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鼹鼠是啮齿目滨鼠科裸鼹鼠属哺乳动物。眼睛退化,极小;门牙很大,从嘴里突出伸到闭合的嘴唇前面;耳朵体外部分也很小;全身遍布稀疏的毛发;皮肤松弛,呈现粉色;四条腿又细又短;身体为管状。寿命约为28年。
简介
,属于哺乳动物,其身体中含有癌症的天然抗性物质,因此裸鼹鼠成为健康科学家们的最爱。裸鼹鼠产于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体小,重不过五六十克。它们在地下掘成复杂的隧道,中央宽阔处是它们的居室。每群裸鼹鼠有一只相当肥硕的王后和几只雄鼠。
种群分布
裸鼹鼠产于非洲肯尼亚、
埃塞俄比亚等地,体小,重不过五六十克。它们在地下掘成复杂的隧道,中央宽阔处是它们的居室。每群裸鼹鼠有一只相当肥硕的王后和几只雄鼠,其余无论雌雄均为工鼠。工鼠可能受王后尿中外激素的抑制而失去了生殖能力,它们的任务是采集食物(树根、菜根等),天冷时紧靠为王后保温,挖掘隧道等。所以,裸鼹鼠的社会和昆虫的社会十分相似,裸鼹鼠的这种社会结构在脊椎动物中可说是绝无仅有。这可能是“
趋同进化”的结果。
物种特征
裸鼹鼠其实并不全裸,在它们的身体两侧,从头到尾长着大约40根像猫的胡须一样的长毛。它们并不是皮毛的残余,而是对触觉极其敏感的触须,触动其中任何一根触须,都能让裸鼹鼠把头伸向刺激点。
裸鼹鼠终身生活在黑暗的地下,眼睛派不上用场,就是靠这些触须来辨认方向的:前进时,摆动头部,后退时,则摆动尾巴,都是为了让触须触摸到隧道壁,就像我们在黑暗的地道中用手扶着墙壁走一样。它们的眼睛高度退化,几乎完全丧失了视觉,大脑皮层中负责视觉的区域也大大减小,被改为用于感受触觉了。
裸鼹鼠是变温的冷血动物,在所有非洲
鼹形鼠中,裸鼹鼠是体型最小的。裸鼹鼠为什么变成
变温动物了呢,保持恒定体温的优势在于生理活动基本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
生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几乎完全丧失了视觉,仅依靠身体两侧的触须来辨认方向:缺氧耐受性是普通小鼠的6倍;长达30年以上的寿命;对癌症具有超级免疫力等。
在夜间和比较恶劣的天气都能出来活动,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觅食和寻偶。不过,裸鼹鼠生活在地下,和天气多变的地面相比,地下冬暖夏凉,温度变化不大,保持恒定体温就不那么重要了。
但是,同样在地下生活的其他十几种非洲
鼹形鼠都是恒温的,与裸鼹鼠的习性最接近的
达马拉兰鼹鼠也是恒温的。由于体积小的物体的表面积相对比较大,使得小动物的身体比大动物更容易丧失热量,要保持恒定的体温也就更加困难。
裸鼹鼠的身体体积(也即
产热总量)大约是
达马拉兰鼹鼠的2.0%,但是身体表面积却大约是达马拉兰鼹鼠的10%,这样,散热速度就是其2倍。裸鼹鼠如果要像
达马拉兰鼹鼠那样维持恒定的体温,就必须以2倍的速度加速产生体热的代谢过程,以增加体热的生产弥补体热的散失。
这就需要大量地摄入食物和氧气。但是裸鼹鼠的食物主要是低能量的块茎,而地下氧气又非常稀薄,为此要付出的代价太高昂了,所以还不如干脆就不再试图去维持恒定体温了,尽量降低
基础代谢率节省能量。裸鼹鼠的基础代谢率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低的,与爬行动物的相当。
近种区别
生态习性
哺乳动物和鸟类是恒温动物,能够让体温保持恒定,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裸鼹鼠虽然是哺乳动物,却基本丧失了这一功能。它们和冷血动物一样,主要通过与环境的热交换来调节体温:要升温,就跑到上层的洞穴,紧贴被太阳晒热的墙壁;要降温,就躲到寒冷的底层洞穴。它们有时也通过大家扎堆挤在一起来取暖。它们的皮肤为此变得裸露无毛,因为皮毛不仅不再能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反而会妨碍热交换。
