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
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innaeus),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草本植物,茎肉质,矮而粗壮,不分枝;叶片多,质厚,层层包成球状体,为乳白或淡绿色;花瓣淡黄色,为宽长倒卵形或近圆形;果实为圆柱形,两侧稍扁,果柄直立开展。花期4月,果期5月。甘蓝因可以做蓝靛染料而得名,此外甘蓝虽为蔬菜,但由于叶呈蓝绿色,故也称蓝菜。
植物学史
甘蓝因可以做蓝靛染料而得名,此外甘蓝虽为蔬菜,但由于叶呈蓝绿色,故也称蓝菜。
甘蓝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蔬菜,在四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就开始把它们做成美味佳肴了。现今的欧洲,在那些贫瘠寒冷的白垩岩的荒草滩上依然能看到野生的甘蓝在生长。甘蓝在16世纪中叶从南北两路传入中国,现中国各地均有培。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基生叶多数,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乳白色或淡绿色;二年生茎有分枝,具茎生叶。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倒卵形至圆形,长和宽达30厘米。顶端圆形,基部骤窄成极短有宽翅的叶柄,边缘有波状不显明锯齿;上部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3.5厘米,宽3.5-7厘米,基部抱茎;最上部叶长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厘米,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直径2-2.5厘米;花梗长7-15毫米;萼片直立,线状长圆形,长5-7毫米;花瓣宽椭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3-15毫米,脉纹显明,顶端微缺,基部骤变窄成爪,爪长5-7毫米。长角果圆柱形,长6-9厘米,宽4-5毫米,两侧稍压扁,中脉突出,喙圆锥形,长6-10毫米;果梗粗,直立开展,长2.5-3.5厘米。种子球形,直径1.5-2毫米,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主要品种
参考资料:
产地生境
原产于地中海北岩;中国各地均有培。喜欢温和冷凉的气候,不耐炎热,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0-20℃,25℃以上生长缓慢,不耐干旱与水渍,要求疏松、肥沃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园地。
同属种类
约40种,多分布在地中海地区;中国有6种。
繁殖方法
甘蓝的繁殖方法为种子繁殖。
早熟春甘蓝(第一茬)栽培要选择早熟品种,生育期55天左右,结球速度快,耐寒,冬性强,耐抽苔,品质佳,产量高,效益好。常用的品种有:中甘11、8132、中甘8号、钢头50等。夏秋栽培品种可选用黑北早、抗裂黑北早、8132、绿秀、绿玉等。
早熟春甘蓝栽培播种期的确定十分的关键,播种期过早,苗龄大,在冬暖春寒的情况下,易春化而抽苔,播种期过晚势必影响甘蓝的早熟性,达不到早熟的目的,而且影响第二茬栽培期。因此,正确的播种期的掌握,要求20厘米地温应稳定在5℃以上,气温稳定在12℃以上,按照上述要求往前推55天就是当地的适宜育苗期。固原市一般第一茬育苗期在2月下旬,采用温室穴盘育苗。在生产中,还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育苗条件和品种熟期,灵活掌握。
育苗基质种类较多,必须选用均匀的纤维粗细度,透气性好,保肥保水性强,有机质、腐殖酸含量高、无毒无菌无虫害的基质。生产中,菜农也可自制育苗基质:采用肥沃的田园土,前茬作物不是十字花科的,过筛细土占75%,充分腐熟农家肥占25%,每5立方米施入过磷酸钙1千克,或磷酸二铵0.5千克,尿素0.5千克,硫酸钾0.5千克,多菌灵,福美双,敌克松等消毒,每5立方米为20-25克。育苗时一般选择72孔或98孔穴盘,每穴一粒种子,播深1厘米。
甘蓝穴盘育苗的管理很关键,尤其是早春育苗时洒水的次数和洒水量,水过多,容易降低基质温度,同时水大,影响发芽,容易霉籽。水分太少,苗子不能充分的吸水膨胀,内部养分不能分解,出苗缓慢或回芽死掉。另外,还应按照甘蓝苗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做好温度的管理,培育出健壮苗。
经过低温锻炼使幼苗达到一定的标准,叶片6-7片,叶片厚,深绿色,茎粗壮,节间短,根系白色发达,无病虫害、无残缺,定植时子叶未脱落,顶芽还没有花芽分化。这样的苗子定植后缓苗快,结球紧实产量高。
栽培技术
