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法是观想真理之方法,为佛教一般之实践法门。类似用语有观、修观、观念、观想、观行、观察、观门等,总称观法。观,梵语vipas/yana^,音译毗钵舍那,意即以智慧专心观想佛或法等特定对象,而致力于证悟。例如日想观、月轮观、九想观等,皆是心中有一具体之对象来作观,为初步之观法。后更进一步透过此类具象而观想深奥之教义或佛教哲理。
诸宗派观法
诸经论对于观之论述甚多,如大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修行道地经、禅要经、内身观章句经、法观经、身观经、禅秘要法经、
坐禅三昧经、菩萨诃色欲法经、禅法要解、
思惟略要法、
达摩多罗禅经、五门禅经要用法等,皆阐释观法。观之种类繁多,方法、目的亦各异,兹列举较具代表性之观法于下:
(一)原始佛教所强调有关
四谛、十二因缘等之观法,如观四谛,称四谛观;观十二因缘,称十二因缘观;观入出息,称数息观;观身不净,称
不净观;观诸行无常,称无常观;观诸法无我,称无我观;观四非常,称非常观;观五停心,称五停心观;观
四念处,称四念处观。
(二)分析色、心诸法为空之观法,于小乘方面,如观空,称空观;观生空,称生空观;观法空,称法空观;析色为空,称
析空观。于大乘方面,如体达诸法当体即空,称
体空观;观胜义皆空,称胜义皆空观。
(三)
天台宗关于空、假、中
三谛之观法,如观假,称假观;观由假入空,称二谛观;观由空入假,称平等观;观
中道第一义谛,称
中道观;次第修三观,称次第观;于一心观三谛,称
一心三观。
(四)
华严宗有关诸法实相之观法,如观实相,称实相观;观四法界,称
四法界观。
(五)
法相宗有关三界唯心之观法,如观五重唯识,称
五重唯识观。
(六)
三论宗之重要观法,如观八不中道,称八不中道观。
(七)
真言宗之重要观法,如观净菩提心之五相,称
五相成身观;观阿字,称
阿字观。
(八)
净土宗之重要观法,如观月轮,称月轮观;观水,称水想观;观净土之地,称地观;观华座,称华座观;观像,称像观;观佛之真身,称真身观;观应身,称应身观;观身之总相,称总相观;观别相,称别相观。
大乘禅修者
所修诸观法
其说大乘禅观者,以《
思惟略要法》最易明了;此书谓初入禅解法空者,应先修诸观;试举其例于次︰‘佛在恒水边坐禅。有一多闻比丘,自怪无所得,而问于佛。佛言︰“取恒河水中小石,以君迟水净洗。”比丘如教。佛问︰“恒河水多?君迟水多?”答︰“不可为喻也。”佛言︰“不以指洗,虽多无用也。行者当勤精进,用智定指,洗除心垢;若不如是,不能离法也。”’此即言多闻无益,当先修观以除心垢;否则不能离于迷惑。
(一)四无量观法︰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即以爱念一切众生视为平等而救济之,为其观法;于亲,于怨,于非亲非怨三种人,毫无间隔;于一切众生,忍辱不嗔,谓之众生忍;进而得法忍;法忍云者,所谓诸法不生不灭,毕竟空相是也;能信受是法忍,则谓之无生忍。四无量心中之慈悲喜舍四心︰慈心者,与众生以乐之心也;悲心者,拔众生之苦之心也;喜心者,见众生之离苦得乐,相与共喜之同情心也;舍心者,于一切众生,无爱憎之别分,一视同仁,达于同体之谓也。
(二)不净观法︰贪欲、嗔恚、愚痴三者,迷之根本也;欲断贪欲,则观我身不净可厌;贪欲既去,则嗔恚愚痴自随之而去;例如破竹,初节最难。
