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西北大学的下属学院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是西北大学的一个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一个主体,学院既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同时也承担本科专业人才和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是西北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又朝气蓬勃的院系之一。其前身是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也称马列主义教研部。马列主义教研部始建于1950年,时为西北大学政治课教学委员会。
历史沿革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马列主义教研部)。马列主义教研部始建于1950年,时为西北大学政治课教学委员会。1958年,政治课教学委员会下设的中国现代革命史、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四个教研组合并为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教师队伍得到加强。一些校领导和一批知名教授曾先后在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任职或任教,如刘端棻、张逊斌、郭绳武、张宣、张岂之、何炼成、刘承思、朱玉槐、李振民、李永森等。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工作拨乱反正,逐步走上正轨,1977年恢复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三个教研室建制,1978年正式成立政治理论系,1982年重新恢复马列主义教研室,1990年马列主义教研室改名为马列主义教研部。1993年,为适应社会对应用人才的需要,在马列主义教研部基础上成立了应用社会科学系,部系为一体,除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外,还先后设置有财政学、哲学、社会工作、国际政治等4个本科专业。2009年,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见的要求,应用社会科学系(马列主义教研部)获准成立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等5个教研部以及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2个系。学院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讲师2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已初步形成适合学院未来发展的师资队伍。
近十多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发展迅速,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学科,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点1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1个,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学、中国哲学、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等12个二级硕士点。现有本科生2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学院历来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借助优越、宽松、和谐的教学科研平台和先进的实验技术条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它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出版各类专著、译著和教材63部;发表论文53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学院硬件设施及相关配套齐全,学院资料室现有藏书3万余册,可供教师和学生借阅;先进的计算机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哲学与应用心理学实验室、社工实验室等可供师生使用。
对外交流
学院学术研究与交流气氛浓厚,多年来与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每年都有许多著名学者定期或不定期来学院举办学术讲座或参加学术研讨会,学院与省内外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美国、英国等国家志愿教学人员不定期前来学院从事专业外语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现任领导
院党委书记:马朝琦
院长:杨洪
教学副院长:王强
科研副院长:王永智
人才培养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社会各类组织机构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胜任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行政管理、社会公益、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社会改革实务与研究、社会新闻采编出版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并培养从事高等院校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与管理、社会开发项目的执行与评估、社会工作机构实务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要求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精神,接受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理论的系统教育,获得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晓一门外语;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研、教学、管理、新闻采编和具体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毕业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获得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
(2)系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获得基本的专业价值取向和操作技能。
(3)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获得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知识结构。
(4)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现实,具有运用创新思维方式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
(5)结合专业实习获得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沟通传播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课程结构:
专业主干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学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政策与法规、社会统计学、SPSS-社会统计软件应用与分析、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问题概论、社会行政管理、领导科学、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国防教育1学分,安排在第1学期;课程实习及社会实践5学分,随具体课程安排在第1、2、3学年;学年论文3学分,安排在第2、4、6学期;专业实习8学分,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毕业论文8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
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够159学分。其中全校通修课程53学分,学科平台课程33学分,学科方向课程15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2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20学分, 集中实践教学26学分.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哲学专业知识、较高的理论思维水平、创新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素质和才能的哲学专门人才。该专业人才能在理论研究机构,从事哲学和相关理论的科研工作,能在大中专院校从事哲学和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能在国家机构和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行政管理、理论宣传、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能在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机构的相关部门从事管理、企业文化、服务咨询等相关工作。
培养规格:
学习与掌握逻辑知识,具备严密的理论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哲学史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理论创新才能;学习和掌握哲学专门领域的知识,具有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广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
(2)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系统知识;
(3)具有哲学专门领域的基本知识;
(4)掌握哲学和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理论研究和创新才能;
(5)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具有解决问题的逻辑论证才能;
(6)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方案策划、组织协调和宣传表达等方面的才能。
课程结构
专业主干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研读、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名著研读、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名著研读、逻辑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美学、儒学研究、道学研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够159学分,其中全校通修课程53学分,学科平台课程31分,学科方向课程18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20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学位
机构简介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MSW)教育中心简介
社会工作是专门研究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务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型综合学科,它是现阶段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社会工作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帮助陷入各种困境的群体,帮助农民工、儿童和青少年、老年、妇女等弱势群体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使社会更加公平、有序、和谐的新学科。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实现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09年我国决定开展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育。我院成为全国首批33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2010年开始招生。
近10年的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和社会学硕士点的艰难创建历程,为我院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主动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学学会和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加强学术交流与联系,积极承办全国性和西北地区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大大提高了学科建设水平。通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强化和提升本学科人才的学科意识与素养,已经培育出一支观念新、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优良的专业师资队伍。与此同时,我院还将与相关的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和NGO组织密切合作,聘请一批资深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专家与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社会工作者担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兼职教师和实习督导。
围绕本学科硕士点建设,我院制定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确立了“立足西部,兴学报国、扶贫助困、服务桑梓”的办学宗旨,凝炼了三个具有本土特色的专业学科方向和MSW培养方向,即:西部扶贫与发展社会工作、西部社区社会工作、社会项目管理与评估。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旨在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其它社会福利部门、社会团体、NGO、NPO和基层社区的管理工作,可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是我院的一个独立(直属)教研单位,具体负责MSW研究生的招生、教学管理、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工作。院长陈国庆兼任我院MSW教育中心主任。
未来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将继续秉承“公诚勤朴”的校训,坚持与时俱进,团结一致,以更高的热情、更高的标准投身于教学科研事业中,为促进学院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8 14:5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