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基底膜肾病(thin-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TBMN)是以持续性镜下
血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
遗传性肾病,因其呈家族遗传,
预后良好,又称之为
良性家族性血尿(benign familial hematuria,BFH)或良性再发性血尿(benign reeurrent hematuria,BRH)。
2.光镜 没有明确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改变大多病例
肾小球、
肾小管间质正常。有部分病例有
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轻度增生,个别有球性硬化。
3.电镜 电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惟一最重要的依据电镜下可见肾小球
基底膜弥漫性变薄。正常肾小球基底膜的厚度各家报道不一成人通常在310~380nm之间,小儿可随各
年龄组不同而不同1岁时平均为220nm(100~340nm),以后随年龄增长至7岁左右肾小球基底膜平均厚度达到310nm(180~380nm)一般认为弥漫性基底膜厚度<200~220nm为诊断薄基底膜肾病的标准,最薄的基底膜可到110nm,约为正常人基底膜厚度的1/3~1/2。对部分肾小球基底膜变薄是否能诊断为TBMN目前仍有争论,有人认为肾小球基底膜部分变薄也可诊断为TBMN但大多数学者认为TBMN时其肾小球基底膜为弥漫性变薄,部分变薄是由于切片的角度不同所致。除了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外,电镜下还可见基底膜呈节段性多层状结构和电子透亮的絮状样改变,节段性
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系膜区、
毛细血管襻一般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薄基底膜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根据已有的报道,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86岁,以青中年最为常见。
男女比例为1:3~1:2。
该病特征性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常于儿童时期发现,部分表现为间歇性血尿。偶见
肉眼血尿,通常与
上呼吸道感染或
剧烈运动有关u绝大多数患者
尿红细胞位
相差显微镜检查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肾小球源性血尿,少数患者可有
红细胞管型。
多数患者为无症状性单纯性血尿,约1/3患者有腰部
钝痛或酸痛感,女性多见。成人患者中有25%~40%合并不同程度蛋白尿,其中多为轻、中度蛋白尿,少数为大量蛋白尿或
肾病综合征,极少数患者出现
高钙血症和
高尿酸血症。
薄基底膜肾病患者通常血压正常,但有报道部分成人患者(<20%)可有轻度
高血压。近期研究表明,部分薄基底膜肾病患者可出现肾外表现,其中13%~48%患者有
听力损失。
多数患者无症状,只在因其他目的进行检查时,发现镜下血尿,无或轻度蛋白尿及
肾功能正常.偶见蛋白尿或肉眼血尿为初发症状.罕见有类似于
IgA肾病的反复腰痛.
薄基底膜肾病往往能通过病史及临床表现与其他引起血尿的疾病(如IgA肾病,
遗传性肾炎)相鉴别.IgA肾病患者常常并无血尿的
家族史.而遗传性肾炎患者往往在男性有肾外表现(如
耳聋,眼部病变),
肾功能衰竭及血尿的家族史.
由于早期
组织学相近,薄基底膜肾病可能难以与遗传性
肾炎相鉴别.在
X连锁遗传的肾炎患者中,不存在父子之间的遗传,薄基底膜肾病患者没有典型的肾外表现或明显的肾功能衰竭家族史.肾组织与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一同温育,在遗传性肾炎组织常不能被染色,而薄基底膜肾病则被染色.
本病长期
预后好.少数出现进行性
肾衰竭的患者往往在
肾活检中发现局灶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可能是同时发生的.对反复肉眼血尿或腰痛的患者,用
ACEI类药物可能有益,也许是降低了肾小球
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