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是
鳞翅目、
枯叶蛾科、
松毛虫属的一种
松毛虫。是中国
东北林区的重要
害虫,危害
落叶松,同时还危害红松、
油松、
樟子松、
云杉、
冷杉等针叶树种。食害针叶,爆发时吃光针叶,使枝干形同火烧,严重时使松林成片枯死。为中国
特有种。落叶松毛虫多发生于背风向阳、干燥稀疏的落叶松纯林内。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雄蛾25-35mm,雌蛾28-38mm;翅展:雄蛾57-72mm,雌蛾69-85mm。
翅:前翅外缘较直,中横线与外横线间距离较外横线与亚外缘线间距离为阔。
雄性
外生殖器:大小抱针圆锥形而向下曲,其中小抱针的弯曲度更为明显;大抱针末端钝,小抱针末端尖,小抱针的长度约占大抱针长度的2/3。阳茎尖刀状,略向下曲,刀刃向上,前半部盖满有骨化的小齿,其中近刀刃处的小齿要大些。抱器末端高度骨化,顶面上密生有比较粗大的钩形齿。
雌性
外生殖器:前阴片很大,高度骨化,中前阴片略呈等腰三角形,中央有比较明显的脊状下凹。侧前阴片接近四边形,上面有4-5条皱褶状隆起,末端未形成明显袋。
卵:长2.27mm;宽1.75mm。卵粉绿色或淡黄色。精孔周围爪状突的数目7-13枚,平均9枚。内层室有6层,室壁比较薄。中层室有5层,室多呈六角形,室壁较厚,棱角上有毛,室中央无凹下或凸出部分。外层室的室壁已消失,室中央无特殊象征,棱角毛十分清楚,距离精孔较远者,更较粗大。
幼虫
体长63-80mm。
体色变化甚大,有烟黑、灰黑和灰褐三种。体侧有长毛,褐斑清楚。缺少贴体纺锤状倒伏鳞毛。
头部褐黄色。额区与傍额区暗褐,额区中央有三角形深褐斑。
中后
胸节背面毒毛带明显。
腹部各节前亚背毛簇中窄而扁平的片状毛小而少,先端无齿状突起,只有第8节上较发达。体侧由头至尾有一条纵带,各节带上的白斑不明显,每节前方由纵带向下有一斜斑伸向腹面。
蛹
雌
蛹长30-36mm;雄
蛹长27-32mm。蛹的臀棘细而短,末端由很少弯曲到270度卷曲。
栖息环境
落叶松毛虫多发生于背风向阳、干燥稀疏的落叶松纯林内。在吉林、
辽宁多发生于海拔200m以下7年生以上的
落叶松人工纯林区;而在
新疆则分布于海拔较高的落叶松天然林区。此虫常周期性猖獗发生,在
阿尔泰林区约经7、8代(按2年1代计)猖獗1次。多在2-3年连续干旱后猖獗危害,猖獗后由于天敌大增,食料欠缺,虫口密度陡降,甚至难于见到活虫。对此虫不利的气候是雨量多的冷湿天气及幼虫出蛰后的暴雨和低温,这样的气候对其大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生活习性
2年1代或1年1代,以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
越冬。在新疆阿尔泰林区以两年1代为主,1年1代的占15%左右。据在新疆观察,越冬2次的幼虫在6月即化蛾,而1年1代的则到8月才化蛾,因此,1年1代的多转为2年1代,而2年1代的少部分则转为1年1代。由此可见,2年1代与1年1代在一个地区交替发生,形成3年2代。新疆年度问积温差较大,在年积温高的年份,幼虫发育增快,可增加1年1代的比例。在
长白山林区也兼有2年1代与1年1代的。而在辽宁以南的林区则多为1年1代。
越冬幼虫于春季日平均温度为8-10℃时上树危害,先啃食芽苞,展叶后取食全叶。取食时胸足攀附松针,从针叶顶端开始取食,遇惊扰则坠地蜷缩不动。2年1代的经2次越冬后在第3年春一部分经半个月取食后于5月底6月上旬化蛹,另一部分则需经过较长时间取食后再化蛹;
化蛹前多集中在树冠上结茧。预蛹期4-8天,
蛹期18-32天。1年1代的蛹期短,2年1代的蛹期长。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或中、下旬大量羽化,部分到8月才羽化。1年1代的
羽化期较集中,2年1代的羽化历期延续达2个月。成虫有强烈趋光性。
初孵幼虫多群集在枝梢端部,受惊动即吐丝下垂,随风飘到其他枝上。2龄后渐分散取食,受惊动不再吐丝下垂,而是直接坠落地面。幼虫共7-9龄。1年1代的龄期较少,以3-4龄幼虫越冬。2年1代的第1年以2-3龄幼虫越冬,第2年以6-7龄幼虫越冬。幼虫前期食量小,危害不明显,最后2龄食量剧增,约占幼虫总食量的95%。
分布范围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新疆、北京、山东等省区。
生长规律
