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学院
中国西藏自治区公办高校
西藏农牧学院(Xizang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University),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西藏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办学历史
艰苦创业
1957年,筹办西藏公学,校址位于陕西咸阳
1958年9月15日,正式开学,主要为西藏地区培养民族干部,以学习政治、文化为主。
1965年7月,改建为西藏民族学院。
1966年,学院停止招生。
1970年,自治区撤销西藏民族学院。
1971年5月16日,西藏自治区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发出“关于恢复西藏民族学院若干问题纪要”,决定正式恢复以前撤消的西藏民族学院,并决定将校址从陕西迁回西藏;同年7月,西藏民族学院党委成立了“西藏民院迁址筹建处”。9月,在西藏林芝县八一新村选定校址;同年10月,西藏民族学院农牧系教职工首先从咸阳搬迁到筹建处。
1972年5月3日,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了“西藏民院总体规划”。学校设预科、政治、藏文、农学、畜牧兽医、卫生、财会、机电八个专业,并建设为教学服务的机电、化肥、制药、木工、铁工、农场、牧场、卫生所、兽医门诊九个附属机构。
1973年5月,校舍房建工程正式开工。
1974年12月3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西藏民院继续在陕西咸阳办学,西藏林芝筹建处改为“西藏民院林芝分院”,属地级事业建制,并于当月任命组建了分院党委。
1975年,西藏民族学院机电系的教职工也搬迁到达筹建处,从陕西转入技工专业班一个40人,农业会计大专班一个14人、商业会计大专班一个30人,会计班一个14人。至此,计划搬迁的西藏民族学院有关专业转移完毕。
巩固发展
1978年4月27日,自治区决定西藏民族学院不再迁校,仍留陕西咸阳;经国务院批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改为西藏农牧学院;同年9月4日,学院召开成立大会,成为西藏的一所高等理工农业院校。
1979年,学院自己动手设计施工建造了教学实习水电站。
1980年,西藏农牧学院设有四个系,八个专业:农学系:农学,植物保护;畜牧兽医系:畜牧,兽医;林学系:林业,果树(三年制);农机水电系:农业机械,水电。
1985年,学院根据西藏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了“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方向,重新调整了专业设置,将农机水电系改为水电系,撤消财会系,将预科部改为基础教育部。
198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国家农牧渔业部、林业部、水利电力部和西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对口援助西藏农牧学院办学。
1991年,原国家农牧渔业部投资修建的干部培训中心落成。
豪迈劲歌
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临西藏实地考察,提出了“重点支持西藏大学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自治区决定将西藏农牧学院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并于同年9月举行了西藏大学农学院的挂牌仪式。
2005年,西藏大学农学院拥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对系部及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原有农学、林学、畜牧兽医、水利电力工程4个系的所属专业重新布局,调整为植物科学技术系、动物科学技术系、资源与环境系、水利电力与土木工程系等4个系,并将物理、化学和计算机3个教研室调整到基础教育部,成立公共教学部。
2007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2010年,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学院将原有的系部升级为二级学院,并调整更名为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和食品科学学院。
201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建校,恢复为西藏农牧学院。
2020年11月16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1年9月26日,被认定为“2021年度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0月,学校与南京农业大学双方举行座谈并签订“十四五”期间战略合作协议,为两校共建“动物消化道营养联合重点实验室”揭牌。
2023年7月,拟申报设置为本科层次学校,申请建校名称为“西藏农牧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教学科研单位9个,开设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有教职工568人(含援藏干部9人、博士服务团成员2人),专任教师457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185人,占40.4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13人,占68.49%,其中博士学位61人,占13.35%。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农业部牦牛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自治区政府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教学名师6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农学、林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有“新工科”建设项目7个、“新农科”建设项目5个、“新文科”建设项目2个。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55个,教学实验室65个。建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示范基地、自治区级林芝藏猪农业科技园区、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多个基地和园区。
截至2023年11月,该校学生在全国竞赛、学科竞赛中获奖190余项,尤其是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荣获全国第一届华维杯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铜奖各1项,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各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实行开放办学。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大批援藏干部到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内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学术会议,有力推进了学校发展。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十四五”以来,获国家级、省部级等立项资助课题303个,到位经费13899余万元,皆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原生态领域,“特色农业”和“产学研结合”特征明显。成功申报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经费2745万元,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经费260万元;国家自然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4项,经费共计474万元;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0项,经费共计657.91万元;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聘用人员项目2项,经费共计560万元;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1项,经费195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其中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承担“林芝山地沟口藏猪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隆子黑青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班戈县畜牧业综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西藏自治区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西藏自治区中(藏)药资源普查”等项目。深度参与青稞增产、牦牛育肥、藏猪产业发展、藏药材驯化育种、藜麦推广、茶叶种植、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那曲植树、巨柏移植、中药栽培、牦牛常发传染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西藏青稞病虫害生态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畜禽疫病防治、特色林果资源利用、古树名木调查、高寒草地恢复等重点项目。学校专家执笔起草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藏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林芝地区藏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度)》《西藏自治区藏猪产业发展规划》。藏猪研究中心于2020年成功克隆出西藏第一例体细胞克隆藏猪。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平台12个,其中国家野外观测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观测站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6个。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西藏农牧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6.2万册,建有完备的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有电子图书145万种。
高原农业》,2017年10月创刊,主要刊登高原农业、畜牧业、林业、农业水利水电、生态、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和新动态,具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科研论文,是一本介绍高原农业科研及推广方面的学术性期刊。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广出审[2017]6374号)2017年8月8日正式批复,由西藏农牧学院主办的《高原农业》(前身为西藏农牧学院学报)正式创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4—1066/S,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 2096—4781。期刊性质为汉文,双月刊,每期100个左右版面,16开,公开向国内发行。
所获荣誉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由图案和文字两大部分组成,以代表农业的绿色为标识主体色调,具有鲜明的农牧色彩,使外界看到标志便一目了然。图案是该校中文简称“藏农”的首字母“Z”和“N”,提炼了该校“博学为农,精业兴藏”校训文化。校名以汉字和藏文构成,体现出了学校办学地理位置和民族团结,表达出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的伟大愿景。中文名称与年份字式“1958”相结合体现学院成立的历史时期,藏文全程体现学院立足于西藏,培育农牧类人才,服务西藏、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精神文化
博学为农,精业兴藏
学校倡导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倡导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倡导辛勤劳动、精通业务、服务西藏。
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风尚,倡导广大师生在求学创业过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汇聚各族师生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西藏农牧学院.
现任领导.西藏农牧学院.
历史沿革.西藏农牧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9 08:23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