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止山
印度南部的一座山脉
西高止山脉是印度南部的一座山脉,位于德干高原的西部,呈南北走向,长度约1600公里,海拔平均为900米。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西高止山脉
Western Ghats
入选时间:2012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ix)(x)
地理位置:N8 31 47 E77 14 59
遗产编号:1342rev
遗产描述
西高止山脉西是印度南部的一座山脉,位于德干高原的西部,是世界公认的八大“最热门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
西高止山脉(印度)比喜马拉雅山脉更古老,它反映了具有独特生物物理过程和生态过程的地貌特征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遗址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到印度季风气候模式,在缓和该地区的热带气候的同时,也是展现我们这个星球的季风系统最佳例证之一。这一遗址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极高并且拥有大量特有物种。它是世界公认的八大“最热门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遗址内的森林,包括一些全球各地的非赤道热带常绿林的优秀代表,是至少325种全球濒危植物、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家园。
201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x)(x),西高止山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委员会评价
西高止山脉比喜马拉雅山脉更古老,它反映了具有独特生物物理过程和生态过程的地貌特征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遗址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到印度季风气候模式,在缓和该地区的热带气候的同时,也是展现我们这个星球的季风系统最佳例证之一。这一遗址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极高并且拥有大量特有物种。它是世界公认的八大“最热门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遗址内的森林,包括一些全球各地的非赤道热带常绿林的优秀代表,是至少325种全球濒危植物、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家园。
遗产介绍
高止山脉Ghats 名称源於印地语「加特」(ghat),意即「登岸阶梯」或「山口」。是印度南部的一座山脉,指印度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的东、西边缘山地。东、西高止山分别与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岸平行伸延,沿岸有狭长平原。东高止山包括几个互不相连的丘陵,平均海拔约600公尺(2,000呎),高峰达1,200公尺(4,000呎)以上。克里希纳(Krishna)河与哥达瓦里(Godavari)河在其间切出宽160公里(100哩)的缺口而注入孟加拉湾。山坡有稀疏森林。
特殊的地理环境
西高止山脉是印度德干高原的西缘山脉,呈南北走向,大体与阿拉伯海岸平行。纵穿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北起塔普蒂河,南至尼尔吉里丘陵与东高止山相会合,继续南行,止于科摩林丘陵,长约1,280公里,平均海拔1000—1500米,最高点阿奈穆迪峰,海拔2695米。西高止山为断崖,西坡陡立,多深切山溪。西临海岸平原,地势陡峻,且当季风之冲,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南部发育为热带雨林,成为重要的热带作物和茶树种植地带。东接德干高原,坡度平缓,雨量显著减少,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有山口多处,为东西间交通孔道。
西高止山脉的最高峰是Anai Mudi,海拔2695米,位于喀拉拉邦。另外还有:
在北段(马哈拉施特拉邦):Kalsubai 1646 米、Harishchandragarh 1424米和Mahabaleshwar 1438 m。
在中段(卡纳塔克邦西南部):Kudremukh 1862 米、Mullayanagiri 1925 米。
在南部,西高止山脉的南与其他小的山脉相连,特别是泰米尔纳德邦西北部的尼尔吉里丘陵。这些小山脉和丘陵与东高止山脉相连接,起到野生动物走廊的作用,通过此走廊,大象动物可以在西边和西边的山脉之间自由穿梭。
丰富的生物物种
西高止山脉是世界公认的八大“最热门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遗址内的森林,包括一些全球各地非赤道热带常绿林的优秀代表,是至少325中全球濒危植物、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家园。
西高止山脉的植物产品包括竹竿、Maratha树皮、Chillar树皮、藤黄果(bhirand)等。椰树广泛分布于除高地之外的地区。落叶乔木有南洋榄仁、柚木、婆罗双树、腰果树、芒果树等。水果有菠萝蜜、芒果、菠萝、黑莓等。
西高止山脉的热带雨林中有大象、野牛、狐狸、野猪、候鸟等动物,鸟类有红喉黄鹎(黑冠黄鹎的一种)、翠鸟、鹩哥、鹦鹉等。沿海和河流中有各种鱼类,常见包括蟹、虾、龙虾、水母、牡蛎、鲶鱼等。蛇的数量很多,对控制啮齿类的繁殖起到了一定作用。
紫蛙
最值得骄傲的是生活在这里的珍惜物种,有的是世界上少有的。如西高止山鼻蛙(也被叫做紫色挖掘青蛙),它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佛郎机·博叙和印度热带植物园和研究院的S·D·比朱于2003年在该地区发现的。这是自1926年之后发现的蛙类的第一个新科,因这种蛙独特的尖鼻子而得名;翻译成中文就是鼻蛙,种名是西高止山的另一个称呼。紫蛙的身体肥壮,四肢以无尾目生物的典型方式张开。与其他的大多数蛙相比,紫蛙的头部较小,鼻部较尖。成年体呈紫灰色,雄性的长度只有雌性的三分之一。 其正模标本由鼻部至尾部的长度为7厘米(2.8英寸),其幼年体在1917年由尼尔森·安南戴尔和C·R·那拉扬·拉奥描述,他们发现这种蝌蚪有用以在激流中固定身形的口吸盘。因为与紫蛙幼体一起生活的某些鱼类也有同样的吸盘,这种现象被认为属于趋同进化。
早期科学家认为这种蛙只分布于西高止山脉的巴尔卡德山口,后来有证据显示在山口的北部也有紫蛙存在。 实际上这种蛙已被认为广泛分布于西高止由南至北的各个地区。
环境威胁
由于当地农业的扩展,使当地的原始森林缩减至原来的10%,被开发成为农地。当地的原生动物因此被危及,如:眼镜王蛇,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参考资料
Western Ghats./whc.unesco.org/en/list/1342.
世界自然遗产——西高止山脉./www.71.cn/2015/0205/781231.shtml.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11:15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遗产描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