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力勋,1959年出生于四川夹江,
祖籍山东曹县,蔡力勋 教授、博导、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系主任,曾长期担任实验室、教研室
主任。
人物经历
1979年1月至1979年9月,中国核动力院一所
核废料处理室工人,
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
重庆大学(原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年师从西南交通大学
孙训方先生研究断裂力学,
1983年-1986年在
西南交通大学师从
孙训方先生研究断裂力学,
1986年、1988年、1995年和2001年分别任
西南交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87年、1997年分别任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室副主任、主任,
1998年11月任
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工程力学教研室主任;
1995年和2001年分别任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和教授,
2005年为四川省第六批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06年7月获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
2008年11月任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结构分析与工程系主任,材料与结构强度研究所所长。
主研方向
(1)固体力学:疲劳、损伤与断裂力学,疲劳裂纹扩展理论,材料的循环特性,断裂力学弹塑性求解与断裂韧性,材料RVE的损伤至破坏律,固体材料本构关系‘’
(2)材料与结构强度:结构完整性,材料破坏与结构安全评价,材料弹塑性理论,压入理论:材料本构关系&硬度&损伤&断裂&疲劳,强度理论:大变形破坏&损伤&断裂&疲劳,生物材料、非金属、功能材料的力学行为
(3)实验固体力学与材料测试技术:FAT技术(有限元辅助测试)
CAT技术(计算机辅助测试,试验与分析软件可视化编程),疲劳与断裂测试技术,MTS应用技术,压入测试技术,高温测试技术,微创与毫小试样测试技术,极端条件测试技术;
(4)材料测试标准:金属材料统一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双
硬度测试方法(双锥压入、单球压入、平面压头压入),压环测试方法,硬度与材料性能力学转换方法。
主要教学
自1986年,长期从事实验固体力学科研与教学工作,注重先进 CAT 技术在固体力学研究和工程中的应用;主研和负责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国防科研基金以及重大工程测试项目近 20 项,培养研究生 14 名,完成46名力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在固体材料本构关系、疲劳与断裂等研究方面,及 MTS 创新开发与应用、工程测试等方面,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 40 余篇论文被 SCI 和 EI 检索。
科研成果
1995 、2001 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
1996年获核工业总公司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2003 获国防科学进步三等奖1 项;
2001 、2004 、2005 、2006 、2007 年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03 年、 2006 年获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各 1 项;
2009 年本科生 SRTP 项目优秀指导教师。
承担了“ 工程力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实验力学 ”、“ 面向对象方法与应用 ”本科课程教学以及 “ 材料的力学行为与测试技术 ” 、“CAT 技术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疲劳与断裂力学”、“专业外语 ”研究生课程教学。
撰写“力学 CAT 基础”讲义一册, 2005 年教育部高校系统 MTS 测试技术培训班“断裂力学测试技术”主讲教师, MTS测试技术培训教材断裂力学测试技术部分撰稿人,第五 - 第八届西南MTS材料测试研讨会及 2008 全国MTS断裂测试研讨会论文集主编。
学术兼职
学术与技术组织任职
中国力学学会材料试验专委会副主委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测试》、《机械强度》杂志编委
中航工业力学性能检测资格鉴委会委员
2013ICF13 Section Co-Chair
2012第2届海峡两岸破坏科学与材料测试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9Fracture Mechanics (FM2009) Executive Chairmen
2008、2013全国MTS断裂测试学术研讨会主席
2005~2015第1至5届中国力学大会(CSTAM)材料测试分会场主持人
2011、2013、2015中国力学大会MS16、MS06、MS11研讨会主席
2000西南材料测试新技术研讨会主席
1994~2014 第3届至第9届西南MTS材料测试研讨会主席
1998~2007 第4届至第8届全国MTS材料测试学术大会分会场主席
2010、2012、2014 第15届、16届、17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学术委员
二十余种中英文期刊审稿人,多类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实验室评估专家、大型设备论证专家
科学研究
主研和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国防科研基金项目以及重大工程测试项目20余项;在固体材料本构关系、压入测试方法、疲劳与断裂力学与损伤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方面, 以及在MTS创新开发与应用、工程测试等方面,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受理专利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1995 、200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6年获核工业总公司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3年获国防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2010年获得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 自1987年,领导原工程力学实验室(强度与振动省重点实验室强度室)建设20余年,将该实验室建设成了拥有高开机率、复杂条件、多吨位MTS材料试验系统和超声疲劳试验系统的先进实验室,实验室支持培养了包括首届国家百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者宁杰、国家百位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赵永翔、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康国政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支持了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霍英东基金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国防科研基金项目、
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试验研究。创造了一套大型精密设备长期有效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基于延性材料RVE破断行为的结构完整性评价基础问题研究,11472228(2014年~2018年)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固体材料与结构断裂性能的获取方法,11072205(2011年~2013年)
(3)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主研):楔劈法用于小试样断裂性能测试的研究,11202174(2013年~2015年)
(4)
超超临界机组螺栓材料高温低周疲劳性能(2015年~2016)
(5) 700摄氏度下材料高温低周疲劳行为(2014年~2015年)
(6) 核燃料包壳管材料高温疲劳行为(2014年~2015年)
(7) 核辐射下反应堆结构材料
断裂韧性试验技术 (2012年1月~12月)
(8) 核电常规岛高加换热管在不同温度下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2012年3月~2012年12月)
(9) 反应堆LBB材料单轴力学行为与断裂韧性试验研究(2012年4月~2012年12月)
(10) 反应堆O型密封环的回弹行为研究(2012年)
(11)
航空发动机型号材料高温扭转、低周疲劳行为(2012~)
(12) 热电转子材料、叶片材料直至断裂的全程单轴材料本构关系(2012)
(13) 关键工程材料的疲劳与断裂性能(2012~)
(14)GB/T 21143 金属材料准静态断裂韧度统一试验方法修订(20110504-T-605,主持修定国家标准中两项核心指南:柔度法指南和载荷分离法指南)2013年7月4日通过国家标准审定 ,2014年12月批准出版(GB/T 21143-2014),标准生效日:2015年9月1日。
发表专利
[1]蔡力勋,包陈,陈洪军,多功能材料疲劳试验引伸夹具,国家发明专利 (授权:ZL 201010509503.3)
[2]蔡力勋,姚迪,包陈,单轴拉伸全程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测试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1110152281.9)
[3]蔡力勋,包陈,陈洪军,金属薄壁等壁厚管材高温疲劳试验夹具,
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ZL 200920079962.5)
