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建设,其前身为江苏省虚拟地理环境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苏教科[2004] 13号文)。虚拟地理环境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进入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教技函[2005]73号文),2007年12月通过教育部验收,于2008年2月正式开放运行(教技函[2008]13号文)。
实验室依托于
地理学一级学科,以“扎根地理学、服务地理学、发展地理学”为宗旨,以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理学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地理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地理信息系统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自然地理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形成了以虚拟地理环境理论、方法、平台与应用为核心的研究特色,已成为我国地理学科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地理工程实验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学与
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前沿,围绕“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共享服务”、“地理知识发现与规律挖掘”、“地理建模与地理模拟”和“地理环境动态监测”四个方向深入研究,强化实验室队伍建设,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学科带头人,学历层次高、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研究队伍。近年来,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十多个行业的数十个应用
GIS系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
SSCI和
EI检索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地图集9部,出版教材和教学用书34部。提交国家发明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70项,已授权31项。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5项。主持国家“863”项目18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科学研究基础平台项目2项、国家“973”预研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6 项、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84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400余项,累积科研经费9000多万元。
实验室在地理环境过程与演化机理、虚拟地理环境理论与方法、地理系统建模与模拟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2005年以来累计发表Nature、Science论文8篇(第一作者4篇)、PNAS论文3篇(第一作者2篇)。承担国家973项目、863及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4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开发了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与行业应用系统,支撑和孵化了十余个高新企业;构建了正史、家谱、考古等社会化GIS系统,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