虒亭镇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辖镇
虒亭镇,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地处襄垣县西部,东邻夏店镇,南与屯留区吾元镇分界,西与沁县新店镇相邻,北与王村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襄垣县城约3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26.6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虒亭镇户籍人口为23190人。
历史沿革
原虒亭镇
1949年,属襄垣县第四区。
1956年,分属虎亭、送返、东岭3个乡。
1958年,属虒亭乡。
1959年,属虒亭公社。
1984年4月,撤销虒亭公社,成立虒亭镇、东岭乡。
2000年12月,东岭乡并入虒亭镇。
原上马乡
1949年,属襄垣县第四区。
1956年,分属司马、榆林2个乡。
1958年,属司马乡。
1961年,属司马公社。
1966年,分属司马、榆林2个公社。
1983年,司马公社更名上马公社。
1984年4月,撤销上马公社,设立上马乡、榆林乡。
2000年12月,榆林乡并入上马乡。
撤并后
2021年3月1日,经襄垣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撤销上马乡,整建制并入虒亭镇,以原上马乡和原虒亭镇的行政区域为虒亭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虒亭村。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原虒亭镇
1958年,辖烧土沟、赵村、老庄、东坡底、赤壁、丰岩、南四、小河、老岭、寨沟、建华、土落、史家岭、西底、虎口、温家庄、遥向、崔村、申家岭19个生产大队。
1959年,撤销烧土沟、寨沟、史家岭、遥向、崔村、东坡底6个生产大队,增设虒亭、蔡家岭、大池、送返、赵家坡、赵家岭、西南坪、果沟、杜村、黄楼北、冯家岭、白堰底、祝家岭、洞上、高崖上流渠、磨盘垴、司马、韩家庄、固村、里阚、榆林、北庄、下庄、关上、燕家岭、南沟27个生产大队,辖40个生产大队。
1960年,撤销榆林、北庄、下庄、关上、燕家岭、南沟6个生产大队,辖34个生产大队。
1961年,撤销老庄、南凹、老岭、赵家岭、西南坪、果沟、杜村、黄楼北、冯家岭白堰底、祝家岭、洞上、高崖上、流渠、磨盘垴、司马、韩家庄、固村、里阚、蔡家岭20个生产大队,增设后湾、进士街、蔡桥3个生产大队。辖17个生产大队。
1962年,增设东城、暖泉、返头、阳坡、史家岭5个生产大队,辖22个生产大队。
1984年4月,虒亭镇增设申家岭村民委员会,辖虒亭、暖泉、东城、西底、返头、丰岩、赤壁、小河、建华、土落、虎口、阳坡、赵村、史家岭、后湾、蔡桥、申家岭、温家庄、大池、送返、进士街、赵家坡、东坡底23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12月,虒亭镇增设东岭、白堰底、祝家岭、高崖上、西洞上、种家岭、黄楼北7个村民委员会,辖30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虒亭镇辖虒亭、暖泉、东城、西底、返头、丰岩、赤壁、小河、建华、土落、虎口、阳坡、赵村、史家岭、后湾、蔡桥、申家岭、温家庄、大池、送返、进士街、赵家坡、东坡底、东岭、白堰底、祝家岭、高崖上、西洞上、种家岭、黄楼北30个村民委员会。
原上马乡
1958年,司马乡辖司马、流渠、疙瘩、阳坡、磨盘垴、新庄、温泉、里阚、韩家庄、固村10个生产大队。
1961年,司马公社撤销疙瘩、阳坡2个生产大队,增设燕家沟、高崖底、老岭3个生产大队,共辖11个生产大队。
1962年,司马公社增设姬家沟生产大队,共辖12个生产大队。
1984年4月,上马乡辖司马、阳沟、流渠、老岭、磨盘垴、韩家庄、固村、里阚、温泉、高崖底、新庄、燕家沟、姬家沟13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12月,上马乡增设榆林、关上、下庄、北庄、董家庄、南沟、燕家岭、西岭、南回9个村民委员会,辖22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辖司马、老岭、磨垴、流渠、固村、阳沟、里阚、温泉、高底、新庄、韩庄、榆林、关上、下庄、北庄、董庄、燕沟、姬沟、南沟、燕岭、西岭、南凹22个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虒亭镇辖37个行政村:虒亭村、暖泉村、西底村、返头村、丰岩村、赤壁村、小河村、建华村、土落村、虎口村、赵村、蔡桥村、温家庄村、大池村、送返村、东坡底村、祝家岭村、西洞上村、种家岭村、黄楼北村、后湾新村、司马村、流渠村、老岭村、磨盘垴村、韩家庄村、固村、阳沟村、里网村、温泉村、燕家沟村、榆林村、关上村、西南沟村、下庄村、北庄村、南凹村;镇人民政府驻虒亭村14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虒亭镇地处襄垣县西部,东邻夏店镇,南与屯留区吾元镇分界,西与沁县新店镇相邻,北与王村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襄垣县城约3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26.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原虒亭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丘陵为主。主要山脉有紫岩山、凤凰山、恐龙山,境内最高峰恐龙山位于送返村,海拔1200米;最低点浊漳河谷位于蔡桥村,海拔890米。
原上马乡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丘陵。主要山脉有老爷山、五岳山,境内最高峰五岳山位于流渠村南侧,海拔978米;最低点姬家沟河谷位于姬家沟,海拔919米。
水文
虒亭镇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浊漳河西源、郭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浊漳河西源,从西向东流经境内小河、赤壁、丰岩、返头、虒亭、东坡底、暖泉、蔡桥、史家岭等村,长3.5千米。