[4]蔡力勋,包陈,陈洪军,多功能材料疲劳试验引伸夹具,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ZL 201020564432.2)
[5]蔡力勋,包陈,姚博,一种压入硬度预测材料本构关系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授权:ZL 201210041108.6)
[6]蔡力勋, 姚迪, 包陈,材料拉伸真实本构关系曲线测试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1210518217.2),2015.7.8授权
[7]包陈,蔡力勋,但晨.一种金属材料断裂性能楔入测试方法及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受理,CN103558083A),2014
[8]包陈,蔡力勋,但晨.一种金属材料断裂性能楔入测试方法及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受理,CN203616202U),2014
[9]陈辉,蔡力勋,包陈,尹涛,圆环径向压缩能量预测材料单轴本构关系测定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受理,CN10309391.X),2015
发表标准
[10]刘涛,蔡力勋,高怡斐,包陈,方健,李荣峰等,金属材料准静态断裂韧度的统一试验方法GB/T 21143-2014[S],2015,中国标准
出版社2015.9.1生效
发表论文
[176]Bao Chen, Cai LX, Improved Normalization Method for ductile fracture toughness determination Based on Dimensionless Load Separation Principle[J],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J],2015, 28(2): 168-181
[177]BaoC,CaiLX,DanC.Estimationoffatiguecrackgrowthbehaviorforsmall-sizedC-shapedinside
edge-notchedtension(CIET)specimenusingcompliancetechnique[J].InternationalJournalofFatigue,2015,81:202-212.
[178]Shi KK, Cai LX. A new model for pure mode II fatigue crack growth based on torsional cyclic parame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审稿, SCI)
[179]Shi KK, Cai LX. A prediction model for fatigue crack growth with effective cycle plastic zone based on low cycle fatigue propertie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审稿, SCI)
[180]Shi KK, Cai LX. Experimental estimation of J resistance curves from Load-CMOD record for FFCT specimens. 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录用, SCI)
[181]但晨,蔡力勋,包陈,C形环小试样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方法与应用[J],工程力学,2015,v32(已数字发表)
[182]祁爽,蔡力勋,基于应力三轴度的材料颈缩和破断行为分析[J],机械强度,2015(录用)
[183]祁爽,蔡力勋,包陈,姚迪.基于等效全程单轴本构关系的
应力三轴度分析[J].工程力学2015v32(s)
[184]彭云强,蔡力勋,包陈,姚迪,基于材料全程本构关系对延性断裂韧性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J],2015(已数字发表)
[185]陈辉,蔡力勋,包陈,双锥度压入的FAT迭代法获取材料的力学性能[J],核动力工程,2015(录用)
[186]赵兴华,蔡力勋,
江志华,包陈,基于漏斗试样的C250钢高温扭转低周疲劳行为研究,航空学报,2015,v36(3)
[187]但晨,蔡力勋,包陈,用于断裂韧性测试的C形环小试样的规则化方法与应用,机械工程学报,2015(录用)
[188]赵兴华,蔡力勋,包陈,含外侧径向裂纹C环小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试验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5( 录用)
[189] 赵兴华,蔡力勋,包陈,含径向双边裂纹圆环小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方法[J],中国测试,2015(录用)
[190~]10余篇论文正整理和投稿评审过程中
材料本构关系
[1]CAI Lixun, NIU Qinyong, QIU Shaoyu, LIU Yujie, Ratcheting Behavior of T225NG Titanium Alloy under Uniaxial Cyclic Stressing:Experiments and Modeli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05, v18(1),pp31~39
[2]CAI Lixun, LIU Yujie, YE Yuming, NIU Qinyong, Uniaxial Ratcheting Behavior of Stainless Steels: Experiments and Model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4,v274-276, p823-828
[3]KANG Guozheng,GAO Qing, CAI Lixun, SUN Yaf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uniaxial and nonproportionally multiaxial ratcheting of SS304 stainless steel at room and high temperatures,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02,V216
[4]KANG Guozheng, GAO Q, CAI L.X., SUN Y.F. and YANG X.J.,Experimental Study on Non-proportional Multiaxial Strain Cyclic Characteristics and Ratcheting of U71Mn Rail Steel,J.Mater.Sci.Technol., 2002, v18 (1) , pp13-16
[5]KANG Guozheng, GAO Q, CAI L.X., SUN Y.F. and YANG X.J.,Experimental study on uniaxial and multiaxial strain cyclic characteristics and ratcheting of 316L stainless steel,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v17(2), 219~223
[6]YANG Xianjie, Gao Q. Cai L.X. Xiang Y.K.,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atchetting behavior of pure aluminum under uniaxial cyclic stressing.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97,V10(4),pp359~365
[7]YANG Xianjie, Cai L.X., On Lensky’s Hypothesis of Local Determinability under Nonproportional Cyclic Loading International. J.of Solids & Struct, 1997,V34(12), pp1517~1529
[8]YANG Xianjie, GAO Q., HE G.Q., CAI L.X., On Nonproportional Cyclic Properties of Type 316 Stainless Steels,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1996, V32(1)
[9]CAI lixun, YANG X.J., On Nonproportional Cyclic Plastic Behavior of steel 40 Acta Mechanica Solida 1995,V8(1),pp84~93
[10]YANG Xianjie, Cai L.X., Cyclic Hardening Behavior of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in English), 1994,Vol.29(1), pp.135-140
[11]Yang Xian jie, Gao Q., Cai L.X.,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atchetting behavior of pure aluminium under uniaxial cyclic stressing.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V10(4), 1994, pp. 359~365
[12]Ning J., Cai L.X. and Sun X.F., Investigations for deformation hardening behavior of material under nonproportional cyclic loading, Proceedings of ICAEM(Advanced Experimental Mech), Beijing, 3, pp1855~1862, 1989
[13]Ning J.,Cai L.X. and Sun X.F., Yielding behavior and memory effects of material. Proceedings of ICAEM., Tianjin, pp. A33~A38, 1988
[14]彭云强,蔡力勋,包陈,等. GTN模型参数标定方法与应用[J].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4, v35(s):75-78.
