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
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玄宗时宰相韦见素之后。中国唐末五代诗人、词人,五代时期前蜀宰相。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韦庄出生于长安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为唐睿宗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其家族至韦庄时已中衰。
韦庄的父母早亡,其家境因而寒微。他自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他为人疏旷通达,不拘小节。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韦庄在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刘潼幕下就职。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不第。同年十二月,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至中和二年(882年)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883年),韦庄进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府中任职。
游历各地
光启元年(885年),韦庄为赴宝鸡迎驾”在衢州居住。次年,出发前往宝鸡,听闻唐僖宗已到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亦尾随而至。此后沿渭、黄河而返,在孟津上岸。原计划由许昌东南方向经安徽直达润州,不料七月间秦宗权攻占许州(今河南许昌),杀节度使鹿晏弘。于是韦庄改变了计划沿黄河东去开封,打算从开封南下返回润州(今江苏镇江)。不幸此时润州周宝后院起火,手下大将张郁醉酒后叛乱。在这种情形下,不宜返回浙西,只好又回到孟津。
光启三年(887年)正月,许昌战事已毕,韦庄再一次来到许昌,打算按原计划由许昌走陆路返浙。又得知润州周宝因府中将领刘浩叛乱,逃往常州。听闻周宝已经不能再行依附,润州之事也无所牵挂,韦庄决定就此向北游历。他先来到河清县(今河南济源),又到沁阳小住。韦庄由沁阳出发,登上太行山,直达山西境内的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顶)。同年三月,韦庄路过太行山貂黄岭,从壶关开始向东行走。大约在四月份,途经林、辉州之间,打算从内黄县出发经山东返回浙西。在此得知江南硝烟又起后,韦庄索性由此向北,一路来到了正定(今河北石家庄)。再向北,又到古北口(今北京密云)长城。离开古北口,沿着长城一路向东,直达榆关(今山海关)。他以山海关为北游的拐点向西返回,至蓟(北京)杭(杭州)大运河乘船返回南方。约同年秋,途经清河县,在此上岸后得知,江南战事已毕,决定就此返回浙西,遂经山东境内,直达徐州。在徐州稍作停留。
光启四年(888年)春,韦庄乘船沿中运河到达扬州,在此上岸稍歇。韦庄得知江南局势仍然不稳,就打算向南躲避。他打算先到石头城(南京)暂避一时。在石头城小住期间,游览了上元县,即今南京市区台城、蒋帝庙、长干里等地。后又沿江南下,经当涂县,向东到了苏州。再南下到湖州,继续南下至富春,经桐庐县,折向东到了绍兴,再向东到宁波。由此向西,又到暨阳县,再往西到了东阳。再往西,到婺州(今浙东金华)小住,由此返回衢州。
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冬,韦庄从衢州出发到江西,在边界处拜访了居士楚公,下一站到了信州(今江西饶州)。此后又沿信江逆流而上到了饶州(今江西鄱阳),由此再向西北斜穿鄱阳湖到九江,寻访至庐山东林寺。接下又来到了南昌,由南昌再向南到抚州,从抚州向西行再到宜春。在此,韦庄取消了向西北方向到长沙的行程,转而向正西方向直接到了湘中即今湖南邵阳、娄底的交界处。此后又转向东南到了耒阳,再向东向南到赣州,由赣州准备返回。接下来,从赣州往东到西江(今江西会昌),再由此北上到建昌(今江西南城)。
大顺二年(891年)秋,韦庄由建昌经信州(今江西上饶)返回衢州。
景福元年(892年)秋,五十岁的韦庄准备长安应试。他从衢州出发,经江西信州、鄱阳、九江到湖北境内。先到达黄石,后抵达齐安郡(今湖北黄冈西北)。又经鄂州到夏口(今湖北武汉)。
景福二年(893年)正月,到了商南(今陕西商南)境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长安。不幸的是这次他又落榜了。韦庄听从黄滔的建议,立刻动身去河东道去找郑尚书。他出了潼关,乘船顺黄河向东,在垣县上岸,直奔绛州(今山西新绛)。又由此继续北上到了平陵(今山西文水东二十五里),再渡过黄河到绥州(今陕西绥德)。离开绥州,韦庄乘船沿黄河边向南直到潼关,返回长安。
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的韦庄终于得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校书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出使西蜀