郭河,从西南向东流经境内的高崖底、温泉、里阚、阳沟、固村、司马六等村,长30千米。
自然灾害
虒亭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大风等。旱灾年均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5~7月,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1962年6月,造成3000余亩粮食作物绝收。
自然资源
虒亭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有煤炭、煤层气等。
2011年,原虒亭镇农业耕地面积42676亩,人均2.9亩;森林面积2.21万亩,林地面积2.1万亩,其中防护林1.28万亩,经济林3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7万株,林木覆盖率13.9%。
2011年,原上马乡有耕地面积3.8万亩,人均4.8亩。截至2011年末,原上马乡森林面积2.7万亩,林地面积2.1万亩,林木覆盖率24.6%。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虒亭镇辖区总人口1742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0人,城镇化率1.1%。总人口中,男性8928人,占51.2%;女性8500人,占48.8%。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原虒亭镇人口出生率8.8‰,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1.2‰。
截至2011年末,原上马乡辖区总人口787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2人,城镇化率0.9%。总人口中,男性4007人,占50.9%;女性3866人,占49.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7860人,占9.8%;有回、蒙古等4个少数民族,共13人,占0.2%。2011年,原上马乡人口出生率7.4‰,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0.5‰。
截至2019年末,虒亭镇户籍人口为2319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原虒亭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609元。
截至2019年末,虒亭镇有工业企业15个,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农业
2011年,原虒亭镇农业总产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6%,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84%。
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生产粮食16698吨,人均958.1千克,其中小麦86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蔬菜种植面积4600亩,产量12100吨。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4244头,年末存栏873头;羊饲养量2509只,年末存栏689只;牛饲养量4681头,年末存栏808头;家禽饲养量16800羽。生产肉类440吨,其中猪肉309吨,牛肉87吨,羊肉44吨;禽蛋243吨,鲜奶65吨;畜牧业总产值173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9%。
水果种植面积1300亩,产量274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
2011年,原虒亭镇有大型农业机械66台(辆)。
工业
2011年,原虒亭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650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职工7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700万元,比上年增长9%。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原虒亭镇有商业网点2个,职工4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0万元,比上年增长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0万元,比上年增长9%。
邮电业
2011年,原虒亭镇邮政业务收入24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0万元。
交通运输
虒亭镇境内有铁路太焦线过境,设虒亭1个站。G2211长延高速208国道、220省道沁长线过境。县乡级公路6条,总长50千米。
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50千米;桥梁4座,总长度1千米,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5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原虒亭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238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9所,在校生611人,专任教师7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62人,专任教师3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截至2011年末,原虒亭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0人,经营管理人才11人,技能人才9人,农村实用人才80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原虒亭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
