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拼音:pú)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时期,字形从艸(同草),浦声。本义为香蒲,也指“
蒲柳”“
菖蒲”等植物。“蒲”又可以指古时一种类似现代掷色子的博戏,也泛指赌博。
“蒲”本义是香蒲,也称蒲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潜水或池沼中,可以编席,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曾提到蒲可以做席子的功用。“蒲”也可以指“蒲柳”“菖蒲”等植物。“蒲柳”也称“水杨”,质性柔弱且又树叶早落,通常入秋后即凋零,所以常用来形容人体态纤弱、未老先衰或地位低下,成语“
蒲柳之姿”便是人们表示自己体质弱的客套说法。在江南流域,居民有每逢端午便割菖蒲悬挂于门窗之上来辟邪的习俗,故称端午节为“蒲节”,农历五月为“蒲月”。
《
唐韵》薄胡切。水草,可以为席。《礼·玉藻》:连用汤履蒲席。《释名》:蒲,草也。《周礼·天官·醢人》:深蒲。《
诗·
大雅》:维笋及蒲。《后汉·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
又《诗·
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蒲。《陆玑疏》:蒲柳有两种,皮正青者曰小杨,其一种皮红者曰大杨。
又《
类篇》傍各切。与薄通,蒲姑,地名。《竹书纪年》:太戊城蒲姑。
【写法】①“艹”扁“浦”大。②“艹”居上居中,两短竖分写竖中线左右。③“浦”,顶部“氵”略低,底部“甫”低;“氵”第二点偏左,在横中线;“甫”,首横从“氵”的首点右侧起笔,在横中线上方;“冂”的左竖在竖中线左方,顶部在横中线下侧;中间竖笔在竖中线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