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忠肃公翱事》是明代崔铣所著的《
洹词》卷五《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中的节选“拒婿调迁”和“珠还原主”两则故事,表现了
王翱公正无私、
廉洁自持的性格品德。
原文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
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解题
本文原题为《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节录后两事,选自《
洹词》卷五。因作者家乡安阳有洹水(又名安阳河),故取为书名。《洹词》主要收集了作者所写的序、记、墓志铭、书信、杂感、短论等。王忠肃公翱(áo),即王翱(1384—1467),明代前期大臣,字九皋,盐山(今河北省盐山县)人。永乐进士。历官御史,右都御史、提督辽东军务、总督两广军务、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等。在惩贪、辨诬、守土等方面,都颇有政绩,为人“刚正廉直,忧国奉公,忘情恩怨”,故死后谥号“忠肃”。公,对尊长或平辈男子的敬称。
单句
公一女:指王翱。
嫁为畿辅某官某妻。畿辅: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畿,古代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辅,亦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如汉朝京城之外有京兆尹、左冯翊、
右扶风三政区,称
三辅。某官某:作什么官的某人。某,前一个代官职,后一个代其人姓名。《明史·王翱传》云:“婿贾杰官
近畿”。○从公女启笔。公只有“一女”,暗示其身娇;点出婿为畿辅之官,则为其图谋迁京一事伏笔。
公夫人甚爱女,○“甚爱”,因“一女”之故,更见女娇,公夫人必千方百计满足其要求,为下文“迎女”、“白公”伏笔,亦为其婿积极设谋徇私要挟张本。
每迎女,婿固不遣,固:副词,坚决,坚持。不遣:不让回娘家。遣,打发走。
恚(huì)而语(yù)女曰:恚:怨怒。语:告诉。○“迎女”因“甚爱”所致。“迎”而“不遣”,故意留难,抓住“甚爱”心理,乘机进行要挟。“每”字,见其时期之长,次数之多,从无例外,矛盾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固”、“恚”二字,更见其情绪对立,怒气冲天,要挟之甚,顽固且又恶劣的态度。“语女”,言其不敢面公直言,而利用其妻疏通关节,藏而不露,可谓乖巧甚!
“而翁长(zhǎng)铨(quán),意谓你父亲为吏部长官。而:你,代词。翁:父。长:长官。这里用为动词,做……长官。铨:
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由
吏部按照规定任免、考核、选拔官吏。
故吏部亦称“铨部”,其长官称尚书。○先言“而翁”官大,颇有徇私弄权之便。
迁我京职,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迁:古代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
则汝朝夕侍母;则:连词,那么。汝:你。朝夕:天天,时时。○次言徇私之利:“我”可迁京,汝可侍母,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且:连词,况且。表示意思上的更进一层。振落叶: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振,摇动。耳:而已,罢了。○“且”字意进一层,以形象生动的比喻与前语“而翁长铨”相应,极言“迁我京职”之易。满嘴巧言,以动女心。
而固吝(胁)者何?”而:可是。固吝者何:为什么硬要这么吝惜力气呢。固,坚持。○“而”字一转,以怨尤之言激怒其女。迁京极便而“固吝”,见其“恚”、“不遣”之原因,煞句用一“何”字反诘,见不满情绪之强烈,使其目无法纪,只图徇私舞弊,咄咄逼人的情态,跃然纸上;亦反衬出王翱奉公守法,耿直方正的高贵品德。
女寄言于母。寄言:寄语,托人带话。○心为巧言所动,求助于母。“寄”字与上文“固不遣”呼应。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白:禀告。○由婿“语女”,由女“寄言于母,”再由母“白公”,关节一路通来,背面敷粉,恣意铺叙,为公之出场,蓄足气势。文章用一“白”字,将爱女之情,迁京之利,弄权之易,徇私之请,尽蔽其中,文笔简练,惜墨如金。一“置”一“跪”,郑重其事,见其爱女之深,求情之切,及因不情之请,自知理亏,心虚惴惴之状。以恭敬之行动写其用心之良苦,刻画栩栩如生。亦反衬出王公的刚正不阿。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案:几桌,此指餐桌。一说,古时进食用的短足木盘。
