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兀即蒙古,蒙文Монгол,俄文Монголия(Могулистан)、Монгол(Могул);《秘史》作忙豁勒,拉施特muğūl,《回回馆杂字》和《回回馆译语》卯斡勒mughūl‘
鞑靼’(gh即ğ也),《伯郎嘉宾蒙古行纪》Mongal(蒙古人作Mongols),《鲁布鲁克东行纪》Moal,格鲁塞Mogolistan(蒙古斯坦)。《秘史》中有忙忽惕部(见于《秘史》46,120,130),蒙文mangğut,拉施特mankkūt,格鲁塞mangghout,俄文Мангут。
蒙兀*Mangol亦可视为*Mangold之简。在英语中,gold意为‘金’、man意为‘人’,*Man-gold意即‘金人’也。*Man-gold中的-d能够解释谟葛失、毛割石、毛揭室中的后缀-sh,蒙国斯、蒙古斯、蒙古索(《续资治通鉴》卷十三宋绍兴六年“金伐蒙古”注云:“蒙古在女真人之北,唐为蒙兀部,亦号蒙古索”)中的后缀-s,萌古子、盲骨子中的后缀-z之来源。-d可以音转为-sh。石泰安称“北部的
吉尔吉特或钵露(Bolor),汉籍中称之为‘
勃律’,而藏文中则作Brusha”(《
西藏的文明》第60页)律*rud变作藏文之rush(a)。
“
蒙兀室韦”可解释为“猛室韦”、“长生族室韦”、“大银室韦”、“
靺鞨室韦”、“金人室韦”甚至“奴隶室韦”等。“蒙兀室韦”在唐时位于望建河/室建
河之南,此望建河/
室建河即今
石勒喀(Shilka)河,而非
额尔古纳河。造成今人将望建河/室建河比定为额尔古纳河的原因是新、旧《唐书》关于该河出自或流经
俱轮泊的记载。俱轮(*Kulun。
支谦译gu、
康僧会译go、竺律炎译gro为俱(见虞),支谶译ra、支谦译ran为伦(来谆),支谶译ruṇ为轮(来谆);
中古汉语见母为k、
来母为l;俱轮当可还原为*Kulun)泊毫无疑问就是今
呼伦湖(蒙语Kulun nor),出于呼伦湖的河流只能是额尔古纳河。但新、旧《唐书》的记载有误。这两书都把出自俱轮泊的
忽汗河误作望建河/
室建河。从语音上讲,室建河就是
石勒喀河,忽汗河就是额尔古纳河。
室韦的蒙兀/蒙瓦部在唐时位于石勒喀(Shilka)
河之南。在
拉施特的《史集》中,蒙古人已南下到
斡难河(今
鄂嫩河)、
怯绿连河(今
克鲁伦河)、土兀剌河(今图勒河)。拉施特称成吉思汗列祖“他们的禹尔惕[营盘、牧场]位于斡难、怯绿连与土兀剌河[流域],这三条河发源于不儿罕-哈勒敦山。”(《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第8页)不儿罕-哈勒敦山(būrqān-qāldūn)即今布尔汗哈勒敦(Burkhan-Khalduun)山,它位于
蒙古国中央省境内。“而
也速该把阿秃儿及其子女们的禹尔惕当时在斡难河和怯绿连河境内”(《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第109页)成吉思汗“他出生在
斡难河下游的不鲁克-孛勒答黑地方,距不儿罕-合勒敦有六天路程。”(《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第321页)“蒙古有一座名叫不儿罕·合勒敦的大山。……成吉思汗的驻夏和驻冬牧地就在那一带”(《
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第321页)
石勒喀河的上源是鄂嫩Onon河,唐之室建/望建河源出突厥东北界,包括了今之
鄂嫩河。
石勒喀河之南包括了鄂嫩河下游东面部分。
室建河(今石勒喀河)之南是和斡难河(今鄂嫩河)下游东面毗连的。蒙瓦人的
游牧地从唐时的石勒喀河之南再往南扩展了许多。
“蒙兀”一名最早见于《
旧唐书》。《旧唐书》卷199下《室韦传》云:“今室韦最西与回纥
接界者乌素固
部落,当
俱轮泊之西南……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韦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屈曲东流,经西室韦界,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落俎室韦之南,又东流与那河、
忽汗河合。”“蒙兀室韦”在《新唐书》中作“蒙瓦”(《新唐书·室韦》云:“北有
大山,山外曰大室韦,濒于
室建河,……河南有蒙瓦部”),《
契丹国志》作蒙古里,与夫《
大金国志》作朦骨,《秘史》作忙豁勒。此外还有蔑劫子,梅古悉,谟葛失,毛割石,毛揭室,毛褐室韦,萌古,萌古子,蒙国斯,蒙古斯,盲骨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