(三)白骨观法︰白骨观者,除去吾身皮血筋肉,而观骨骨相拄成一骨人;既见骨人;当观骨人之中,其心生灭相续,如线穿珠。复观外人之身,一切如是。此观可入初禅。
(四)观佛三昧法︰此即念佛观之初步;盖众生罪恶,自过去世以来,积罪重重;初入禅定,若有困难时,则诚心念佛,当为佛所护念,心自不乱。所谓︰‘令无量劫重罪微薄,得至禅定;至心念佛,佛亦念之;如人为王所念,怨家债主不敢侵近;念佛之人,诸余恶法,不来搅乱。’即此意也。其观佛法,先就佛像自顶至足、自足至顶观之;终至闭目开目,常了然如见像在眼前而修行之。
(五)生身观法︰此法较前之念佛观更进一层;前所观者为佛像,此则观佛之生身,如观佛坐菩提树下成道;或鹿野园之初转法轮;或灵山会上为大众说般若法诸状态是也。
(六)法身观法︰此为观佛之功德;既于空中见佛之生身,当因生身观内法身;法身云者,对佛之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无量善业、诸无形之力以为观者也。观生身而后观法身,譬如先念金瓶,而后念瓶内之摩尼宝珠也。
(七)十方诸佛观法︰先观东方,廓然明净,无山无河,唯见一佛,结跏趺坐,举手说法;一佛化十佛,十佛遂化百千佛、无数佛;现其微妙之相,光光相接。更自东南而南方、西南方、西方、西北方、北方、东北方、上下方,顺次环观,终见十方八面皆佛。闻佛说法,疑网尽消,得无生忍;若宿罪深者,不获见诸佛时;须一日一夜六时忏悔、随喜、劝请,当能见之。
(八)观无量寿佛法︰愿往生无量寿佛之极乐国者,修此无量寿佛观。其修法,依利根钝根而有区别︰利根之人,先观空中大放光明,晃然于空净之中,得见无量寿佛;钝根之人,则观人额上除去皮肉之赤骨;复观此骨一方寸中,变为纯白,洁如珂雪;更观其身体,总成白骨,亦洁如珂雪;且观其骨身成琉璃光色,此琉璃骨身,放白光,光明遍满世界;光明之外,不见一物;乃于光中,观无量寿佛,如紫金山,西向结跏趺坐。
(九)诸法实相观法︰一切诸法,皆因缘所生,毕竟空相;以此为观,谓之甚深清净观;对此空之诸法,虽起种种烦恼;但烦恼不由内生,由外缘而起;烦恼亦不由外起,盖所谓外者,元来空相也;求诸内外,则烦恼不过迷影不已;此观名之曰淫怒痴实相观;淫怒痴即贪嗔痴,三毒无相,故名之曰实相;精心思惟,了得实相本不生者,名得无生法忍。此诸法实相观,亦与前观无量寿佛法欲生极乐国者所观相同,故云‘观诸法毕竟空相;于众生常兴大悲;所有善本,尽以回向;愿生无量寿佛国,便得往生’是也。
(十)法华三昧观法︰此以《法华经》〈见宝塔品〉为观者。所说释迦佛与多宝如来坐七宝塔中;以十方分身化佛,遍满众生国土之中;欲证实法,出其舌相;音声遍满十方世界,宣说《法华经》,惟一大乘,无二无三,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习如是观者,即得禅定;名曰一心精进如说修行正忆念法华经。
补充信息
又观与止(梵s/amatha ,奢摩他,即心凝定于一对境,并屏息想念之功夫)相对,唯中道观虽亦称为观,然其为止观双运,即合于舍(梵upeks!a^ ,优毕叉)之义;故上述诸观虽概称为毗钵舍那,然中道观则有不同之义。
又被观之对境,称观境;作观之智慧,称观智或观慧;思惟真理而解了其意,谓之观解;观诸法无碍而达其三谛圆融不思议之妙理,谓之观达。
此外,天台宗所说之观,有‘一念三千’、‘一心三观’等,即观自心之本性,故又称观心;华严宗以观为通入悟境之道,故称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