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掌草
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
虎掌草是毛茛科银莲花属的植物,其根茎为木质,叶片呈肾状五角形,叶柄长,边缘有白色柔毛,花多为白色,呈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顶端被柔毛包裹,其花期为5-8月。
形态特征
虎掌草是毛茛科银莲花属的植物,植株高(10-)15-65厘米。根状茎木质,垂直或稍斜,粗0.8-1.4厘米。基生叶3-5,有长柄;叶片肾状五角形,长(1.6-) 2.5-7.5厘米,宽(2-) 4.5-14厘米,三全裂,中全裂片宽菱形或菱状卵形,有时宽卵形,宽(0.7)2.2-7厘米,三深裂,深裂片上部有少数小裂片和牙齿,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两面都有糙伏毛;叶柄长(3-)5-22厘米,边缘有白色柔毛,基部有短鞘。
花葶1(-3),直立;聚伞花序长(4-)10-30厘米,(1-)2-3回分枝;苞片3(-4),有柄,近等大,长(2.2-)3.2-9厘米,似基生叶,宽菱形,三裂近基部,一回裂片多少细裂,柄扁平,膜质,长0.7-1.5厘米,宽4-6毫米;花直径(1.3-)2- 3厘米;萼片(6-)7-8(-10),白色,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0.6-)0.9-1.4厘米,宽(3.5-) 5-10毫米,外面有疏柔毛,顶端密被短柔毛;雄蕊长约为萼片之半,花药椭圆形,花丝丝形;心皮30-60,无毛,子房狭长圆形,有拳卷的花柱。瘦果狭卵球形,稍扁,长7-8毫米,宿存花柱钩状弯曲。5月至8月开花。
产地生境
虎掌草广泛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广西、贵州、湖北、四川、甘肃等地。除中国外,在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斯里兰卡也有分布。其性喜温暖、耐寒,忌干燥炎热,多生长在海拔850-4900米的山地草坡、小溪边或湖边。
主要价值
药用
据《云南中草药选》《贵州民间方药集》等书中记载,虎掌草可全株入药,具有消炎止痛、疏肝利胆、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肝硬化、慢性肝炎、胃痛、喉炎、牙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药用根、全草。夏季采叶,秋季挖根。根横断面有黄、白、粉红三色,均可入药,以黄色者为佳。采后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化学成分
虎掌草根含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草玉梅皂甙(rivularinin),虎掌草皂甙(huzhangoside)A、B、C、D及皂甙(saponins)AR-1、AR-3。
药材性状
虎掌草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略弯曲,偶有分枝或扭曲,外皮棕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头部稍增大,具残存茎及叶基的痕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绿色。气微,味微苦。以粗壮,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取虎掌草粉末4g,加水20ml,置热水浴中浸渍20-30min,滤过。取滤液5ml,置试管中,振摇1min,发生持久性的蜂窝状泡沫,再加碱或醋酸铅试液2-3滴,有类白色沉淀生成。
取虎掌草粉末2g,加70%乙醇5ml,温浸10-20min,滤过。取滤液2ml,加70%盐酸羟胺的甲醇溶液4-5滴,再加10%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2-3滴,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至pH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4滴,显橙红色至紫红色。
性状鉴别
虎掌草:根长圆柱形或类长圆锥形,稍弯曲,有的扭曲或分枝,长5-12cm,直径2-3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具不规则的裂纹及皱纹。根头部略膨大,有残留的叶基、茎痕及灰白色绒毛,并不许多呈纤维状的叶迹维管束纤维束。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绿色。气微,味微苦。
小花虎掌草:根较上者粗壮,圆锥形,长右达20cm左右,近尾端有分枝。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细胞,黄绿色,皮层较窄,细胞含黄棕色物,韧皮部宽广,筛管群径向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散列;射线宽广,含黄棕色物。虎掌草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