落叶松毛虫属于鳞翅目,
枯叶蛾科,内蒙古地区1年繁殖1代,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成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出现,有趋光性。体色变化较大,由灰白至棕褐色,前翅内横线、中线及外横线深褐色,外横线成锯齿状,翅展69~85毫米。幼虫危害落叶松红松、臭冷杉、鱼鳞松、
红皮云杉、樟子松。
繁殖方式
成虫
羽化后1天即可交尾。通常在黄昏及晴朗的夜晚交尾。交尾后多飞向针叶茂盛的松树上,产卵于树冠中、下部外缘的小枝梢及针叶上。卵成块状,排列不整齐。每头雌蛾可产卵128-515粒。成虫寿命4-15天。卵经12-15天孵化。
寄主植物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eib.& Zucc.)、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Rupr.)Litvin.)、黄花松(Larix olgensis var. korea Nakai)、
臭冷杉(白皮臭)(Abies nephrolepis Maxim)、红皮云杉(红皮臭)(Picea koraiensis Nakai)、
长白鱼鳞松(Picea komarovii V. Vassile)和獐子松(Pinus sylvestria var. mongolic Litvin.)等。
物种天敌
已知卵的天敌有赤眼蜂、落叶松毛虫黑卵蜂、跳小蜂、松毛虫宽缘
金小蜂、
平腹小蜂蜘蛛等。
幼虫期有
枯叶蛾绒茧蜂、
松毛虫脊茧蜂、松毛虫镶颚姬蜂、
松毛虫埃姬蜂。幼虫至蛹期有伪麻蝇、贪食亚麻蝇、黑尾麻蝇、
棕尾别麻蝇、全北群瘤姬蜂、单齿腿长尾蜂、粘虫棘须姬蜂。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对虫口密度较低、集中连片的地块,通过
封山育林、残次林改造等营林措施,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本身抗御落叶松毛虫危害能力,同时增加林内植物种类和数量,逐步实现针叶林向松、阔、灌、草复层
混交林的过渡,最终创造一个利于
天敌栖息繁衍而不利于落叶松毛虫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以达到从根本上长期控制松毛虫危害的目的。
物理防治
注意修剪有虫枝,在6月下旬落叶松毛虫害虫
蛹期,进行人工摘茧;幼虫盛发期人工捕捉毛虫,捕捉时注意毒毛。在成虫
羽化盛期,在夜间20点至22点设置黑光灯或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利用落叶松毛虫以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
越冬的习性。人为破坏其越冬环境,使其幼虫因环境改变面貌无法正常越冬来消灭越冬幼虫,来减少种群的数量。
化学防治
①每年4月中旬害虫老熟幼虫上树前或9月中旬下树前,用
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笔、毒绳、毒胶等在树干上划、系、涂毒环,或在树干上缠塑料布,毒杀上、下树幼虫或防止幼虫上、下树(此方法已经淘汰)。
②每年5月中下旬或8月下旬,用机动喷雾机喷洒1.8%阿霉菌素乳油1:3000倍,或森得保1:6000倍或灭幼脲,有效防治害虫幼虫。
③当虫害大面积暴发时,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动用运五、M-18固定翼飞机超低量喷撒阿霉菌素(66mL/667㎡)、森得保(2g/667㎡)等高效生物药剂,用量7.5L/h㎡,效果显著。
④在5月中旬或8月中下旬,在郁闭的林分施放
敌敌畏插管等杀虫烟剂防治害虫幼虫,用量15公斤/公顷。要注意防火。施放烟剂时,参照
落叶松枯梢病烟剂施放方法执行。
生物防治
每年7月上中旬(吉林省部分地区在7月末,如遇低温冷害天气时间会推迟),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
赤眼蜂,以虫治虫,用量40-60卡/ hm2。要在无大风的睛天,上午9时左右挂卡。每公顷放蜂点50处,蜂卡固定在背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