[15]于思淼,蔡力勋,赵国明.聚合物PA66直至断裂的全程单轴本构关系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 2015, 35(3): 60-68.
[16]姚迪,蔡力勋,延性材料全阶段单轴本构关系获取方法[J],中国测试,2014,中国测试,v40(5):5-13
[17]姚迪,蔡力勋,包陈,吉昌兵,基于试验与有限元耦合技术的延性材料全程单轴本构关系获取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2014,v35(3):226~240
[18]罗艳,杨显杰,蔡力勋,循环软化材料在应变循环与棘轮变形下的塑性模量演化[M],《
断裂与疲劳及结构安全性评定》,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第一版), pp151~158
[19]包陈,蔡力勋,谭军等,N18锆合金单轴拉伸和应力松弛性能,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v43(2):151~156
[20]徐尹杰,蔡力勋,棘轮和蠕变条件下材料的附加塑性变形行为研究,航空材料学报,2007,v27(12): 11~15
[21]徐尹杰,蔡力勋,一种基于瞬时蠕变效应的棘轮行为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v26(10):192-196
[22]徐尹杰,蔡力勋,刘宇杰,应力作用下316L不锈钢塑性变形行为研究,航空学报,2007, v28(3):567~573
[23]徐尹杰,蔡力勋,SS316L单轴高周次棘轮行为试验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v41(s):104~106
[24]刘宇杰,蔡力勋,邱绍宇,杨显杰,描述T225NG钛合金高温单轴棘轮行为的粘塑性本构模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5,v39(3):321~324
[25]刘宇杰,蔡力勋,杨显杰,描述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棘轮行为的粘塑性本构模型,航空学报,2005,v26(1) ,pp58~61
[26]杨显杰,罗艳,高庆,蔡力勋,45钢在应变循环与棘轮变形下的随动硬化演化实验研究,金属学报,2005,v41(2)
[27]叶裕明,蔡力勋,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饱和棘轮演化模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 v39(6):797~800,818
[28]蔡力勋,刘宇杰,叶裕明,邱绍宇,T225NG合金材料单轴棘轮行为研究,金属学报,2004,v40(11):1155~1164
[29]杨显杰,高庆,蔡力勋,刘宇杰,304不锈钢的单轴棘轮变形与失效行为研究,核动力工程,2004,v25(5):444~451
[30]牛清勇,蔡力勋,刘宇杰,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棘轮本构模型研究,材料工程,2004,No.8,pp25~28
[31]杨显杰,高庆,蔡力勋,刘宇杰, 304不锈钢在室温下非比例应力和应变循环变形行为实验研究,金属学报,2004,v40(9), pp935~942
[32]刘宇杰,蔡力勋,基于TestStarII平台的MTS多轴试验软件开发,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 v26(s):222,224
[33]蔡力勋,牛清勇,刘宇杰,邱绍宇,李聪,应力循环下T225NG合金塑性累积行为研究,核动力工程,2004, v25(4):352~356
[34]杨显杰,高庆,蔡力勋,室温下304不锈钢的单轴循环棘轮行为实验研究,核动力工程,2004,v25(4):366~372
[35]蔡力勋,刘宇杰,T225NG合金高温单轴棘轮行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v38(7):762~766
[36]蔡力勋,罗海丰,高庆,用于棘轮变形预测的棘轮演化统一模型研究,航空学报,2002,v23(1):17~22(EI)
[37]蔡力勋,罗海丰,高庆,王理,邱绍宇,基于一元应力参量的钛合金T225NG单轴棘轮演化模型研究,核动力工程,2002,v23(4):12~16
[38]蔡力勋,牛清勇,刘宇杰,描述不锈钢材料单轴棘轮行为的一元参量体系,金属学报,2002,v38(9),pp966~973
[39]高庆.康国政.杨显杰.蔡力勋.,
304不锈钢高温多轴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粘塑性本构描述,核动力工程, 2002, v 23(3):22-29
[40]蔡力勋,刘宇杰,高庆,一种预测材料单轴饱和棘轮应变的本构模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v36(6):p578~583
[41]蔡力勋,罗海丰,高庆,304不锈钢单轴饱和棘轮变形的本构模拟,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v23(S):48~51
[42]蔡力勋罗海丰孙亚芳,304不锈钢的单轴棘轮效应试验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v23(S):52~54`
[43]刘宇杰,蔡力勋,高庆,考虑温度效应的材料单轴饱和棘轮本构模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v23(S):59~61
[44]康国政,高庆,蔡力勋,杨显杰,孙亚芳:304不锈钢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实验研究,金属学报,2000,v36(5)
[45]杨显杰、高庆、蔡力勋,纯铝的多轴非比例循环行为实验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9,v34(5):485~490
[46]向阳开,杨显杰,高庆,蔡力勋,不锈钢316L单轴棘轮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核动力工程,1999,v20(5):450~455
[47]向阳开.高庆.杨显杰.蔡力勋.,1Cr18Ni9Ti不锈钢多轴非比例棘轮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固体力学学报,2000,v121(2)
[48]杨显杰,高庆,蔡力勋,向阳开,纯铝在单轴应力循环作用下棘轮行为的实验研究。固体力学学报,1998,V19(2),pp133~138
