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龙友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医学家
萧龙友(1870年2月13日—1960年10月20日),原名萧方骏,字龙友,号息翁、不息翁,四川省三台县人,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1870年2月13日,萧龙友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市
1890年,赴成都入尊经书院读词章科。
1892年,与陈蕴生一起用中草药救治川中霍乱。
1897年,考中丁酉科拔贡,入北京充任八旗教习。
1900年,离开北京去往山东,曾先后任淄川枣阳知县。
1901年以后,清政府推行新政,废科举,设学堂,山东省会设立高等学堂,萧龙友曾为该学堂制定章程,并充任教习。辛亥革命后移居济南
1914年,奉调北京,先后任农商部秘书,财政部经济调查参事、农商部有奖实业债券局总办等职。
1928年,弃官从医,在北京西城建“萧龙友医寓”,挂牌行医,直至解放。
1930年,在兵马司胡同的大院里,和孔伯华自筹资金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
1939年,退休。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0年10月2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892年,川中霍乱流行,萧龙友与陈蕴生医师用中草药救治,控制了疫情的蔓延重视辩证论治,主张四诊合参,治愈了一些疑难病症。
萧龙友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仅留《整理中国医药学意见书》《现代医案选》《息园医隐记》《天病论》《中医药学意见书》等著作传世。
人才培养
1930年,萧龙友和孔伯华自筹资金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培育中医后继人才,办校15年,毕业学生700余人。
萧龙友培养出了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副司长赵树屏,北京市卫生局第一任中医科科长白啸山等人。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萧龙友是四川人,喜欢吃川菜,饮食偏清淡,肉少菜多,不爱吃海产品;喜欢饮酒,但不过量,家中常常自酿果子酒。
人物评价
萧龙友的医术可谓炉火纯青。他用药处方平正轻灵,常在小方之中见大神奇,但他并不固执,始终对西医学抱着尊重态度,并坚持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胸襟之宽大令人折服。(中医药博物馆评)
萧龙友先生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勤奋、自学成医的道路,他刻苦读书、勇于实践,为中医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才华出众,诗画书法、文学历史,无所不能。他医技高超,德高望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中医大师。(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萧承悰评)
萧龙友谦谨自律,淡泊名利,其磊落光明之气光照后人。(福建中医药大学评)
参考资料
萧龙友.中国科学院.
京城四大名医之萧龙友.中医药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6:0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