乾宁三年(896年)春,韦庄先来到童年时居住过的下邽(今陕西渭南),随后北上来到鄜州(今陕西富县),辗转来到了宜君县。在此得到皇上诏令,才骑马匆匆相别而去。原来,西川节度使王建东川节度使顾彦晖相互攻击,唐昭宗命令韦庄为判官,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奉使入蜀,前往劝二人和解。到蜀后,王建并不理会昭宗的诏书,仍然大败顾彦晖,占据了两川之地。对于韦庄来说,此次入蜀,却得到了王建的赏识。王建很希望招韦庄至自己的幕下,可他并没有立即答应,仍在静观时局的变化。
光化二年(899年),韦庄被任为左补阙。在此期间,与兄弟韦蔼合作编著《又玄集》,集中收录了“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诗三百首。”
襄助王建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听到这个消息后,韦庄深感绝望了。其《赠云阳裴明府》:“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田横,秦末起义首领,不肯称臣于汉)证明他已下了投靠王建的决心。王建非常高兴,当即命他为掌书记。据《唐诗纪事》载:朝廷“寻召为起居舍人,王建表留之。”
韦庄入蜀后,以保地方平安为已任。抚民方面,在任掌书记期间,有一个县令扰民,韦庄上书于王建说不要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王建就此而任用韦庄为起居舍人。在避免内战方面,韦庄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阻止了王建以“为祖上报仇”为名征讨朱全忠,避免了发自于蜀内部的主动战争。如唐哀帝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昭宗被朱温所杀,“高祖(王建)有胸怀光复中原、匡扶唐室的大志”,于是韦庄以“兵家大事不可轻易而动”进行劝阻。天祐三年(906年),韦庄被任以西蜀安抚使。二是识破了朱全忠欲吞并蜀的诡计,避免了来自外部藩镇的被动战争。“梁(朱温)复通好高祖,推高祖为兄”,韦庄笑着说:“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指李密投降李渊,后为李渊所杀一事)。”
天佑四年(907年)三月,唐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温,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韦庄闻讯后,本着维护一方安宁的原则,与诸位将领共同劝进王建说:“即使大王忠于唐室,但大唐已经灭亡,天赐良机,不可错失。”于是,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后,拥戴王建即皇帝位。韦庄从此晋升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等官。次年韦庄被委任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韦庄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文靖”。
主要影响
政治
韦庄从政仕唐不过六年,从校书郎到中谏,除左补阙。其间,曾为文化贡献绵薄。例如,《容斋三笔·唐昭宗恤儒十条》记载他上疏请追赐虽未通过或参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李贺皇甫松温庭筠等才士进士改第。体现了韦庄对当时科举中重试卷,轻能力弊病的纠正;其次是将选才仅以评判试卷为标准,扩大到与文化人能力相关的作品及社会影响上;其三,从选才目的上,由单方面为朝政负责,转向兼顾为考生个人发展着想。上列两举,对晚唐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前蜀出任掌书记。他从政治蜀成绩,第一要推繁荣文化的措施。由于在唐朝出仕的时候尊重前辈,举荐人才,给天下才人提供发展才智之机,所以他入蜀时,不少名士就联袂同归,如毛文锡牛峤等。在韦庄到蜀之后,据载:“辛酉(902年)浣花溪寻得杜工部旧址,虽芜没已久,而柱砥犹存。因命芟夷结茅为一屋,盖欲思其弋而成其处,非敢广其基构”(《浣花集序》)。可知韦庄是第一个为杜甫修建草堂的人。这对于推进西蜀文化发展,荟萃四海名士十分有利。其次他积极参与政事,为王建四处谋划奔走,并在朱梁代唐之后,力劝王建称帝,为其制定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等,并策划了王建的登基典礼与祭祀大典,深得王建重用,于是韦庄升迁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韦庄从政清肃,勤于治理。例如,他仕王建为掌书记时曾弹劾籍故扰民的县令说“正当凋瘵之秋,好安凋瘵,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韦庄能关切黎庶,重视人民疾苦,抑制豪强,传为一时名言。“武成二年,正月,祀南郊,御楼肆赦,以韦庄为吏部侍郎,张格为中书侍郎并平章事。”像韦庄这样,不恃权不行私,自身清肃的良吏,出于封建时代,也算难能可贵。用西蜀的繁荣来验核韦庄的政绩、品行,是最为有力的。诗人韦庄,总算在西蜀一隅遂了“有心重筑太平基”的愿望。