截至2011年末,原虒亭镇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原虒亭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1张。专业卫生人员19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人、执业(助理)医师0.5人、注册护士0.6人。2011年,原虒亭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000人次,住院手术5台次,出院病人100人次。
截至2011年,原虒亭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200人,参合率98.6%。
社会保障
2011年,原虒亭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户,人数108人,支出26万元,比上年增长4.2%,月人均200.5元,比上年增长3.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7户,人数828人,支出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139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1人,支出17.6万元,比上年增长5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7人,支出6.47万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医疗救助8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5人次,共支出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农村临时救济150人次,支出3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原虒亭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37千米,投递点76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6000份、期刊3000册。固定电话用户2210户,移动电话用户1.2万户。
截至2011年末,虒亭镇有镇区35千伏变电所1座,主变压器65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9.89%,供电可靠率9.85%。
历史文化
虒亭镇原名“虎亭”,因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赤来此为官,因“羊”入虎口,犯了地名,便筑亭镇虎,并将“虎”字改为“虒”得名。
东晋高僧法显出生在虒亭,是历史上赴西天取经第一人,比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早230年,也是唯一从陆地西行、海上归来的第一高僧。
镇政府驻地虒亭为古代重镇,春秋时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在这里修筑虒祁宫晋景公七年(前593年)晋人执郑伯于铜鞮(今虒亭)。晋平公元年(前557年)修筑铜鞮宫。三国时铜鞮(今虒亭)李熹由府官升为大将军。东晋十六国咸康三年(337年)法显在襄垣龚家沟一个穷人家里出生。升平二年(358年)法显住持紫岩山宝峰寺。咸安二年(372年)大将魏丑、崔征在虒亭根除虎患。(后人为纪念魏、崔二将,在铁梁城(今虒亭镇)修建了行宫庙)。五代十国时周广顺元年(951年)王彦升陈思让破北汉兵于虒亭,斩其帅王璋。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元兵围占铜鞮城,杨润组织忠义军杀退元军,光复铜鞮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铜鞮,分其地入沁州。洪武八年(1375年)县令魏惟明奉旨修虒亭驿。成化七年(1471年)将紫岩山宝峰寺重修于紫岩山下,共建造房殿120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6日,阎军彭毓斌、胡三余部队被太行、太岳、济南三路大军截击在土落河滩。除少数漏逃外,大部被歼。胡三余等数十名高级军官就擒。同年10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李达陈锡联在烧土沟接见本县全体参战民兵、民工。新中国成立初期,虒亭村为襄垣县第四区区公所驻地。
上党战役土落截击战遗址,在镇西的土落村,山西省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风景名胜
浊漳西源从沁县漳源镇出发,流到襄垣虒亭地界,随着山势蜿蜒,而变作长河一线。1959年11月,当地人民在长河的另一头,拦坝蓄水,使长河成湖总库容1.303亿立方米。先称后湾水库,也称虒亭水库,20世纪末改称宝峰湖。宝峰湖从1997年开始建设,三年投资300余万元,对坝区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硬化。兴建了休闲度假村、饭店、商店和游泳场、钓鱼台、垂钓池,购置了快艇、皮划艇等,使库区旅游开发初具雏形。按照规划,宝峰湖将建成森林别墅区、游泳区、综合娱乐区、健身疗养区、商业区五大区域和明王岛、人工瀑布、水下龙宫、水下族馆、荷花池、赤壁赛马场、张家祠堂烈士纪念馆、上党战役纪念馆上党战役土落截击战、磨盘垴战役纪念碑亭、宝峰寺十大景点。
宝峰寺坐落在镇东紫岩山上,抗战时期被日军烧毁,2005年,复修重建。创研《麻衣相术》的麻衣祖师法济大师研修在镇东的“铁瓦寺”。《崔生遇虎记》故事就发生在本镇。羊舌赤三公墓遗址在镇西赤北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1 11: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