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
浊水溪冲积夹带大量泥沙并在下游淤积影响,西螺地区的土壤特别肥沃,再加上浊水溪灌溉的便利,与
西螺大桥同享盛名的西螺,是一个典型的
农业小城,民风淳朴,尽管工商业较不普及,但也因此免除了工业污染的困扰,在辛勤的农民打拼下,营造出一个宁静、纯朴与秀丽的世外桃源。
西螺是个好地方,它有良好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丰富的特色物产,这是很多乡镇无法匹敌的。但这些年来比起其他地区,西螺明显落后,归咎原因:对外,缺乏整体行销的观念;对内,我们的产业文化未能更深厚的扎根,因而未能顺将西螺推上全台观光文化产业的列车上,这些都是西螺未来需要努力的。
西螺早先为先住民
平埔族在此定居生活,为巴布萨 Babuzak族之 SaiLei部落,漳人称之西螺,荷人记为 Soeran,后遂以之为名。西螺即清代之西螺堡,乾隆中叶隶属
彰化县,光绪十三年 (一八八七年 )台湾建省,增设云林县,西螺则划规云林县斗六厅管辖。日据时代西螺再遭改制,隶属嘉义厅西螺支厅西螺堡。一九四五年后,台南州改为台南县,西螺仍属台南县所辖,一九五○年又改隶云林县迄今。
嘉南平原,因优异的地理条件,培养出这块肥沃土地,让西螺农业发展得天独厚,不但西螺米、西螺酱油等地方特产全台知名,西螺的果菜市场也是全台交易量最大的市场。订定契约,聘请专家提供技术,由农家专注栽培,并以先进的设备,鲜谷的储存、烘干、碾制到包装,均以电脑控制,低温保鲜,一贯作业完成,整体提升新鲜度与产品精致化,低温控管,甚至
米糠也能完整保留食米的营养与原味。
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下成立契作专业区,从育种、栽培至
田间管理,合理化施肥、定期检测、依循标准化耕种,详实记录过程,建立生产履历制度,取得消费者信赖,安心食用。配合推动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及”乐活农业”为三大
施政主轴,秉持”消费者的安全,是生产者的责任”之理念,提供消费者新鲜、健康与安全之农渔
畜产品,让台湾产业能永续经营,守护消费者的健康,然而迈向国际市场。
酿制酱油在西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水质、温度和湿度是酱油酿造的重要条件,而西螺在这三方面都得天独厚,再加上独特的传统酿造方法,便成就了今日台湾的”酱油王国”一西螺酱油,气味芳香甘醇,色泽红褐,具有黏稠性,风味特佳。
西螺镇是台湾最重要的蔬菜专业生产区,全台有三分之一的蔬菜在这个小镇的果菜公司交易,其供应量直接影响蔬菜行情。西螺地区是主要蔬菜产地,西螺镇蔬菜的种植,是属专业生产区。西螺镇由农会辅导推广的网式蔬菜专业区,就有五百多公顷,这种技术性的栽培方式,不但可降低农民因雨害、虫害所带来的损失,其所生产的蔬菜也较嫩,品质较好,因而普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地方产业更积极推广
有机蔬菜栽培,希望让民众能享用到更健康的新鲜蔬菜。
近年来
健康食品大行其道,其中占首位的即是此种豆类制品,西螺的水质富含石灰质,在制作豆皮时易于凝结,且结出来的皮结实,薄又重,斤两够,嚼感佳,易于做成各式加工品;另外因西螺是稻谷之乡,矿米厂多,粗糠是制造豆皮的最廉价燃料,取得容易,如此本轻利多,所以豆皮便自然发展成西螺的特产之一。
浊水溪从上游带来的褐黑色土壤黏性高,合浊水灌溉,便产出了浊水米。西螺镇位于台湾第一大溪流浊水溪中游南岸,浊水溪沿岸土壤虽然肥沃,可是以前经常会泛滥成灾,以致南北两岸都呈现田园零落、人烟稀少的萧条景象,惟独西螺地区例外,不但人口密集,且是该溪沿岸绝无仅有的一个
小城镇。因为西螺是浊水溪流域中土质最好的地区,所生产的稻米,不但香且 Q,在日据时代,连日本天皇都指定要吃台湾的西螺米,可见其受喜爱的程度。
台湾是典型的海岛型经济,
经济发展高度仰赖对外贸易,为了不使台湾产业竞争力逐渐流失,西螺镇近年来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参与办理农产品交易会,充分展示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成果和拓展两岸农产品交易平台及市场,加速促进
现代农业发展,不仅可使两岸经贸关系改善,亦将提供经济活络等等。台湾的农特产品一直是陆客非常喜爱的礼品及纪念品,以我们这几年接待及带团的经验,除了电子品以外,大陆客人最喜欢买回去的就是农特产品,尤其是经过解说让陆客了解我们产品的特点后,成交的机率很高。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讲的让客人心动,那么客人就会买的让我们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