数学也十分发达,使得金朝士人热衷编写历书。金廷于1137年颁布杨级编写的《大明历》(与祖冲之的《
大明历》不同)。而后赵知微于1180年修编成较精确的《
重修大明历》,其精确度超过宋朝优越的历法《纪元历》。同时间
耶律履也编出《乙未历》,然而精确度不如《
重修大明历》。
建筑
此外,建筑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兴建
卢沟桥、
金中都、山西
大同华严寺等建筑。
民族
中原民族
女真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一方面对
女真族实行防止其内部阶级分化的政策,如果有女真人沦为债务奴隶,或鬻身为奴,则官为赎良;如果劳动人手不够,则官为补充奴隶,每户不少于四个。但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将汉人贬为奴隶。
金统治者把金源肇兴之地称为“内地”即上京地区,金太祖、太宗、熙宗三朝把内地作为其政治、军事、经济重心,加以重点经营。在灭辽破宋战争过程中,为削弱燕地和中原汉族、契丹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同时也为了弥补“内地”劳动力之不足并提高生产技能、发展经济,曾不断强制“富强工技之民”和农民迁往“内地”。金军攻破开封后,曾“押工役三千家”北归。
金世宗主政后出于军事目的继续执行“实内”政策,向东北地区移民。大量汉人被强制迁徙到“内地”后,除个别头领外,大多身份下降,多数人充当猛安谋克户的奴隶,承担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家内劳动,民为统治者的官奴。有的虽独立门户,但他们往往艰苦不能自存;有的“乏食至鬻子者”,“贫而卖身者”,纷纷沦为奴隶。
移民实内政策使大量中原汉人背井离乡、降为奴隶,是极大的灾难。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几十万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进入落后的东北地区,遂使劳动者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与契丹、奚、女真等族人民共同开发东北,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蒙古族
金朝建立之初便与蒙古高原对立。1124到1130年,
耶律大石控制漠北。1130年可敦城之役,金朝将耶律大石驱出蒙古高原,但
蒙古高原各部与金朝的关系并未缓和。就在1130年可敦城之役时,金将耶律余覩为了追击大石,向漠北各部征兵,结果遭到拒绝,金兵无功而还。蒙古高原各部中除漠南汪古部和塔塔尔部外都不在金朝控制之下。1135年金熙宗即位,此时金宋间的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金朝集中力量对付蒙古五部鞑靼,与蒙兀国、克烈等部发生了连年的战争。
1135年“是冬,金主以蒙古叛,遣领三省事宋国王(完颜)宗磐提兵破之。蒙古在女真之东北,其人劲捍善战,以鲛鱼皮为甲,可捍流矢。”1138年(或1139年)“女真万户呼沙呼(又译
胡沙虎,即纥石烈执中)北攻蒙古,粮尽而还,蒙古追袭之,至上京之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1143年“是月,蒙古复叛,金主命将讨之。初,鲁国王(完颜)昌既诛,其子胜花都郎君者,率其父故部曲以叛,与蒙古通。蒙古由是强,取二十馀团寨,金人不能制。”1146年“金以所教神臂弓弩手八万人讨蒙古,连年不能克。是月,令汴京行台尚书省事萧保寿努与蒙古议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寨与之,岁遗牛羊米豆,且册其长为蒙古王,蒙古不受。”1147年“ 是月,金人与蒙古始和,岁遗牛、羊、米、豆、绵、绢之属甚厚。于是蒙古长鄂罗(又译鄂伦 熬罗)贝勒自称
祖元皇帝,改元天兴。金人用兵连年,卒不能讨,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
外交
与宋朝
女真兴起后联络北宋达成“
海上之盟”,联合攻辽,后联盟破裂,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
靖康之变”。
南宋多次北伐与金多次南侵均未果,后双方达成“
绍兴和议”,期间双方也有官方正式往来和边境贸易。蒙古兴起后,蒙金战争期间,
南宋联合蒙古灭亡金于蔡州。
与西夏
起初,金朝在处理
