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子花
千屈菜科虾子花属植物
虾子花(Woodfordia fruticosa(Linn.)Kurz.)是千屈菜科虾子花属灌木植物。有长而披散的分枝;幼枝有短柔毛;叶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圆形或心形;无柄或近无柄;花伞状圆锥花序,萼筒花瓶状,鲜红色,花瓣线状披针形,花柱细长;果膜质,线状长椭圆形;种子甚小,卵状或圆锥形,红棕色。花期2-3月。虾子花因花柱突出于花冠外,形似小虾,故名。
植物学史
虾子花因花柱突出于花冠外,形似小虾,故名。
形态特征
是千屈菜科虾子花属灌木植物。高3-5m,有长而披散的分枝;幼枝有短柔毛,后脱落。叶对生,近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4cm,宽1-4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通常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且具黑色腺点,有时全部无毛;无柄或近无柄。1-15花组成花伞状圆锥花序,长约3cm,被短柔毛;花梗长3-5mm;萼筒花瓶状,鲜红色,长9-15mm,裂片矩圆状卵形,长约2mm;花瓣小而薄,淡黄色,线状披针形,与花萼裂片等长,稀过;雄蕊12,突出萼外;子房矩圆形,2室,花柱细长,超过雄蕊。蒴果膜质,线状长椭圆形,长约7mm,开裂,成2果瓣;种子甚小,卵状或圆锥形,红棕色。花期2-3月。
生长环境
虾子花为热带性树种,喜生于干旱炎热的河谷地带,能耐短时间的0℃左右的低温。在中国云南中南部及广西西部干热河谷常与三叶漆清香木等组成特有灌丛
分布范围
虾子花分布于中国广西隆林、凌云、乐业和东兰、广东和云南等地,印度、越南、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耐干热,耐寒力低,喜酸性土壤,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较耐湿,喜光,忌荫蔽。以肥沃、阳光充足之处生长较为粗壮和迅速。
繁殖方式
虾子花的繁殖方法为种子或压条繁殖
栽培技术
采种与种子处理
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摊放于通风处晾干,裂开后可得种子。鲜果出种率约为30%,每果有种子500-800粒,种子细小,千粒重0.01g,种子不宜在日光下暴晒,短期贮藏可用布袋装,长期贮藏应密封干藏或低温冷藏。
育苗
虾子花育苗可播种、扦插、分蘖、压条等方法,常以扦插繁殖为主。播种育苗,宜随采随播。种子细小,最好先在育苗托盘播种,装满细沙再播,播后覆盖细沙厚0.5cm左右,用喷雾器淋水,为防雨水冲刷,育苗托盘应放在塑料棚内,保持湿润,半个月后即开始发芽,发芽率为50%左右。2-3个月苗高10cm左右时,移入容器中培育1-2年,再移至圃地培育或种植。
扦插育苗一般多在早春2月进行,选择1-2年生的健壮枝条,剪成10cm长左右的插条,扦插于沙床中,深度以5-6cm为宜,扦插后要立即淋水。约1个月后开始生根,4个月后移到容器或圃地培育,1年后即可出圃种植。分蘖育苗,在春季叶芽萌动时进行,可将整丛苗挖起分株,每2-3株为一小丛,也可单株分出,从地里的萌芽条分出其中一部分小苗在苗圃地培育,大苗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种植。栽植后应注意浇水、施肥,加强管理,2-3年后又可分蘖繁殖。
压条育苗,在春季选用半木质化枝条,在枝条适当部位环剥2-4cm,涂抹上生根剂,用黄泥包住环剥部位,再用塑料薄膜包裹绑紧,保持适当的湿度。生根后应马上剪离母株,移入容器中或圃地培养。要及时剪下已生根的压条,时间太长会因水分供应不足而造成死亡。
种植
圃地应选择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整地挖坎,放足基肥,移栽后,淋定根水。移植后,第1年要除草、松土、施肥2次,以后每年1次。施肥以复混肥为主,春夏季适当增施些氮肥。虾子花园林应用多以密植成花带或单株球形栽植,作花带种植可采用1年生容器苗,高20-25cm,整平地后,按30cm×30cm密度栽植,栽植后保证水分供应,6个月后即可成型。若用于造形,宜圃地培育2-3年,经修剪后形成球径50cm再用于园林工程。修剪整形多在幼树时或花期前进行,随时摘去茎干下部的侧芽,以促使顶芽和上部枝条的生长,使其形成完整的树冠,在换叶期剪去徒长枝和阴生枝,以保持树冠的完美。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虾子花树冠呈伞状,姿态优美潇洒,花瓣红,枝叶茂密,盛花时满枝红艳状如落锅的红虾,成串悬挂,形态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适宜种植于庭园、公园、花坛、水滨等处。为园林绿化的重要观赏树种。
经济价值
虾子花全株含鞣质,可提制栲胶。
药用价值
虾子花的根可入药,具有活血止血,舒筋活络等功效,还可治疗痛经、咳血、痢疾、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等症状。虾子花的花干燥后可治痢疾、肝病、烫伤等。
参考资料
虾子花.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2 15:57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