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是通过绘画、
动画、
CG等形式制作,在
因特网等
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进行如歌手活动,以商业、文化等具体需求制作培养,但本身并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虚拟偶像进行的偶像活动在实现本身设定目标的同时,不仅可以通过专辑、
MV、
写真集进行偶像活动,还可以汲取粉丝的
同人二次创作来丰富自己的内涵,因此与粉丝间的隔阂也小得多。
“虚拟偶像”一词在1990年代由日本人发明,但在之前已有了符合类似概念的角色。《
超时空要塞》的
林明美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虚拟偶像:以其名义将剧中插曲按照偶像专辑发售,并进入了Oricoon榜单。一般称呼这些诞生于概念之前的形象为“元祖虚拟偶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偶像不断进化为各种形式,
交互性也越来越强,定义也在不断地更新:从基于
3DCG的虚拟偶像、基于网络活动的虚拟偶像、基于游戏的虚拟偶像,一直到基于音乐制作软件的偶像。
初音未来作为第一个使用
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在多国举办了演唱会。
其中,技术进步是虚拟偶像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力,如
3D建模技术、声库技术、全息成像技术,这些都为构建虚拟偶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此外,
二次元文化的发展也为虚拟偶像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媒体认为,虚拟偶像之所受欢迎,是因为TA们不会人设崩塌,不会有绯闻,满足了人们的
完美主义情结。
该词汇最初出现人们视野时,是用于代指全部的美少女角色形象。这个定义与上述定义不同源,并逐渐被上述定义取代。不过仍然可以在部分情形下看到,比如萌网站类型虚拟网络偶像中的“虚拟”即取自该意义。基于声优进行展开的偶像角色企划,虽然角色本身为虚拟形象,但由于为其配音的
声优成为了其重要的互动媒介,而被质疑是否可算作虚拟偶像。无论争议结果如何,现今这些形式往往会使用声优偶像或其他词汇进行描述,而非虚拟偶像一词。包括历史上一度划为虚拟偶像的
偶像大师系列,以及后起之秀
LoveLive!企划等等。
虚拟偶像因为本身是由创作而来,非创造者有意为之,其本身的设定不会产生绯闻。然而,
二次创作中仍然可能产生与丑闻所关联的设定。若这些设定引发了失控的二次创作或
网络迷因,则可能影响到该角色本身的对外形象。
2022年5月,虚拟偶像团体
A-SOUL成员
珈乐官宣休眠,在其粉丝圈掀起不小的波澜。因为无法接受官方宣称的珈乐“因身体及学业的原因”而进入“直播休眠”的理由,一些狂热粉丝以职场霸凌、薪资分配过低等问题为由,质问运营平台。
2022年5月17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社局在对该事件调查核实后称,未发现克扣工资和强迫签订劳动合同情况。至此,这场因虚拟偶像休眠引发的争议,终于回到了法律的框架内。
2008年8月24日获得以科幻小说为中心的
星云奖中的自由部门奖,9月24日又获得动画神户奖(アニメーション神戸赏)中的网络部门奖项,10月8日获得日本工业设计推广组织(JIDPO)的优良设计奖之一。iShare在10月6日至7日的问卷调查中,有540名回答者中有超过6成认识初音未来。日本政府
内阁府的对海外宣传杂志《Highlighting JAPAN》亦曾以“虚拟偶像(Virtual Idol)”为题介绍初音未来。初音未来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
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
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中国视频直播行业收入达到1082亿人民币,全国有3.9亿人在关注虚拟偶像,其中最大的二次元活动社区B站月活用户达1140万,
虚拟主播占直播营收40%。同期,B站、虎牙等大型直播平台也都开启了线上、线下虚拟主播活动。同期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300亿,其中与
数字人相关度较大的
RPG类游戏约占30%的份额。
世优科技创始人纪智辉表示:以前的
虚拟数字人主要为传统
CG人工制作,通过后期离线渲染的方式实现。并非实时数字人,不能实时被驱动或者实时进行
虚拟拍摄。现世优科技通过实时数字人技术将虚拟IP复活后,可以将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和真人一样使用,跳出屏幕,在直播/短视频/教育/品牌营销/影视动画教育等领域进行多元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