甘蓝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沙壤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对土壤酸碱性也没有严格的要求,适应性比较广。但为了获得高产,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较强的轻沙壤土或壤土,前茬最好为非十字花科蔬菜。
为达到高产、优质产品,栽培时应选择疏松肥沃的壤土、轻沙壤土,前茬作物不是十字花科的田块,最好是前茬是粮食作物的茬道。禁止甘蓝连作。
甘蓝属长日照植物,但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所以固原市境内晚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以垄作为主,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一年可进行两茬次生产,即一膜两用两茬次栽培模式,均采用育苗移栽。晚春栽培采用大苗定植,于2月下旬温室内穴盘育苗,苗龄50-55天,4月中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下旬上市。早秋栽培于6月中旬温室或拱棚穴盘育苗,此时正值高温长日照,育苗前期要注意适当遮阴,采用小苗定植,苗龄25天左右,于7月上中旬在第一茬原垄上定植。1800米以上地区一年只进行一茬次生产,于3月上中旬温室或拱棚内加扣小拱棚育苗,苗龄50天左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开始上市。
冬前或早春土壤解冻后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硫酸钾7千克,深旋耕30厘米,使地面平整,土壤细碎。
按1.2米起垄,垄宽90厘米,垄高15-20厘米,垄沟宽30厘米。垄做成后即可铺设滴灌带。滴灌带可选择5-贴片滴灌带或6-贴片滴灌带,壁厚0.2毫米、滴头间距0.3米。每垄上按行距40厘米的间距均匀铺设3道滴灌带。每条滴灌带末端用堵头或系结,不能让水流出;进水端长短要一致,便于与支管道连接。采用1.2米宽幅地膜覆盖,并用土压紧地膜四周。
在春季晚霜过后,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方可定植,时间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选择晴天上午和下午3点后定植。按行距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定植5000-6000株/亩。
为争取早上市,在叶球八成紧时即可陆续上市供应。一般开始时3-4天采收1次,以后隔1-2天采收1次。采收后分级分等包装上市销售。外包装需注明商标名、产地、生产日期等标识。长途外销需提前预冷。
病虫防治
病害
危害症状:危害叶片、叶球,苗期发病子叶形成水渍状病斑,后渐蔓延到真叶,真叶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斑或细黑条;叶缘出现“V”形病斑,成株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形成叶斑或黄脉,叶斑由叶缘向叶内成“V”形扩展,坏死扩大,黄褐色;病菌蔓延到茎部和根部形成黑色网状脉,导致植株萎蔫死亡。结球后的甘蓝发病时,叶球上生出淡黑色病斑,局部的叶脉变紫黑色而渐扩大,但不会软化腐败。根茎部被侵害时,导管部变黑而渐腐败,根茎内生出空洞。与软腐病不同的是病部不软化崩坏,无恶臭味。
防治方法:适时播种,合理浇灌,防止伤根伤叶;种子消毒,用“两凉兑一开”的温水浸种20-30分钟后,取出经降温后播种或催芽播种,或用50%代森胺200倍液浸种15分钟,洗净晾干播种,也可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0.4%福美双拌种。
危害症状:甘蓝包心后,茎基部或菜心内发生水浸状软腐,以后植株枯黄,外叶萎垂脱落使叶球外露。
防治方法:定植前深翻土层20厘米,多雨季节注意排水,实行滴灌水肥一体化;阴天及中午不要浇水,永久性蔬菜基地要与葱蒜类、茄果类作物轮作。及时防治蚜虫,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周围撒石灰封穴消毒。发病初期使用药剂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喷洒接近地面的叶柄和根茎部,常用下列药剂:用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或链霉素或氯霉素4000倍液,或抗菌剂“401”500倍-6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危害症状:甘蓝褐腐病在全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常造成大面积死亡。最初根茎部发病,初期病部变褐缢缩,病菌沿病部向上、下扩展,造成根茎或幼根褐变腐烂。湿度大时长有灰白色蛛丝状霉,即病原菌菌丝体。干燥条件下,病部表皮常与维管束组织离开脱落,造成叶片萎蔫下垂或干枯。