诗歌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
韦庄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
韦庄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韦庄与温庭筠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首,学习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中见郁结;〔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的“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之“誓”,更深一层地抒发思乡之苦。韦庄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弦上黄莺语’(见《菩萨蛮》),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称其词“骨秀”。
历史评价
史籍评价
唐才子传》:庄早尝寇乱,间关顿踬,携家来越中,弟妹散居诸郡。西江、湖南,所在曾游,举目有山河之异,故于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虎,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怨之文,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
十国春秋》:冯涓、韦庄皆翩翩萟苑之雄也,或请以蜀王称制,或劝以帝位抗梁,议论较殊,而其为主之心同矣。
历代评价
张炎: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馀不尽之意始佳。当以唐《花间集》中韦庄、温飞卿为则。(《词源》卷下)
韦榖:韦诗调响,与晚唐诸家不同,大略不宜多,才弱也。七言四韵平平说去,遒警动人。
张唐英: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蜀梼杌》)
胡震亨:韦端己体近雅正,惜出之太易,义乏闳深。(《唐音癸签》)
高棅:晚唐绝句之盛不下数千篇,虽兴象不同,而声律亦未远。如韦庄后出,其赠别诸篇,尚有盛唐之余韵。(《唐诗品汇·七言绝句叙目》)
周珽:端己于唐晚出,其绝句超拔,直追盛唐,即与王、李对垒,未分优劣。(《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绝下》)
唐汝询:韦庄于晚唐中最超,其七绝有类盛唐者,律诗虽不甚雄,亦是可讽。(《汇编唐诗十集癸集三》)
冯班:韦相诗声调高亮,不用晚唐人细碎苦涩工夫,是此书律诗法也。
许学夷:韦庄律诗七言胜于五言……绝句在唐末诸人之上。(《诗源辩体》卷三二)
丁仪:(庄)诗典雅绮丽,风致嫣然,七绝则王建李益之亚也。
朱用纯:不肖于唐人,自李、杜而下,独取王右丞,次则孟襄阳。中、晚如许丁卯、韩致尧、韦端己辈,虽皆绝工,然靡靡不足学。(《朱柏庐诗文选》)
翁方纲:韦庄在晚唐之末,稍为官样,虽亦时形浅薄,自是风会使然,胜于“咸通十哲”多矣。
洪亮吉:①韦端己《秦中吟》诸乐府,学白乐天而未到。《闻再幸梁洋》、《过扬州谒蒋帝庙》诸篇,学李义山(李商隐)、温方城(温庭筠)而未到。然亦唐末一巨手也。②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沈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若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 (《北江诗话》)
姚鼐西昆诸公之拟玉溪,但学其隶事耳,殊滞于句下,都成死语,其馀宋初诸贤,亦皆域于许浑、韦庄辈境内。
况周颐:①韦文靖词,与温方城齐名,熏香掬艳,眩目醉心,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闲群贤,殆鲜其匹。(《历代词人考略》卷五)②五代词人丁运会,迁流至极,燕酣成风,藻丽相尚。其所为词,即能沉至,祇在词中。艳而有骨,祇是艳骨。学之能造其域,未为斯道增重。矧徒得其似乎。其铮铮佼佼者,如李重光之性灵,韦端己之风度,冯正中之堂庑,岂操觚之士能方其万一?自余风云月露之作,本自华而不实。吾复皮相求之,则嬴秦氏所云甚无谓矣。为之倡者,揭橥《花间》,自附高格,涂饰金粉,绝无内心。虽无本之文,不足以自行。历年垂百,衍派未广,一编之传,亦足贻误初学。尝求其故,盖天事绌、性情少者所为,曷如不为之为愈也。(《蕙风词话》)
胡寿芝:韦庄流丽中感慨顿挫,语关飞动。
周济:端己词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见风度。(《介存斋论词杂著》)
