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螯,汉语二级字,读作螯(áo),部首为虫,总笔画书为16笔,基本释义是节足动物的第一对脚。
释义
螯áo形声。字从敖,从虫,敖亦声。“敖”义为“抬高”、“抬升”。“敖”与“虫”联合起来表示“具有高节肢足的虫子”。本义:具有高节肢足的虫子(如螃蟹、螳螂等)。
朱宣咸中国画《滩头霜螯》。
词汇
螯足〈名〉节肢动物的第一对脚。足端两歧,开合如钳,可取食并作防卫之用 [chelae]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又如:螯胶(百足蟹所煮成的胶)
蟹,螃蟹[crab]。如:螯蟹(螃蟹)
古籍解释
唐韵》五劳切《韵会》牛刀切,𠀤音遨。《玉篇》车螯。《本草》其壳色紫,璀粲如玉,斑点如花,海人以火炙之,则壳开,取肉食之。《梁元帝·谢车螯启》车螯,味高食部,名陈物志。
又蟹螯。《韵会》大足,在首上如钺者。《大戴礼》蟹二螯八足,非蛇蛆之穴,无所寄托者,用心躁也。《晋书·毕卓传》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 通作敖。《荀子·劝学篇》蟹六跪二敖。 《说文》本作𧒥。《韵会》或作螯、𩪋。
参考资料
.汉典.
康熙字典.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30
目录
概述
释义
词汇
古籍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