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英山 (Mount Cuiying)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
榆中县夏官营镇西侧,即
兰州大学与
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西侧,为
黄土高原典型的土梁山。山地面积约3000亩,最高
海拔1965.8米,年平均气温6.33℃,四季分明,属典型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后山略多。
“萃英”来源于古兰州萃英门,清末,时任陕甘总督的湘军名将
左宗棠奏准在
兰州萃英门设立
甘肃贡院举办乡试。清
宣统元年(1909年),
甘肃法政学堂成立,这就是兰州大学的前身,它是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学府。随后法政学堂自内城侯府街迁来此处,一直到解放前,这里都是兰州大学的校址。“萃英”意为聚集英才之意。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进驻后,开始荒山绿化工程,目前已颇有成就,前山已基本被制植被覆盖,灌溉工程直达山顶。后山为自然植被。目前有萃英山云梯通往山顶,另有公路——勇士路直达山顶。前山下有灌溉引水渠一条。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自2005年开始筹建己被批准加入国际二期CEOP项目(Coordinated Enhanced Observation Period),是目前参加此计划的全球协同加强观测的基准站之一。除中日双方联合建立的长江流域和
青藏高原观测站外,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是继中科院吉林通榆站之后,第二个由我国自主建设的长期观测站。
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全球协同观测系统才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观测站,而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建立的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建成的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位于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萃英山山顶,占地面积约120亩左右,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塬面梁峁地面基本为原生植被,周围无其它干扰,具有代表性。观测站实验室的建筑面积为567 平方米,配有国际一流的
太阳能供电系统。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可以用来验证和改进目前气候和天气预报模式中半干旱地区陆面过程、辐射过程的参数化方案。这对于研究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预测我国西北干旱化等自然灾害有重要作用。同时该站可以研究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工业及城市污染对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的影响,为西北干旱化趋势进行预测,为评估和对策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科学观测依据,同时也为有序人类活动的开展及生态效应评估提供实验平台。
国际气候观测站的建成将促进兰州大学产出一批具有创新意义和国际国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并较快地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推动力。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科研梯队,实现科技项目、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的一体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跻身当前科学前沿和国家优先发展目标,提高争取和完成重大项目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学术发展的能力。 该站为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急需解决的气候与环境问题搭建的研究平台和观测基地将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提供交流平台;同时将为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队伍提供研究平台和观测基地,为我国科学家参与和主持大型国际研究计划提供观测基地。第一个由我国科学家符淙斌院士主持的国际半干旱研究计划中,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就是主要的观测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