在非洲
鼹形鼠中,裸鼹鼠所生活的地区是最热最干旱的,年降雨量平均只有200~400毫米,一年就集中下几天雨。鼹形鼠的主要食物——
块茎储存着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同样由于体积和表面积的比例关系,块茎越大,就越不容易失水干燥,因此干旱地区的植物倾向于制造少量但是大型的块茎,而不是众多的小块茎。越是干旱的地区,块茎会越大,但是数量也越稀少。有的块茎的重量能是裸鼹鼠体重的上千倍,碰巧挖到一个的话,一窝裸鼹鼠一年的口粮就全有了。
但是在地下乱挖地道,刚好碰上块茎的几率极低,而且只有下雨的那几天、土壤比较潮湿时才适宜挖地道,即便如此,挖地道也要耗去大量能量,是静止时的3~5倍。很可能挖了几天地道、
精疲力竭了也还一无所获。在如此严酷的条件下,独居的
鼹形鼠存活的机会极为渺茫,要提高生存机会,必须组织起来,分头去找食物,有谁碰巧找到了就一起分享。独居的鼹形鼠只生活在比较湿润的地区,而干旱地区的鼹形鼠都是社会性的,这并非偶然。
一群裸鼹鼠分头去找稀少的食物,当然是成员数量越多,找到食物的机会越大。但是成员数量多了,也意味着吃饭的嘴多了,找到的食物又会不够分了。既要增加个体数量,又不增加对食物的总需求量,那就要把每一个成员的饭量减小,也就是说,让它们的身体变小。
所以,进化的结果就是,社会成员的数量增加了,但是体型变小了。一窝裸鼹鼠平均有七、八十只,能多达300只,但是每只工鼠的体重只有大约30克。
达马拉兰鼹鼠的体重是裸鼹鼠的5倍,但是一窝成员的数量就少多了,平均有十几只,最多也就40只。
长寿之星
裸鼹鼠的寿命可达到30年,大概是其它鼠类动物寿命的十倍,它们从来不会出现身体恶化,直到死亡一直可以繁殖,并保持外貌和大脑组织不会衰老。英国
牛津大学威康信托中心的科学家表示,未来有一天裸鼹鼠基因将使人类实现延长寿命且保证旺盛的生殖能力。
人体93%基因与裸鼹鼠相同,因此科学家希望从科学角度解释裸鼹鼠的长寿之谜,我们将从延长的健康寿命中受益。科学家乔纳森-弗林特(Jonathan Flint)教授说:“身体衰老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我们人类如何延长寿命并没有难以逾越的条件限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人的寿命都达到了80岁或者90岁。
如果我们理解生物进化发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那么从理论上人类可以活到200岁。裸鼹鼠具有一些奇怪的特征,使科学家也无法解答。它们不单纯是一种冷血哺乳动物,它们可以随意地吃有毒植物,能够应对高温环境。而另一方面,它们的视力非常糟糕,生命的多数时间都是在地下洞穴中度过。
2011年英国
利物浦大学首次绘制出裸鼹鼠的基因结构图,希望理解是何种原因使它们保持如此健康长寿。研究负责人乔昂-马加赫伊斯(Joao Magalhaes)博士说:“裸鼹鼠具有奇特的免疫力,尤其是癌症,可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线索解释为什么一些动物更容易患病。我们希望将裸鼹鼠作为第一种能够抵御慢性衰老症的动物模型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实现人类长生不老。”
在2013年的nature杂志中,有报告指出裸鼹鼠体内富含高分子量的
透明质酸(High-molecular-mass hyaluronan,HA),含量是人类或其他鼠类的五倍以上,这种透明质酸使其细胞彼此间变得很敏感,一旦接触过紧则会停止分裂,其功能可以使裸鼹鼠具有抵抗癌症的功能,这种机制可能也是裸鼹鼠长寿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