[49]杨显杰,高庆,向阳开,蔡力勋,紫铜的非比例循环塑性变形行为实验研究,金属学报,1998,v34(10)
[50]杨显杰,蔡力勋,向阳开,316L不锈钢的高温单轴应变循环与棘轮行为试验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8,v33(1):25~29
[51]杨显杰,高庆,蔡力勋,向阳开,316L不锈钢的棘轮效应,航空学报,1997,v18(4)
[52]杨显杰,高庆,蔡力勋,紫铜的循环棘轮行为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7,v32(6):604~610
[53]蔡力勋,杨显杰,40钢非比例塑性行为研究,固体力学学报,1996,v17(1):58~64
[54]杨显杰,高庆,何国求,蔡力勋,316不锈钢的非比例循环特性。金属学报,v32(1), 1996:15~22
[55]杨显杰,高庆,蔡力勋,陈旭,袁珩, 42CrMo钢的非比例循环加载下的塑性流动分析, 金属学报,1995,v31(4):170~176
[56]杨显杰,高庆,蔡力勋,1Cr18Ni9Ti不锈钢的单轴变形行为的实验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4,v29(2):131~135
[57]袁衡,蔡力勋,42CrMoA钢的循环塑性行为试验研究,第二届全国MTS材料试验会议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pp107~111
[58]杨显杰,高庆,蔡力勋,高温环境下1Cr18Ni9Ti不锈钢的单轴变形行为的实验研究,第二届全国MTS材料试验会议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pp77~80
材料与结构的破坏与安全(塑性行为、疲劳、断裂、可靠性)
[59]Shi KK, Cai LX, Bao C,Wu SC, Chen L. Structural fatigue crack growth on a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under cyclic strain behavior. Int J Fatigue. 2015;74:1-6.
[60]Shi KK, Cai LX, Hu Y, Salmon D. Experimental Estimation of J Integral from Load-front Face Displacement Record for Compact Tension Specimens. Characterization of Minerals, Metals, and Materials 2014: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4. p 217-226.
[61]KK Shi, LX Cai, CL Chen,SC Wu,C Bao.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mi-elliptic surface crack growth[J].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14. v27(3):730–734
[62]Shi K, Cai L, Bao C. Crack Growth Rate Model under Constant Cyclic Loading and Effect of Different Singularity Fields. Procedia Materials Science. 2014;3:1566-72.
[63]KK Shi, LX Cai, L Chen, C Bao. Prediction of fatigue crack growth based on low cycle fatigue proper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4, 61: 220-225
[64]Chen Long, Cai lixun, Yao Di, A New Method to Predict 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 of Materials Based on Average Cyclic Plasticity Strain Damage Accumul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中国航空学报,English)[J], 2013,v26(1):130~135
[65]LONG CHEN, LIXUN CAI, KAIKAI SHI,Based on cycle strain damage prediction of the crack growth behavior of elliptic surface crack,ICF13,EI—20141717628964
[66]KAIKAI SHI, , LIXUN CAI, Plastic factor of front face compact tension specimens ,ICF13,EI--20141717628359
[67]Weiwei Tang, Hong Wang, and Lixun Cai,Fatigue behavior of carbon steel by symmetric bending ultrasonic frequency metho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2008
[68]CAI Lixun, et al, A Study On Multiaxial Cyclic Properties and Fatigue Damage Model of 40# Axle Steel By Developed MTS Multiaxial Software, Mechanica Solida,1995,v8(S):307~311
[69]GAO Q., Zhao Y.X, Cai L.X., A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 of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low cycle fatigue behaviour of 1Cr18Ni9Ti steel weld metal,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1998,v11(6):477-484
.
[70]赵兴华,蔡力勋,江志华,包陈等. C250钢漏斗试样扭转低周疲劳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 2015, 35(3): 83-88.
