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极乐鸟
体型小而粗壮的深色极乐鸟
蓝极乐鸟(学名:Paradisaea rudolphi)长约30厘米,为体型小而粗壮的深色极乐鸟。嘴喙蓝白色,眼圈白色。雄鸟翅、背和尾蓝色。雌鸟下体栗褐色。雄鸟黑色的羽毛搭配蓝色的尾羽和两条细长的尾带,显得异常夺目。
形态特征
成体长约30厘米,大致深色。
雄鸟头、颈和为光泽黑色,颈部杂有暗红色羽毛。白色眼圈呈断开状。翅宝蓝色,背、尾亦为蓝色。上翼钴蓝色,翅上覆羽内外的蓝色深浅不同。尾上部蓝紫色,中央尾羽延长呈深蓝色丝带,末端铲形。胸部上方黑色较淡,胸部下方具清晰的深蓝色反光。腹部黑色,尾下覆羽和腿棕黑色。体侧具喷射状的饰羽,形成深浅不一的蓝色或紫色丝絮。体侧深红色斑点,在求偶炫耀时起重要作用。
虹膜深褐色,喙蓝白色。腿灰紫色。
两性区分:雄鸟具紫蓝色和黄棕色的侧羽,以及两条长带状尾羽雌鸟比雄鸟稍小,无雄鸟的装饰性羽毛。雌鸟头部类似雄鸟,但黑色黯淡偏褐色,光泽也不明显。雌鸟下体栗褐色,喉至下腹深褐色。
幼鸟类似雌鸟,但翅膀的颜色更暗,喙更显灰色,眼睛周围的白色羽毛更为明显。
雌性亚成鸟有较多的黑色斑纹,在腹部尤为明显。雄性亚成鸟仍保留了雌鸟的许多羽毛特征,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逐渐生出漂亮的饰羽和缓慢变长的中央尾羽。
蓝极乐鸟与同属其他品种相比显得较小而粗壮,尾部较短,头部图案样式和蓝色上体为该鸟的显著特征。
栖息环境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潮湿森林,分布海拔1400~1800米(偶尔1100~2000米)。能适应森林退化的栖地环境。有时出现在花园别墅,又或飞临高原沟壑、林缘地带,藏身其杂有树木的灌丛中。
生活习性
大抵活动于原始丛林的林冠层。也有该鸟云集塔里山谷歌唱的报道,但该地少有原始林保存(B. Beehlerin litt. 2012)。有时会与其他品种的极乐鸟结成小群。
食物主要为各类水果,尤其是无花果、浆果和核果;也摄食动物,如节肢动物蜥蜴(或许)。
迁徙:留鸟,不迁徙。
叫声:繁殖炫耀期,雄性发出有规律的“wahr,wahr”,“嗡、嗡”声以及交流时的“哇、哇哇”,“隆、隆隆”的声音
分布范围
原产地:巴布亚新几内亚。
蓝极乐鸟散落于原产地中央区的东部,从塔里的西萨山南到欧文斯坦利山脉
繁殖方式
婚配为一夫多妻制。雄性以绚丽的羽毛吸引异性。但不同于极乐鸟属(Paradisaea)的其他品种,雄性蓝极乐鸟仅独栖在雌鸟周围。求偶炫耀时,雄鸟会倒挂枝头,胸前那道红色边缘的黑色椭圆块会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它们紫罗兰色的羽毛呈扇状展开,抖擞着身体来回盘桓,中央尾羽向两侧伸展成漂亮的圆弧形。整个炫耀期间,雄鸟发音低沉温婉而不嘈杂刺耳。
交配后,雌鸟独自寻址和筑巢。巢呈圆球形,筑巢材料主要是植物根茎、附生植物以及木麻黄纤维和荆棘,巢内垫满攀缘植物的卷须。此类鸟巢的距地高度各不相同,一般在4~19米,从灌木顶部到大树的树冠都有发现。雌鸟每窝产卵1~2枚。孵卵期18天。雌鸟育雏信息匮乏。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根据已知种群记录、丰度及种域分布的综合评估,蓝极乐鸟的成体数量约为2500~9999只,该数据与体型类似的同属或相近种的种群密度估计相一致。该鸟种群总数在3500~15000只。计算种群趋势的有效数据尚不充分,由于猎获羽毛的压力,推测其种群数量处于缓慢的下降中。
保护级别
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易危物种(VU),2014年评估。
参考资料
Blue Birds of Paradise.Beauty of Birds.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4 14:5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