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西堤,是
颐和园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西堤上也共计有六座有名字的桥。就连
苏堤沿岸种的
柳树也复制到了昆明湖的西堤。还有十九株当年的柳树依然在景色妖娆的西堤。但不一样的是苏堤是笔直的,而西堤是
蜿蜒曲折的。
人文历史
颐和园的前身
清漪园位于北京城西北,距
紫禁城约十五公里。在园林诞生之前的几百年间,这里原是一片湿地,湿地北面有座山叫瓮山,山前的小湖叫
瓮山泊,后改名为西湖。
公元1749年,清
乾隆十四年初冬,成千上万民工来到瓮山西湖,他们将西湖进行了清淤、疏浚、扩大。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春,乾隆将整治后的西湖命名为昆明湖。从此,昆明湖成为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
在瓮山
西湖疏浚开始那年,宫廷画师
董邦达曾经奉旨南下杭州,绘制了一幅西湖景色全景图。后来,乾隆下江南时,就随身携带这张西湖全景图。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曾六下江南,而其中三次是在清漪园建设中。至此可知,乾隆是早有预谋、有目的、有组织地将江南各地,特别
苏杭地区的园林特色复制到清漪园。而西堤正是最好的印证。杭州西湖上有
苏堤,昆明湖上就建了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西堤上也建了六座桥。就连苏堤沿岸种的柳树也复制到了昆明湖的西堤。还有十九株当年的柳树依然在景色妖娆的西堤。但不一样的是苏堤是笔直的,而西堤是
蜿蜒曲折的。在
西堤六桥间的
柳桥和
练桥之间还建有取
范仲淹《
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另外西堤身处北方园林中的,因四季分明的变幻,使得景色更加引人入胜。
西堤虽是当年乾隆皇帝仿西湖苏堤而建,但决不是一味的模仿。可以说乾隆只是借用了苏堤的理念。苏堤的修建,当年更注重的是水利的建设。而西堤的
侧重点却是
清漪园整体
园林建设的一部分,更注重的是景观。如果说昆明湖北岸万寿山的
佛香阁等建筑代表的是皇家气派,那么西堤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百姓情趣。这可能是皇宫内整天不苟言笑的缛礼烦仪太多,一道西堤,不出宫即可感受百姓之乐,放松心境,真可谓用心良苦。西堤的景致是需要慢慢品的。品四季(
春夏秋冬)春花、夏荷、秋柳、冬枝。品四时(朝午夕夜)朝霞、午雪、夕阳、夜月。品四候(风雨雪雾)
风桥、雨湖、雪亭、雾船。品四景(湖山塔桥)湖光、山色、塔影、桥韵。四季不同,赏春花,观夏荷,看秋柳,品冬枝。西堤的植物在大自然的孕育下展现不同的韵律。而四候的风雨雪雾与四时的朝午夕夜,相叠加又将在四季中展现其更深的景致。湖光、山色、塔影、桥韵。这景致可谓一年四季,季季不同。一季三月,月月不同。一月三十日,日日不同。一日二十四时,时时不同。古人云:未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记实写景之古韵,在西堤的风花雪月中都能得到现实的印证。春夏之燕鸣呢喃,
仲秋之蝉声一片,湖水之拍岸微澜,北风之呼啸吹柳。
朝阳之金波涟漪,晚霞之彩练当空。眼观耳闻鼻嗅,极尽赏心悦目。
山环水绕,山水相依,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秀。
西堤一带湖中荷花堤边柳,碧波轻摇荡绿舟。因自然景色开阔,将园外
玉泉山秀丽的西山山形与玉泉山的玉峰塔、妙高塔摄为
园景的组成部分,使得园外之景和园内的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这是
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典范。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昆明湖的项链,而堤上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的
六桥,犹如项链上璀璨的钻石。这条项链随着四季四时的变化而变换着斑斓的色彩。
西堤上有六座桥。从离北如意门最近的
界湖桥开始,依次是
豳风桥、
玉带桥、
镜桥、练桥和柳桥。六桥造型各异,除界湖桥和玉带桥余四桥都是
亭桥。
界湖桥。因处内外湖分界处而得名。界湖桥上的亭子于1860年被
英法联军烧毁,现只剩
桥身。
豳风桥。桥亭为长方形,重檐四坡顶,是一座屋桥。
清漪园时称“桑苎桥”。今名,取自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豳风》。以“桑苎”或“豳风”为
桥名都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新旧两个桥名都是与农业有关的,桥的西边还有
耕织图、机织房、络丝房、水村居一组模仿江南农村景色的景点。
豳风桥周围尚存活着少量百年以上的桑树,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豳风桥的桥身与
界湖桥的桥身相比,除尺寸略小外,
桥洞的造型也稍有不同,中间的桥洞为方形、两边为圆形。桥洞有调节湖水的作用,中间宽大的桥洞下还可穿行小船。桥体形态及所处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夏季早上在此处看朝阳从佛香阁慢慢升起过程,异常美妙。
玉带桥。西堤上唯一的石桥,由
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桥栏
望柱上雕有各式云中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玉带桥拱高而薄,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形若玉带。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
玉泉山的通道。洁白的,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
艺术才能的半圆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
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皱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它是
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此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玉带桥的造型具有我国
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特色。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石和
汉白玉雕砌,洁白如玉,宛如玉带,故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
水口。也是帝后乘船至
玉泉山的通道。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如今,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镜桥桥名镜桥之名出自唐代诗人
李太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桥上是一座八角重檐的亭子。
游西堤,如入景中画,画
中景。不知是在景中看画还是在画中看景。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不可瞻前而不顾后,亦不可顾左而不顾右。
颐和园的园林景色,只一道西堤便可见一斑。但作为世界人类
文化遗产,这是乾隆爷当年即便是有预谋、有目的、有组织也想象不到的。
旅游信息
每日:6:30时开门,18时止票,20时关门。
门票:20元(淡季),30元(旺季),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凭本人
老年优待证游览公园免收
门票费(不含园中园,大型活动期间除外),非京籍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持本人老年优待证享受
半价门票,残疾人免收门票。颐和园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旺季票价。
交通路线:
南如意门:公交74、374路;
西门:公交469、539路;
北如意门:地铁4号线至北宫门进入或步行至北如意门。
新建宫门:437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