[71]石凯凯,蔡力勋,包陈,预测疲劳裂纹扩展的多种理论模型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14,v50(18):50-58
[72]陈龙,蔡力勋,考虑裂尖疲劳损伤的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v48(20):51~56
[73]陈龙,蔡力勋,姚迪.引入应变循环损伤的材料裂纹扩展行为预测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2,v46(9):y1~y6
[74]陈龙,蔡力勋,基于材料低周疲劳的裂纹扩展预测模型[J],工程力学,2012, v29(10):34~39
[75]黄学伟,蔡力勋,史培垒,TA17合金缺口试样的单轴低周疲劳与寿命预测模型,四川大学学报,2008,v40(s):149-151
[76]包陈,蔡力勋,LZ50车轴钢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v26(10):255~272
[77]包陈,蔡力勋,钟斌,两种合金钢的高温扭转疲劳性能,材料研究学报,2007,v21(s):382~385
[78]赵永翔,蔡力勋,高庆,不锈钢管道焊缝金属240℃循环变形行为的试验研究,核动力工程,2001,v22(2):138~143
[79]赵永翔,高庆,蔡力勋,不锈钢管道焊接头的局部微观结构、硬度和机械性能,核动力工程, 2000,v22(3)
[80]蔡力勋,孙亚芳,王理,黄淑珍,考虑温度效应的钛合金疲劳行为研究,核动力工程,2000,v22(6)
[81]赵永翔,高庆,蔡力勋,单个冲击对不锈钢管道焊接头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材料工程,No.11, 1999, pp4-18
[82]赵永翔,高庆,蔡力勋,管道结构焊接头240低周疲劳试验裂纹萌生寿命的统计分布,核动力工程,1999, vol.20(1):42~48
[83]谭兵,蔡力勋,罗海丰,两种质量状态下42CrMoA材料疲劳特性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No.3
[84]蔡力勋,罗海丰,一般点偏对曲轴坯料性能的影响及消除点偏的方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9,v34(S):54~59
[85]蔡力勋,机车弹簧有限元应力分析与凹陷应力集中系数计算,铁道学报,1998, v(S):12~16
[86]蔡力勋,高庆,一种用于多轴低周疲劳寿命估算的能量模拟方法与实验验证,中国机械工程杂志(学刊), 1997, v8:73~78
[87]蔡力勋,19Mn6钢的低周疲劳特性,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v17 (s):36~38
[88]陈旭,蔡力勋,多轴低周疲劳研究,第二届全国MTS材料试验会议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pp72~76
核电O形密封环的力学行为与破坏
[89]姚博,蔡力勋,压力容器O形金属密封环的回弹行为研究[J].中国测试,2012, 38(1):25-27
[90]陈洪军,蔡力勋,304不锈钢O形环回弹量的预测模型研究,机械强度,2009,v31(3):443~447
[91]CAI Lixun, CHEN Hongjun, Springback Behavior of Metal Sealing O-rings used to Pressure Vessel and The Springback, Advances in Heterogeneous Material Mechanic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terogeneous Material Mechanics, 2008, pp447-450.
[92]蔡力勋,左国,叶裕明,陈洪军,Inconel718合金短管高温低周疲劳行为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6):1003~1007
[93]余炜伟,蔡力勋,叶裕明,左国,Inconel718合金O形环回弹特性研究,工程力学,2006,v23(6):142~147
[94]蔡力勋,叶裕明,左国, Inconel718合金O形环的高温压扁弹塑性行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5, v39(5): 818~822
核电材料的力学行为、破坏强度与核电结构安全
[95]BAOChen, CAI Lixun, Effect of Strain Rate on Tensile Properties and Dynamic Strain Aging Phenomenon of Zr-Sn-Nb(N18) Alloy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dvances in Heterogeneous Material Mechanic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terogeneous Material Mechanics, 2008, pp451-455.
[96]CAI Lixun, YE Yuming., LI C., Low-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Small Slice Specimens of Zircaloy-4 at Eleveted Temperatur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6,v324-325:1241-1244
[97]FAN Xuanhua, CAI Lixun, LI Cong, Low 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Zircaloy-4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FM2003:Structure integrity and materials aging, 2003, pp189-194.
[98]贾琦,蔡力勋,包陈,成亚辉,锆合金薄壁细管的单调拉伸与低周疲劳试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v44(6):712~717
[99]包陈,蔡力勋,纯锆的高温单轴性能和动态应变时效特性,四川大学学报,2008, v40(s):149~151
[100]郑国云,包陈,蔡力勋,镍铬合金焊接材料的裂纹扩展实验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8,v40(s):184~186
[101]黄学伟,蔡力勋,薄片漏斗试样的应变等效换算与Zr-4合金疲劳寿命估算,实验室研究与管理,2007,v26(10)
[102]陈洪军,蔡力勋,李聪,孙超,N18合金薄壁管高温应变循环与疲劳行为研究,原子能科学技术,2007,v41(4):438~443
[103]陈洪军,蔡力勋,李聪,新锆合金薄壁管的应变疲劳与循环行为研究,材料研究学报,2007,v21(s):335~339
[104]金蕾,蔡力勋,陈洪军,N18薄壁短管在高温下的应力塑性累积效应研究,核动力工程,2006(s) ,pp139~142
[105]叶裕明,蔡力勋,李聪,Zr-4合金小试样高温疲劳行为研究,核动力工程,2006,v27(3):37~42
[106]范宣华,蔡力勋,胡绍全,李聪,Zr-4合金常规力学行为研究与低周疲劳断口分析,材料工程,2005,No.1,pp37~40
[107]蔡力勋,范宣华,李聪,邱绍宇,高温对Zr-4合金低循环行为的影响,航空材料学报,2004,v24(5):1~6
[108]叶裕明,蔡力勋,李聪,Zr-4合金低循环行为与疲劳寿命估算,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v26(s):48~51
[109]蔡力勋,叶裕明,高庆,李聪,Zr-4合金薄片材料的应变疲劳与寿命估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v38(1):97~100,104
[110]蔡力勋,罗海丰,孙亚芳,高温对核电工程材料低循环行为的影响,材料工程,2001,v216(5):15~19
[111]蔡力勋,卢岳川,何海鹰,王绍铭,邢建新,秦山二期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厂水压试验,核动力工程,2003,v23(3):207~210..
标准研究与测试技术
[112]BaoChen, Cai Li-xun, Shi Kai-kai, Yao Yao. Estimation of J-resistance curves for CT specimen based on unloading compliance method and CMOD data [J]. 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2015, 43(3). (Publishing, DOI: 10.1520/JTE20130223)
[113]Shi KK, Cai LX, Hu Y, Salmon D. Experimental Estimation of J Integral from Load-front Face Displacement Record for Compact Tension Specimens. Characterization of Minerals, Metals, and Materials 2014: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4. p. 217-226.