陈廷焯:①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②词中如飞卿、端已、正中、子野、东坡、少游、白石、梅溪诸家,脍炙人口之词,多不过二三十阕,少则十余阕或数阕,自足雄峙千古,无与为敌。③唐诗可以越两晋、六朝,而不能越苏、李、曹、陶者,彼已臻其极也。宋词可以越五代,而不能越飞卿、端己者,彼已臻其极也。虽曰时运,岂非人事哉。(《白雨斋词话》)
刘熙载:韦端己、冯正中诸家词,留连光景,惆怅自怜,盖亦易飘飏于风雨者。若第论其吐属之美,又何加焉!(《艺概》卷四)
宋育仁:其源出于元稹,有排比之能,无温丽之采。专为律体,时代所尚,章台清瑟,秀发遥音;七古开宕,犹存初体。
王国维:①“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②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③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人间词话》)
傅生文:①韦庄是唐代最后一个有成就的诗人,他一生以忠实于生活、忠实于感情的态度进行创作,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理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②韦庄也和杜荀鹤皮日休聂夷中等人一样,走的是杜甫开创的、白居易等发展了的唐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而韦庄在艺术上的成就则又使他的诗作成为唐代诗歌艺术的最后一抹耀眼的余辉。(引自《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董乃斌:①韦诗不雕饰,不鄙俚,不生硬枯涩,务趋条畅却又有文外曲致,每以浅切近情、兴象丰满、情致富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②韦诗的成功,在于多从真实生活中经个人反复体味后提炼而来,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兼含理趣,尤其善传诗人对自然界的某种领悟,在细致观察中捕捉有活力的常见生活景象,构成清新秀丽。生机盎然的画面。
游国恩:①韦庄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客观上反映了历史现实的部分真相,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是现存唐诗中篇幅较长的诗篇。结构的完整严密,语言的生动流丽,都和白居易叙事诗有相似之处。②韦庄其他诗……或沉痛地谴责不义的战争,或含蓄地讽刺官军掳掠妇女,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③韦庄现存的诗,绝大多数是怀慕承平繁华的往日生活,或抒发及时行乐的颓放心情。绝大多数是采用近体形式,诗风有时近于轻浮,颇有形式主义倾向。只有几首绝句,艺术上较有成就,如《古离别》《台城》。(《中国文学史》第十章 晚唐文学)
郑振铎:蜀中词当始于韦庄。韦庄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五七言诗的领域里,所建树的也很重要。《秦妇吟》为咏吟这个变动时代的长诗;时有《秦妇吟》秀才之称。他的词也充分的表现出他的清韵温馥,隽逸可喜的作风。在他之前,蜀中文学,无闻于世。蜀士皆往往出游于外。李、杜与蜀皆有关系,但并没有给蜀中文学以若何的影响。到了韦庄的入蜀,于是蜀中乃俨然成为一个文学的重镇了。从前后二位后主起,到欧阳炯等诸人止,殆无不受有庄的影响。《花间》的一派,可以说是,虽由温庭筠始创,而实由韦庄而门庭始大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十二章 五代文学)
袁行霈:①韦庄的抒情诗,伤时之作亦占很大比重。对时代丧乱和社会问题的表现,较郑谷具体。②韦庄前遭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军阀大混战,不见清平之世,其诗通怜悯被征者,抒发对整个时代的痛心。由于有这种身世和抑郁怀抱,韦庄诗能在通俗平易中见深沉感慨,非当时一般平浅成篇之作可比。(《中国文学史》第十章《晚唐诗歌》)③西蜀词人韦庄,与温庭筠齐名,韦词有花间词共同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但韦词又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等人。韦词直抒胸臆,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雕饰而韦词自然。(《中国文学史》第十二章《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
刘大杰:①在花间集里,作品的内容虽仍是脱不了言情说爱,但在作风上,却能初步转变温庭筠的浓艳气息,带着疏淡秀雅的笔调,成为当代词坛的重镇的,是当日称为“秦妇吟秀才”的韦庄。②韦庄以情词闻名,在表现的技巧上,脱离温庭筠的浓艳,和张泌、欧阳炯式的轻薄。他善于运用清隽的字句,白描的笔法,再加以缠绵婉转的深情,使他在花间集中,卓然成为与温庭筠不同的风格。在这些词里,或为忆往,或为伤今,全是表现那种低徊曲折的情绪。他所用的都是通俗质朴的言语,没有一点浓艳的颜色,没有一点珠宝的堆砌,因而成为白描的高手。(《中国文学发展史》)
