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金鞭珠弹嬉春日》是近代学者
王国维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情词,写词人心仪的一位女子。上片是回忆初见时的场景,下片是写近来女子的变化。全词对女子的神态和心理刻画细腻,生动地描写了女子当初嬉戏时的娇痴和风前散发的风情,以及近来见面时聚眉蹙额低头无语的神态,细微地揭示了女子心理和情感的变化,风格婉约、缠绵、多情。
作品原文
虞美人⑴
金鞭珠弹嬉春日⑵,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⑶,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⑷。
近来瞥见都无语⑸,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⑹,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忆柳曲”“一江春水”等。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⑵金鞭
珠弹(dàn):以金为鞭,以珠作弹,形容豪贵少年。这里指少年时代的游乐之具。此句原作“弄梅骑竹嬉游日”,王国维《
人间词》手稿本有
吴昌绶眉批:“首句宜酌。”词人遂改为“金鞭珠弹嬉春日”。弄梅骑竹,语出唐
李白《
长干行二首·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以“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
⑷
凝脂:凝固的油脂。用以形容洁白柔润的皮肤。《
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⑹工愁:谓懂得忧愁。工,善于。
白话译文
想起儿时拿着金鞭珠弹一起在春日里嬉戏的日子。那时当门对户,相识还未久。她还不懂得羞涩,只是—味地娇痴,故意在风前站立,让飘飞的黑发映衬她洁白的肌肤。
现在看到她的时候,忽然发现彼此竟然都无语相对了,只觉得双眉绞得越来越紧。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开始懂得春愁,我还记得那次在花前相遇她含情低下头来的样子。
创作背景
此词为1907年作于海宁。1906年8月,因父亲
王乃誉病故,王国维回到故乡海宁奔丧,并为之守制,直到1907年春才返回北京。此词当是闲居期间所作。词人少年时代栖息于浙江海宁乡村,从现存的王国维故居的普通瓦房来看,“门户初相识”或许是记录词人少年时代的一次艳遇。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词,写一个男孩子对邻居女孩子的暗恋与思念。他们初识于金鞭珠弹游戏的春天,男孩子已注意到女孩子的美丽。但那时女孩子天真可爱而又丝毫不懂男女之情,当她站在那里耍小孩子脾气的时候,风吹散了她的黑发,衬着那凝脂般洁白的皮肤。上片是写往日印象,那时女孩子美丽的姿态就已经给男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片则是写女孩子长大后的改变——偶尔遇见男孩子时也不打招呼,只是眉头微皱,好像有无限的心事。男孩子仔细一想,女孩子的改变,应该是从花下相遇她见到自己忽然低下头去的那次开始的。言外之意就是,女孩子对于男女之情开始有了敏锐的感受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词的第一句作者曾改动过。
顾随先生说:“《
苕华词》是静安先生后来改定,故多有歧异。虽间有不如人间词者,然泰半较胜。”而这首词恐怕属于改定后“不如人间词者”。在《人间词乙稿》中,这首词的开头是“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弄梅骑竹”,是写两小无猜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结合下片的“近来瞥见都无语”来看,那是写从小就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五言乐府《长干行》,述说了一个女子从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到羞涩寡语的少妇,再到为爱情而忠贞等待的思妇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王国维这首词开头就用了李白诗中“弄梅骑竹”的典故,可见他是有所借鉴的。
然而,词的传统与乐府诗的传统不同;同样写美女爱情的小词,用女子口吻和用男子口吻之间亦有微妙的区别。所以,王国维这首词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缺点。乐府诗本是“
缘事而发”的民歌,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因此文人在仿乐府诗的时候,态度是认真的和写实的。而词是文人在歌酒筵席上用来娱乐的作品。早期文人在写词的时候持一种游戏和消遣的态度,用浪漫的眼光去赞美眼前的美女并想象她们对自己的爱情。在这些词中,以女子口吻所写的作品往往因其对爱情的执着与奉献,产生一种超出爱情主题之外的“境界”。至于以男子口吻所写的作品,一类与诗相近,是以感情真挚取胜的;另一类并没有真挚的感情,只是逢场作戏或者以种含有情欲的眼光去观察女子,未免“等而下之”。但这首词却不是以感情或境界取胜,而只是以语言的生动自然和人物描写的传神入微取胜。它看起来没有那样轻佻儇薄,只是因为“弄梅骑竹”令人联想到《长干行》中所写的那个“本色”的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她使人产生更多的怜爱之意而不是风情之想。但“金鞭珠弹嬉春日”就不同了。“金鞭”和“珠弹”本来是唐代诗人描写豪奢少年的常用之词,加之南宋诗人陆游的《无题》有“金鞭珠弹忆春游”句,据
周密《
齐东野语》记载,那是陆游思念他在蜀中认识的一个妓女的。王国维用了这个出处,就使得后边的“娇痴”“散发”“凝脂”“工愁”都变成了一个冶游男子眼中美貌女子的风情作态,失去了“弄梅骑竹”造成的那份朴实本色的美的联想。
王国维之所以这样改动,或许是那个女孩子确有其人,作者以前可能对她有好感,因而写了这首词。但后来其人已嫁,为掩饰这段感情,作者故意改动,使它变成了与那个女子毫不相干的一首“花间”风格的“侧艳之词”。
名家点评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陈永正《
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写小儿女娇痴的情态如画,佳则佳矣,然非北宋人情调。清人王小山、郑板桥每有此种。初学者好之、效之,扭捏作态,易堕恶道,不可不慎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此首亦情语。词中“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殆与
韦庄《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意境相近。然“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韦庄一派能有此情致耶?通首写少女情窦初开,一片纯情,自非寻常花前月下可比。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影响。1902年留日回国后,曾讲授哲学、心理学等,后入京任职,研究词曲。
辛亥革命后再去日本,专力研究古文字学、古史等。后在上海为英人
哈同编《学术丛编》。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5月3日,投颐和园
昆明湖自杀。他以研究词、曲、《红楼梦》等著称于世,所作诗、词数量不多,词的成就较高。有著作六十余种,编为《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一百零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