[114]Yao Yao, Cai Lixun, Bao Chen, The Fined COD Transform Formula for CT Specimens to Investigate
Material Fracture Toughnes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188 (2012) pp 11-16.
[115]Bo Yao, Li Xun Cai, Chen Bao.The Sharp Indentation for Identify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of Metalic Material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117-119 (2012) pp 101-107
[116]Kaikai SHI,Lixun CAI,Chen BAO,Yao YAO.The dimensionless load separation method used for fracture toughnes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117-119 (2012) pp 460-466
[117]Long CHEN, Lixun Cai, Di Yao. Study on the FCG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Material’s LCF Damag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117-119 (2012) pp 38-42
[118]Chen BAO, Lixun Cai. Investigation on Spb method based on non-dimensional load separation principle for SEB and CT specimen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117-119 (2012) pp 480-488
[119]Long CHEN, Lixun Cai, Xuewei Huang, Chen Bao. On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Fatigue Crack Growth[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117-119 (2012) pp 180-185
[120]Bao CHEN, Cai Lixun, Investigation on compliance rotation correction for compact tensile specimen in unloading compliance method [J],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11 , v24(2): 144-152.
[121]Qi. JIA, Lixun CAI, Chen.BAO,Strain Fatigue Behavior of Thin-Walled Tubes of Zr-1Nb and Zr-4 and Thin Plates of N18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v69: 39-44
[122]Chen BAO, Lixun CAI, Xuewei HUANG,Simulation for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Behavior Based on Low Cycle Fatigue Critical Damag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v69:45-50
[123]Bao CHEN, Cai Lixun, Estimation of the J-resistance curve for Cr2Ni2MoV steel using the modified load sparation parameter Spb method[J], J.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2010, v11(10):782~788
[124]Bao Chen, Cai lixun, Investigation on Compliance Method Used for Compact Tensile Specimens in Fracture Toughness Tests of Ductile Materials, Transfer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Current Mechanics Approache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Fracture Mechanics, 2009, pp131~137.
[125]Jin Lei, Cai Lixun, Bao Chen, Compliance Method Used for Several Kinds of Specimens in Fracture tests Based on Numerical Analysis, Transfer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Current Mechanics Approache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Fracture Mechanics, 2009, pp131~137.
[126]CAI Lixun, JIN Lei, BAO Chen, On Fracture Mechanics Testing Technique Based on Compliance of Specimen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8, v385~387:293-296
[127]石凯凯,蔡力勋,包陈等,断裂韧性测试中的载荷分离法及应用[J],中国测试,2015,v41(1):16~20
[128]姚瑶,蔡力勋,包陈,石凯凯,吴海莉,基于直通型CT试样测试方法的断裂韧度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14,v34 (6): 67-74
[129]姚瑶,蔡力勋,包陈,石凯凯,基于SENT试样获取材料断裂韧度的载荷分离法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14,v50(10):48~57
[130]贾琦,蔡力勋,包陈,考虑循环塑性修正的薄片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方法[J],工程力学,2014,31(1):218~223
[131]陈辉,蔡力勋,姚迪,包陈,基于小尺寸材料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的耦合方法获取材料力学性能[J],机械强度,2014,v36(2):187~192
[132]但晨,蔡力勋,包陈,姚瑶,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评定中临界载荷PQ研究[J],中国测试,2014,v40(1):21~24
[133]姚博,蔡力勋,包陈,获取材料本构关系和硬度的压入法研究[J],中国测试,2014,v40(2):13~18
[134]姚博,蔡力勋.基于锥形压入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 2013, v34(8):1874~1882
[135]姚博,蔡力勋,包陈.基于70.3圆锥形压头的材料压入测试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3, v30(6):30~35
[136]姚迪,蔡力勋,小曲率漏斗试样获取材料全程单轴本构关系的TF方法,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44(2):163-166.
[137]陈辉,蔡力勋,姚迪,包陈.TF方法获取异型试样性能参数及其应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48(s):123-126.