钱基博:①五代诗词,以蜀与南唐为最盛。《花间集》著录词人,自中唐以迄五代,而蜀士为多,当推韦庄为弁冕。其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②南唐君臣,其词多浓艳而隐秀,罕有清空辨折,以机利胜;盖温庭筠以来,一脉相承如此也。独韦庄运笔空灵,意婉辞直,遂变温氏面目,而宋词苏轼之滥觞也。(《中国文学史》第二章 唐)
骆玉明:①韦庄的诗既不重字面的精心雕琢,很少有突出的个别字眼,也不用绮艳的色彩,而是以自然流畅为宗,以浅近而明丽的语言,表现淡运的意境,似乎较多取法于白居易的近体诗。②韦庄是晚唐五代杰出的词人,诗风与其词风颇为相近。因不在个别字眼上下功夫,诗的意脉显得十分流贯。说离愁别恨不从眼前落笔,而遥带云外江南,韵味悠长。③韦庄的许多诗篇抒发了对唐末王朝衰亡、社会动乱的感慨。他的长篇歌行《秦妇吟》固然表现了作者的阶级意识和对黄巢军队的仇视态度,但也确实反映了那种历史大震荡中的不少真实情形。从叙事技巧来说,它在唐代同类诗篇中也是相当特出的。(《中国文学史》第六章 晚唐诗文)④西蜀花间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自温庭筠以来,文人词大都偏于绵密秾艳、柔软甜腻的风格,而韦庄在花间词人中却别树一格,与南唐词人李煜一样,为文人词另开了一个境界。他的诗歌接近白居易,语言流畅平易,而不太使用艳丽的色彩。这种习惯用到词里来,自然显得与温庭筠一流诗人所写的词具有不同风格。他不长于“状物”即通过描摹景物来烘托气氛,而长于在描述对象心理、情感的过程中直接呈露意旨,因而他的词就比较多地运用结构疏朗、意脉流畅的白描方式。而最有名的《菩萨蛮》,全词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绵密朦胧的意象,也没有断续跳跃的层次,而是色彩清淡、结构疏朗、意脉流畅,这就是韦庄与其他西蜀花间词人的不同之处。(《中国文学史》第七章 唐五代词)
轶事典故
为人吝啬
太平广记》记载:韦庄每次做饭,下多少米都有固定的分量,做饭烧的柴也要事先称好,若是吃烤肉,哪怕是少了一片他都会知晓。韦庄有个儿子,八岁时夭折了,入葬时,妻子为孩子穿上生前的衣服,却被韦庄剥了下来,只是以孩子原来睡的旧草席包裹着埋了。而且掩埋之后,韦庄还把草席带了回来。
秦妇吟秀才
障子,想以此制止诽谤,但已无法阻止。
人际关系
家族成员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韦庄出身于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为北魏武都太守韦阆的后代。韦阆之孙韦夐,于北周时被封为逍遥公,其子孙因而号称“逍遥公房”。韦夐的曾孙韦待价唐高宗时官至文昌右相。韦待价的曾孙,为诗人韦应物,官至苏州刺史,后裔如下:
(参考资料)
好友
(参考资料来源)
主要作品
蜀梼杌》著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年)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
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争议
由于《新唐书》、《旧唐书》、《五代史》等正史无韦庄传,《蜀杌》、《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十国春秋》亦不载韦庄生年,只记其卒于前蜀武成三年(公元910年),所以关于其生年及生平的考订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关于韦庄生年,迄今有八种说法,分别是:一、曲滢生:851年;二、夏承焘:836年;三、刘星夜:847年;四、李建中:853年;五、黄震云:831年或稍后;六、齐涛:849年;七、王仲荥: 850 年左右;八、英国人翟理斯: 880 年。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该书“韦端己年谱”云:“考端己生年,《镊白》诗‘新年过半百’一句最为坚证,只求考订此诗作年,即可考定生年。”同书中,夏认为在《镊白》诗所在的《浣花集》卷四,此卷皆为客游江南诗,《镊白》诗前二十一首处有《闻再幸梁洋》一诗,后三首处有《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自九驿路先至甬桥。补阙由淮楚续至泗上,寝病旬日,遽闻捐馆。回首悲恸,因成长句四韵吊之》诗,均为光启二年(886年)三月僖宗出奔兴元后作。“端己以光启二年夏赴陈仓迎驾,三年,过昭义相州路返。《镊白》诗必光启二年作。据‘新年过半百’句,则 其时已五十以上,按最低五十一岁计,当生于本年(836年)也。”
这一说法出后,采用者颇多,如向迪宗校订的《韦庄集》李谊《韦庄集校注》。韦庄生年应在832年至838年之间,故写为“约836年”较为妥当。
史料索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5:4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