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
陕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位于西安市碑林区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内,大部分建筑建于1955至1958年,设计师为郑贤荣、华冠球等,建筑群的设计、施工及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西迁精神”的见证与传承。
历史沿革
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西迁
1955年10月,西安校区开工兴建,当时有来自全国的八支建设队伍同时展开施工,迁至西安的师生也踊跃参加建校劳动。
1956年,“大树”西迁“第一楼”——西安交通大学中心楼建成;同年,满载交大师生员工的专列由上海驶往西安,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学校建设和教育科研工作,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
1956年9月10日,交大内迁的第一届学生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开学典礼后,首批4000名西迁学生就先后在中心楼内开始上课。学校没有因为迁校而晚开一天学、迟上一门课、少做一个实验。这是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历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1959年,主楼群建设成功,同年学校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
2014年6月9日,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被列为陕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12月,被列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建筑格局
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包括中心一楼、理科楼、东一楼、东三楼、东五号楼、逸夫科学馆、中心三楼、北东二楼、南东二楼、南西二楼及其外延10米内的区域,是中轴对称的围合式布局,建筑以3—4层为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03306平方米。
主楼群的建设采用了简洁的“中苏风格”——青砖墙体和“人字形”机制红瓦坡屋顶。设计师在整体规划时还因循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手法:中心楼总平面呈布局严谨的对称格局,中心大楼沿中轴线向南为图书馆,馆的左右两侧分别为运动场和实习工厂,再往南为学生生活区,北校门、中心楼和图书馆等重要建筑均沿南北中轴线布置。建筑群的设计、施工及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物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建于迁校之初,一代又一代学子曾在这里学习、科研,它见证了学校的西迁,也见证了学校的成长和发展。中心楼既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也是主要的教学楼。西迁时,中心二楼和中心三楼的大教室是全校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的授课场所。在那个时代,办学空间有限,很多教师就把实验室搬到了这座楼上。西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当时就经常在中心楼内指导学生们做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对于研究陕西省乃至中国的教育史、科技史有着重要意义。西安交通大学十分重视对建校之初楼体建筑的保护和维修工作,对其中部分楼体建筑进行过抗震加固。主楼群内楼体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风格鲜明,成为众多纪录片、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在此处取景的影视有《西京故事》《平凡的世界》等。
参考资料
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2 17: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