[138]姚瑶,蔡力勋,包陈,用于弯曲型试样断裂韧性计算的COD转换公式精解[J],中国测试,2013,v39(1):25~30
[139]包陈,蔡力勋,无量纲载荷分离法在延性断裂韧性测试中的应用[J],固体力学学报,2013,v34(1):21~29
[140]但晨,蔡力勋,石凯凯,载荷分离法在在金属断裂韧性测试中的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v48(s):168~171
[141]包陈,蔡力勋, CTOD试验方法与转子材料的延性断裂性能[J].机械强度,2012,v162(4):573~577
[142]蔡力勋,贾琦,包陈,周向裂纹圆棒试样的断裂韧性测试方法研究[J],中国测试,2012,v38(3):9~12
[143]石凯凯,蔡力勋,包陈,弯曲型单边裂纹试样的转动修正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12,v.34 (02)
[144]黄学伟,蔡力勋,包陈,陈龙。基于低周疲劳损伤的裂纹扩展行为数值模拟新方法[J]。工程力学,2011,28(10):202-208
[145]石凯凯,蔡力勋,黄学伟,姚迪,金属材料裂纹扩展Paris律的模拟方法与应用[J],中国测试,2011,v37(5):9~13
[146]蔡力勋,包陈,用于延性断裂韧性测试的载荷分离方法与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v33(7):868~875
[147]
包陈,蔡力勋,石凯凯,直通型CT试样COD弹塑性换算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v33(7):863~867
[148]金蕾,蔡力勋,基于双悬臂梁试样的柔度方法[J],机械强度,2011,v33(4)
[149]蔡力勋,
包陈,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测试中的柔度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2010,v241(10):1974~1984
[150]包陈,蔡力勋,孙亚芳,基于Spb载荷分离法的某管线球阀焊接接头CTOD试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10,v42(s2):132~135
[151]姚博,蔡力勋.金属布氏硬度行为的数值模拟[J]。四川大学学报,2010,v42(s2):72~76
[152]金蕾,蔡力勋,基于材料断裂韧度测试的COD换算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10,v32(1):116~120
[153]
包陈,蔡力勋,陈燕,柔度法研究镍铬合金焊材的高温疲劳裂纹扩展行为[J],固体力学学报,2010, v31(1): 1~8
[154]
包陈,蔡力勋,基于载荷分离理论的单试样法研究综述,断裂与疲劳及结构安全性评定,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第1版),pp169~179
[155]黄学伟,蔡力勋,基于单轴缺口试样的一种低周疲劳测试方法与应用[J],中国测试,2009,v35(5):7~10
[156]蔡力勋,包陈,金蕾,金属材料断裂力学柔度测试技术:问题与发展[J],中国测试,2009,v35(1):9~18
[157]蔡力勋,金蕾,包陈,断裂力学柔度测试方法中的公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v26(10)
[158]蔡力勋,陈洪军,包陈,关于断裂力学柔度测试技术的新思考[J],核动力工程,2006.10(s):134~138
[159]蔡力勋,孙训方,用于压力容器缺陷评定的设计曲线方法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2,v26(6):61~69
复杂加载试验应用软件与MTS设备开发
基于PDP11、DOS、WINDOWS系统和MTS多轴试验系统,开发了用于材料多轴循环加载、疲劳加载、疲劳与断裂系列MTS应用软件和基于MTS设备的其它开发成果早期支持了孙训方、高庆、匡振邦先生等一批知名学者的一大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支持了包括宁杰、陈旭、杨显杰、何国求、赵社戌、肖林、赵永翔、康国政等一批学者的博士论文和高层次科研项目的关键试验研究工作,获得一批省部级奖和专利。
[160]石凯凯,蔡力勋,包陈,用于材料断裂韧性测试的无量纲载荷分离方法及其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2012, v46(7): 1201~1206
[161]李丹柯,蔡力勋,锆合金薄片材料高温低周疲劳试验技术[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2007,v47(4):16~20.
[162]
包陈,蔡力勋,孙亚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控制程序开发[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v41(s):116~118
[163]徐尹杰,蔡力勋,MTS材料试验机的通道扩充技术及其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 v23(8):28~32,64
[164]刘宇杰,蔡力勋,基于TestStarII平台的MTS多轴试验软件开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 v26(s):222,224
[165]蔡力勋,黄大祥,MTS多轴试验路径设计程序的算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v17(1):164~168
[166]蔡力勋,面向对象的MTS材料多轴试验软件设计方法研究,固体的损伤与破坏,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pp219~228
[167]蔡力勋,陈旭,用于多轴低周疲劳试验与分析的MTS应用软件研究[J],机械强度, 1992,v14(4):72~78
[168]蔡力勋,适合PC机的MTSEMP结构化软件包与LCF应用软件开发,第二届全国MTS材料试验会议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pp177~181
[169]蔡力勋,MTS局部应变试验方法及MTSUTP软件应用研究,第一届全国MTS材料试验会议论文集,全国MTS材料试验学会,1990,pp117~120
[170]蔡力勋,MTSEMP材料试验规范化软件包方法,第一届全国MTS材料试验会议论文集,全国MTS材料试验学会,1990,pp171~176
高等教育
[171]蔡力勋,校园网络的教育网络化与虚拟教育模式探讨,高等教育研究,哈理工高等教育研究所,2004,No.1, pp51
[172]蔡力勋,浅谈工科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v7(s):79~83
体育方面
[173]舒广益,王凤臣,蔡力勋,运动员跑进的步幅、步频动力学分析及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1993,第一期
[174]舒广益,王凤臣,蔡力勋,跳高、跳远起跳、游泳出发反作用力的实测与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2,v27(3):79~83
[175]舒广益,王凤臣,蔡力勋,高校跳高运动员起跳时的动力特性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1989,第一期
荣誉奖励
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第六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5)和“四川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3)”
科研获奖
2010年获教育部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
2003年获国防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
1995 年、200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1996年获核工业总公司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教学获奖
2014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1年获评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06、2008年获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各1项