西夏援辽问题上十分谨慎,一直想把西夏从辽朝手中拉过来。1124年初,通过议和,金朝对西夏“割地酬勋”,西夏答应以事辽之礼对金称藩,史称“天会议和”。但是,西夏对金也是极为不信任。从夏仁宗继位到1209年蒙古第一次包围中兴府,长达七十余年的时间里,西夏和金除了
海陵王正隆末和
金章宗明昌初年发生过两次局部冲突外,基本上一直保持亲密友好关系。
与高丽
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前,曾与高丽发生
曷懒甸之战,高丽在
曷懒甸修建九城,后又被女真军击败,将九城归还。
阿骨打灭辽期间,曾下书高丽,约为兄弟之国。1126年,高丽主动称臣于金,金将保州赐给高丽,双方建立宗藩关系。金末卫绍王、宣宗、哀宗三朝,金国力衰微,无法控制高丽。在宣宗时期,不见高丽遣使金朝的记载,高丽已不将金当作宗主国,不仅不接受金的调遣,还时常兵掠边境,金只好采取羁縻政策,以维持表面的宗藩关系。
与交趾
1133年,金太宗遣使二十余人随其傀儡政权伪齐的使臣从登州南下交趾,册封其主
李阳焕为广王,同时联络交趾周边溪洞酋长,谋求从南边牵制宋朝。
社会
阶层
金朝奴隶制的扩展,不能不遭到广大农民的坚决抵抗。被迫迁往上京的山西居民,就曾起而反抗,相继逃亡。金兵攻掠燕云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反掳掠的斗争,更是如火如荼,给女真奴隶主以沉重的打击。金太宗在燕云地区,依靠汉人地主阶级,实行封建的汉官制度的同时,一再下诏禁止在降附区俘掠奴隶。汉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封建制经济关系,实际上在广大农村仍然存在。金朝没有也不可能把内地的受田制推广到燕云州县。
原属北宋的中原和陕西地区,在
刘豫的齐国统治下,更没有也不可能对封建的社会经济制度采取什么改动的措施。
金朝统治领域的社会经济制度,呈现出奴隶制和封建制同时并存的局面。在金朝内地,基本上是推行奴隶制度。燕云州县继承了辽朝的封建关系。齐国统治领域,北宋时更为发展的封建经济关系基本上延续了下来。金朝的政治、军事制度在不同地区呈现的不同状况,实际上正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上层建筑中的必然的反映。不同的制度当然不可能在金朝统一的国家内互相平行的发展,不能不发生剧烈的尖锐的斗争。这个斗争在
金熙宗统治时期,便激烈地展开了。
汉化
金朝在文化方面也逐渐趋向
汉化。金统治者重视“德运”的正统观念,初定为金德,后经章宗朝和宣宗朝两度讨论德运问题,最终改金德为土德,宣称金灭北宋,赵宋火德已绝,故金朝当承宋统为土德。金朝君臣服饰也与宋朝基本相同,唯独还保留“左衽”的特点。中期以降,女真贵族改汉姓、着汉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朝廷屡禁不止。金世宗积极倡导学习女真字、女真语,但仍无法挽回女真汉化的趋势。尽管如此,在女真人已经普遍趋于汉化的金朝中后期,统治者仍一如既往地坚持对汉人实行“薙发左衽”的政策,强制汉人接受女真礼俗,这说明他们对女真人过分汉化的现状怀有一种深刻的危机感。
金朝文化在发展中已达到很高水平,它“一变五代、辽季衰陋之俗”,“大定以后,其文笔雄健,直继北宋诸贤”。在某些方面亦非宋朝可比,启后世文化发展之先声。金朝推行汉化政策,从“借才异代”走向“国朝文派”,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宋朝的独特气派、风貌,但其剽悍勇猛的崇武精神随着金朝政权的稳固而逐渐消失,最后终至亡国。
元朝时,亡金故老喜言“金以儒亡”,此说未必正确,但金人全盘汉化则是不争的事实。
刘祁说:“南渡后,诸女真世袭猛安、谋克往往好文学,喜与士大夫游。”金熙宗以下的帝王都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素养。元代有一说:“帝王知音者五人:
唐玄宗、
后唐庄宗、
南唐后主、
宋徽宗、
金章宗”。金朝中期以降,女真人改汉姓、着汉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朝廷屡禁不止。金世宗一向反对女真人全盘汉化,积极倡导学习女真字、女真语,但仍挽不回女真汉化的速度。
接受汉文化最快、汉化程度最深的首先是女真上层贵族社会,
郝经谓金朝“粲粲一代之典与唐、汉比隆,讵元魏、高齐之得厕其列也”。
赵翼亦称“金源一代文物,上掩辽而下轶元”。金代文化艺术继辽、北宋之后而不断发展,超过了辽,在北宋之后与南宋平行,构成当时
中国文化发展的南北两大支。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起着“上掩辽而下轶元”的作用。
帝王世系
参考资料
讲好龙江故事.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