出,驾而宿于朝房驾:坐车。朝房:官吏上朝前停留休息的房舍。
旬乃还第。旬:十天。乃:才。第:府第,王公大臣的住宅。○笔回事转,风云突变,一触即发,掀起轩然大波。一“击”一“出”,疾恶如仇,盛怒难制,摹形绘神,纤微毕现。文章以墨饱情酣之笔,极写王公之廉直奉公而约己,与其女婿等所作所为,恰成鲜明对照。
婿竟不调。竟:终于。不调:没有调职。○秉公执法,邪不侵正,婿之如意算盘,终成泡影。以此结局,托出深旨。写王翱断然拒绝女婿调迁京师之事,表现了他不弄权谋私的刚正品格。
公为
都御史,都御史:都察院的长官。都,总。御史,明清是监察官吏的官,属都察院。
与太监某守辽东。太监:自唐以后,为宦官之通称,专为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代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辽东:明朝在今辽宁省内设辽东都指挥司,防守边境。○交代职务、有关人物及地点,从远处涉笔,追溯其源。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甚相得:相处得很好。相得,互相投合。○奉公守法,是其友谊甚笃的基础。文章特意点明某之守法,宛如绿叶扶红花,映衬出王公行事为人之廉洁,亦暗示下文赠珠之非贿。
后公改两广,改:改任,改换官职或另任某官。两广:广东和广西两省。王翱调任总督两广军务时在
代宗景泰三年(1452),时年六十九岁。
太监泣(qì)别,泣:小声地哭。
赠大珠四枚(méi)。枚:本义为树干,引申为计量单位,犹“个”、“颗”等。○知己远别,见面之期难卜,故依依不舍而赠珠,反衬出王公对太监的深厚情谊。
公固辞。为了避嫌,纤芥不苟,见其秉公守廉,重情义而轻财货的品德。
太监泣日:“是非贿(hùi)得之。是:指示代词,这,指大珠。贿得:通过受贿得到。贿,贿赂,这里指接受贿赂,用作“得”的状语。○言珠之清白,非不义之财。
昔先皇颁(bān)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先皇:先朝皇帝。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此处指明
成祖或明宣宗。颁:赏赐。僧保:人名,不详。货:买。西洋:泛指南洋群岛、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东非等地。
明成祖时,曾命郑和等七次下西洋。于:给。侍臣:皇帝左右的近臣,包括太监。
某得八焉,某:自称之词,指代“我”。焉:语气助词。○言珠之来路,光明磊落,益见太监情切谊挚,愈衬出王公清廉。
今以半别公,别:赠别。
公固知某不贪也。”固:副词,本来。○处处言太监“不贪”,无不为衬写王公之廉洁。亦为后文“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伏笔。
公受珠,内(nà)所著(zhuó)披袄中,内:同“纳”,放入。著:“着”的本字,穿。披袄:穿在外面的上衣,大多是夹的或棉的。
纫之。意谓把珠缝在披袄中。纫:缝。○盛情难却,只得受之;然仅为其保管,故藏珠极为认真,见准备日后物还原主之决心。
后还朝,○叙时间,情节之推移。与上文“公改两广”呼应。
求太监后,后:后代,此处指太监的继承人,过继之子或养子。
得二从子。从子:兄或弟的儿子、侄子。○求其“后”,则见故人已不在世,与上文“泣别”呼应。“求”字,见其寻找之主动、急切,终不改还珠之初衷。
公劳之曰:劳之:慰问他们。
“若翁廉,意谓你们的老人很廉洁。若,你们,代词。
若辈得无苦贫乎?”得无:犹言“莫非”、“恐怕”,表示对事实的测度。苦贫:苦于贫穷,为贫穷所困。○深知太监生前廉洁,死后家境必然萧条,其后代一定受穷,故求问苦。与上文“公固知某不贪也”句呼应。
皆曰:“然。”然:表应对的副词,常单独成句,可译作“是的”,“对”。果如所料。
公曰:“如有营,营:经营,置办,指做生意或买房产等。
予佐尔贾(jià)。”予:我,代词。佐:辅助,帮助。贾:同“价”,钱。○由问苦而佐贾,诚心相助,欲还珠而不明言,用心良苦。
二子心计,心计:心里盘算。
公无从办,无从办:无法办到。
特示故人意耳。特:副词,只,不过。故人:旧友,老朋友。○二子亦深知王公虽身居高位,却两袖清风,无力资助;同时饱尝人间炎凉,故以为其“佐贾”之允,不过是作作姿态,虚与委蛇。
皆阳应曰:阳:通“佯”,假装。
“诺(nuò)”。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顺从。犹“是”,“好吧”。○以“阳应”与“佐贾”对比,进一步反衬出王公的清白廉洁与诚心相助。
公屡促之,必如约。如约。按照约定的办。如,依照。○更见相助之诚,还珠之切。
乃伪为屋券(quàn),乃:于是,就。副词。伪为屋券:假造一张买房子的契约。为,动词。券,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