2001年~2014年 十一次获优秀
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硕士学位论文获评校级优秀,校级优秀率95%)
校级优秀SRTP项目指导教师(所指导陈龙的校级SRTP项目和姚迪的国创SRTP项目获得校级优秀奖 ,校级优秀率50%)
所指导14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优秀率25%)
大学获奖
1980年、1981年、1982年获得
重庆建筑大学校级“三好生”奖(连续三届获奖,同年级2%)
体育获奖
荣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重庆建筑大学(1.85m)、西南交通大学(1.85m~2.01m九创记录)、重庆市高校(1.85m)、成都市高校(2.00m)、四川省高校
(2.01m)、全国铁路高校(1.98m)、火车头体协(2.01m)、成都市体协(2.00m)跳高记录创立者
补记:
1979年重庆建筑大学新生运动上以1.49m获得跳高亚军。
1981年、1983年分别以1.65米和1.85m获得国家跳高三级、二级运动员称号,1983年以1.85m跳高成绩打破1.84m的重庆 建筑大学和重庆市高校跳高记录。
1983年~1984年以1.85m、1.89m、1.92m、1.93m、1.94m、1.95m、1.96m连续破西南交通大学1.80m的跳高校记录(1963年创)而被评为1984年西南交通大学十大新闻事件之一 。
1985年以1.98m、2.00m和2.01m的跳高成绩打破全国铁路高校、成都市高校、四川省高校、成都市运动会、火车头体工队跳高记录,获得跳高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并在首届西南交通大学五佳运动员评选活动中获得首佳运动员称号。 一系列破记录与个人成长内容被成都晚报、
人民铁道报、乐山日报、西南交通大学校报十余次接续报道。
1984年代表火车头体工队参加了国家优秀青年运动员夏季比赛,以1.95m成绩获得跳高第十名,并打破四川省高校记录。1986年代表四川省参加了第二届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作为四川省高校 优秀运动员代表受到国务院李鹏副总理接见,并以1.95m成绩获得大运会跳高第六名。
在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学习期间所创造的2.01m四川省高校跳高记录保持了二十年,西南交通大学校记录至2012年保持了27年。
研究团队
教授:蔡力勋 讲师:包陈(博士)
博士生:石凯凯、陈辉、姚迪、祁爽、彭云强、于思淼
硕士生:尹涛、贺屹、刘晓坤
高工:孙亚芳 工程师:何海鹰
结构分析
系主任:蔡力勋(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教 授:冯志强、安立楠、 李映辉、柳葆生(省学术带头人)
王弘、 潘亦苏、 赵华、 杨杰、 喻勇、 成志强 、师明星
副教授:杨帆、蒋晗、丁桂保、刘金铃、王朝明、祝劲松
讲 师:包陈
课程教学
博士研究生
强度理论、损伤与断裂
硕士研究生
损伤、断裂与疲劳力学CAT技术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 材料的力学行为与测试技术
专业外语 实验力学B
本科
工程力学(国家精品) 实验力学A 面向对象方法与应用
专科
计算机导论 FORTRAN语言
学位论文
1998年至今共指导60名本科生完成学位论文。指导本科生获评优秀学位论文的学生17名:
牛清勇CAT软件开发:网络远程实验软件、多轴软件
刘宇杰、叶裕明,金 蕾材料棘轮行为研究:试验与模型
范宣华、贾 琦 锆合金本构行为与疲劳行为、O形环高温回弹与疲劳行为研究:试验与疲劳机理
余伟炜、何晓霞 O形环力学行为研究:试验与FEA接触分析
包 陈 航空材料高温扭转疲劳:试验与疲劳机理
史培垒 陈 龙材料与简单结构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石凯凯 材料断裂性能获取方法
姚 迪 材料全程单轴本构关系研究
陈 辉 材料本征参数获取方法
于思淼 应用FAT方法获取材料RVE力学性能
彭云强 基于RVE强度判据的延性材料断裂韧性有限元分析
培养获奖
1998年至今,培养和正在培养26名研究生(2名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其中17名研究生毕业,获2006年、2008年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各1项;获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获评:2001年~2012年 11届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2014年度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毕业博士生
1 2011年包 陈博士论文校级优秀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毕业硕士生
2 2001年罗海丰 硕士论文校级优秀 深圳中兴公司(高级研究人员,本科本校力学)
3 2003年牛清勇 硕士论文系级优秀 武汉科技大学(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 ,本科本校力学)
4 2004年刘宇杰 硕士论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校级优秀(博导:高庆,副教授,本科本校力学)
5 2005年叶裕明 硕士论文校级优秀 深圳华为(高级研究人员,本科本校力学)
6 2006年徐尹杰 硕士论文校级优秀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工作(强度室负责人 ,本科本校土木)
7 2007年陈洪军 硕士论文校级优秀 ADINA公司成都(经理,本科本校力学)
8 2009年金 蕾 硕士论文校级优秀 东方汽轮机公司\u4e2d国核动力院设计所(工程师,本科本校力学)
9 2010年黄学伟 硕士论文校级优秀 郑州大学(同济大学博士,本科本校力学)
102011年贾 琦 硕士论文校级优秀 611所(工程师,本科本校力学)
11 2012年陈 龙 硕士论文校级优秀 中国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NVH汽车工程技术中心 (本科本校力学)
12 2012年姚 博 硕士论文校级优秀 同济大学(博士,本科中国石油大学力学)
13 2013年姚 瑶硕士论文校级优秀 江铃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本科中北大学力学)
14 2014年但 晨 硕士论文推荐校优 某交通设计院(本科重庆交通大学土木)
15 2015年赵兴华 硕士论文推荐校优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本科山东科技大学力学)
17 2002年 培养同等学历研究生2名 洛阳总参三所
在读博士生
182010级 石凯凯 本科西南交通大学(硕博连读,本科本校力学,预分:中国核动力院设计所)
19 2011级 姚 迪 本科西南交通大学(硕博连读,本科本校力学)
202012级 陈 辉 本科西南交通大学(本博连读,本科本校力学)
21 2013级 祁 爽 本科
西南科技大学(硕博连读,本科西南科技大学工程力学)
22 2014级 彭云强 本科西南交通大学(硕博连读,本科本校力学)
23 2014级 于思淼 本科西南交通大学(硕博连读,本科本校力学)
在读硕士生
24 2014级 尹 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土木)
252015级 贺 屹 本科
长沙理工大学(本科工程力学)
262015级 刘晓坤 本科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工程力学)
科研训练
(1)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项目指导
指导了八期开放项目20多项,100余名本科生参加了科研试验研究。2001年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向教育部本科评优专家组作了“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专题汇报,专家组充分肯定了 西南交通大学倡导的这一促进本科创新与工程实践的国内首创做法。
(2)SRTP项目指导
SRTP项目校级优秀指导教师。指导了校级、国家级SRTP项目5期,所指导陈龙 、于思淼的校级SRTP项目和姚迪的国创SRTP项目获得校级优秀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