成株期染病,常造成根及根颈部变褐腐烂,有时基部叶柄呈灰褐色或紫褐色腐烂坏死,且不断向上扩展,造成全株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定植时心叶露在外面,不要让土埋住;雨后及时排水,适耕时结合除草松土,摘除基部病叶。发病初期用5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井岗霉素1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交替使用,7-10天一次,连续使用2-3次。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下部或外部叶片开始。发病初期先在叶面出现淡绿或黄色斑点,病斑扩大后为黄色或黄褐色,枯死后变为褐色。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空气潮湿时,在相应的叶背面布满白色至灰白色霜状霉层,故称“霜霉病”。
防治方法: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隔年轮作,合理密植,前茬收获后,清洁田园,进行秋季深翻;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追肥;苗床要注意通风透光,注意田间排水,起垄种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首选药剂为2.1%诺荷800倍液或50%嘧菌酯1000-2000倍液,交替使用2-3次,每7-10天1次,防治效果较好。其次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甘蓝裂球即叶球开裂,常见的是叶球顶部开裂,有时侧面也开裂,多呈一条线开裂。轻者叶球外面几层叶片开裂,重者深至短缩茎。
裂球原因主要有:①甘蓝结球后叶球组织脆嫩,细胞柔韧性小,当土壤水分供应过多时,细胞吸水过多发生胀裂引起叶球开裂。②土壤缺水时,突然降雨或浇水过多造成叶球开裂。③品种特性,有些品种易裂球。一般尖头品种裂球少,圆头、平头品种裂球多。④过熟的甘蓝易裂球。
防治方法:选用不宜裂球的甘蓝品种;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水方便、土质肥沃的地块种植甘蓝;施足腐熟有机肥,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分变化对甘蓝的影响;甘蓝整个生育期要多次适量灌水,使土壤保持均匀供水,一般土壤湿度在70-80%为适,雨后及时排水。
虫害
危害症状:主要在苗期至包心期危害。蚜虫在取食甘蓝汁液的同时,还传播病毒病,导致植株出现花叶、畸形、生长缓慢,包心不紧实甚至不包心。
防治方法:可选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10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应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无公害蔬菜生产上可选用植物源杀虫剂,如0.6%苦参碱800倍液、0.25%莨菪烷碱500倍液叶面喷雾。
危害症状:以幼虫取食甘蓝叶片,同时其粪便污染造成危害。在幼虫四龄期以后食量最大,危害最严重,所以在防治上必须在四龄之前进行。
防治方法: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0.5%蔬果净700-8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液,或0.6%苦参碱800倍液喷雾防治。
主要价值
甘蓝叶的浓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甘蓝菜所含的植化素可以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和抗炎相关慢性疾病的预防,包含癌症。
其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可增强体内酵素系统的解毒能力,中和毒素对DNA产生的伤害,也可预防癌细胞转移。
甘蓝菜富含甲硫丁氨酸,常见于甘蓝菜、莴苣、苜蓿芽。等绿色植物中,此成分可能帮助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经研究发现,甘蓝菜嫩芽可能改善第二型糖尿病的胰岛素阻抗,另外,一颗甘蓝菜约含7.8克的纤维质,而足够的纤维摄取可以延缓饭后血糖上升、促进血脂肪的代谢。维持骨骼密度。维持骨骼密度除了足够钙质、维生素D之外,还需要多种营养素来维持骨骼的新陈代谢,其中之一就是维生素K。维生素K是协助酵素合成与钙结合蛋白的辅因子,与维持骨骼密度有关。每100克的甘蓝菜富含约100-200微克的维生素K9,摄取100克即可达到一天的足够摄取量,避免维生素K缺乏。
本种多作蔬菜栽培,植物园、公园可种植用于科普教学活动,也适合农家乐、生态园种植观赏或用于科普。
扩展阅读
挑选方法
食物营养成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22:29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