列贾(jià)五百金,列贾:开列的价钱。贾:通“价”,价格。五百金:五百两银子。金,古代
计算货币的单位。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yì),一镒称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后来以银子为货币,银一两称一金。告公。○“伪为”,又一“阳应”手段,只是因“屡促”所致,由此更反衬出王公的高风亮节。
公拆(chāi)袄,出珠授之,授:给予,交给。
封识(zhì)宛然。意谓原来封好的记号仍然是那样,即仍是原来包裹的样子。识,同“志”,标志,记号。宛然,依然。○完璧归赵,珠还原主,清廉自守,信而有征。与前文“公受之……纫之”遥相呼应,韵悠意远。写王翱将某太监之赠珠归还其后代之事,表现了他廉洁自持的品德。
译文
王翱,字九皋,河北盐山人,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进士。明宣宗宣德元年,通过杨士奇举荐,被提拔为御史,当时官吏们犯罪,不论罪行轻重,都允许赎罪官复原职。王翱奏请朝廷,犯贪赃罪的官吏,只许赎罪,不能再复职,以此来惩戒贪污腐败。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王翱担任吏部尚书,忠诚清廉被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所深信。第二个孙子凭着上代的余荫而取得监生资格,即将参加秋试,拿有秋试主管官加印的卷子禀告王翱,王翱说:“你凭才学可以考上(的话),我怎么能忍心埋没你?如果你因为事前拿到考题而考中,则妨碍了一名苦读学子的前程,况且你有以监生资格做官的机会,何必强求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来妄求达到非分的奢望呢?”撕裂考卷烧了。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像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
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简析
本篇所节选的“拒婿调迁”和“珠还原主”两则故事,表现了王翱公正无私、廉洁自持的性格品德。这在弊端如山,贪官污吏横行,贿赂成风的腐朽的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是在今天,对那些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搞不正之风的人来说,也还有一定的现实的教育意义。
本文不是“正史”,而是一篇笔记文学一类的短文,它的特点,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笔记作者不刻意为文,只是遇有可写,随笔写去,是‘质胜’之文,风格较为朴质而自然”(引自《笔记文选读·序》)因此它不象“正史”那样,在详细介绍人物生平的基础上,选取重大题材去记载人物在政治、军事等重大方面的事迹,而只是从王翱的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拒婿调迁”、“珠还原主”两个典型事例,从人际关系上不徇私,生活上不贪财两个不同的侧面集中地表现了
王翱奉公守法、清白廉洁的思想品格。同时文笔质朴无华,清顺流畅,毫无雕饰之感。它以平实简洁的语言记事言情,随笔所之,行所当行,止所当止,随手拈成而情节说得宛转,意思说得真切,作者的褒扬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描写人物,亦不事渲染,只疏疏几笔,轻轻濡墨,略加勾勒,即形象突兀,性格鲜明。如“拒婿调迁”一节,写王翱对夫人求情的反映,文章连用了“怒”、“取”“击”、“驾”、“宿”等动词,将王翱对女婿和夫人徇情营私的极大义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不愧为一篇“质胜”之文。
注解
券
券(quàn),形声字,从刀,卷(juàn)、声。《
说文》:“券,契也。”券是契据,古代的券用竹木做成,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同如今的合同。券纸用刀刻齿,以便合齿验证,所以用“刀”作形旁表意。到了后来,用纸写上文字的契约,也称为券,本文中“乃伪为屋券”的“券”,就是指用纸写的契约。后词义扩大,又泛指各种票据及凭证,如:公债券、国库券、入场券等。这个字的读音和声旁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用“关”作声旁的字,读音有两种情况:一种声、韵都和“关”相同,如卷、眷(juàn),一种是韵同而声不同,如券、拳(quán)。
无从
“无从”是动词与介词结合而成的副词性结构,用法与“无由”相近,一般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发生没有依据,可译为。不可能”、“没有办法”等。“公无从办”一句,意思是王忠肃公没法办到,“无从”是“办”的状语。
得无
“得无”是副词性结构,常同“乎”、“耶”等语气词相配合,组成测度旬,表示对提出的问题有某种估计,但还没有把握,希望对方加以证实。它兼有询问和测度的语气。如果询问的语气偏重一些,可译为“是不是”、“该不会”等。如果测度的语气偏重一些,可译为“恐怕”、“也许”等。本文中“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一句,测度语气较重,当译为: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苦吧?
尔翁长铨
这句话译出来是:你老子做吏部长官。读这个句子,要注意“长”的用法。长,读
zhǎng,本是名词,长官的意思,在句中活用为动词,作“做长官”讲,“铨”(指吏部)是它的宾语。文言里有些表示职官一类意思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表示担任这种官职。除本文这个例子外,我们学过的还有《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句中的“守”,“守”也是名词,太守,句中活用动词,是“做太守”的意思。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里,“傲长官”,“做太守”都不是一个动词,而是动宾词组,它们后边不能再带宾语,所以“长铨”不能译成“做长官吏部”,而只能译成“做吏部长官”,把原文的宾语作为“长官”的定语译出。同样,“守巴陵郡”应译为“做巴陵郡太守”。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这个句子由两个分旬组成。理解前一分句,关键在于弄清楚“振落叶”的意思。它不是“把树叶摇下来”的意思,“落”不是“振”的补语。“如振落叶”,是用比喻说明“迁我”一事轻而易举。而一般的树叶不是一摇就会落下来的,因此如把“振落叶”理解为“把树叶摇下来”,这个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就缺乏相似之点,比喻就不能成立了。从句子的节奏看,读成如·振落——叶,也是不顺畅的。正确的读法应是:如·振——落叶,“落”是“叶”的定语,“落叶”意思是正在凋落的树叶,如深秋时节已经枯槁的树叶。这个分句译出来是:况且调动我就象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一样。
理解后一分句,要注意掌握它的语法结构。这一分句的主语是“吝”,“者”是语气助词,用在主语后表
提顿,谓语是“何”。“固”是副词,修饰“吝”。主语怎么能受副词修饰呢?因为“固吝”是“
而翁固吝”的省略,“而翁固吝”是主谓短语,“吝”是这个短语的谓语,所以前边可以有副词作状语。这个分句译出来是:可是(你老子)一定要这么吝惜,是何道理?如果译成“可是你老子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吝惜”,把谓语“何”作为“吝惜”的状语译出,表达的意思也差不多,但逼问的语气就没有原文那么强烈了,所以还是前一种译法为好。
作者简介
崔铣(xiǎn)(1478—1541),明代中叶著名学者,作家。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又号少石,也号洹(huán)野。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人。孝宗
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官
编修,参与修撰《孝宗实录》。因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得罪宦宫
刘瑾,不被重用,出任南京
吏部主事。刘瑾败后,召复故官,充
经筵讲官,进侍读。不久称疾归故里,筑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间,自号后渠先生。世宗即位,又起用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官至南京
礼部右侍郎。死后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敏。他一生为官日少,治学日多,著作颇丰,有《章德府志》、《后渠庸言》、《松窗寤语》、《晦庵文钞续集》、《读易余言》、《
洹词》等2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