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学术界开始采用
混沌理论(简称“混沌论”)来研究
语言问题。1991年在美国
伯克利举行的“语言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视野”研讨会上,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
周海中教授曾建议创立“语言混沌论”。他指出,语言混沌论主要从混沌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运用混沌论的方法解决语言及其相关现象的
非线性问题;为了促进
混沌语言研究的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语言研究
范式。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语言研究新范式正在兴起。
混沌论独特的概念体系和方法论框架完全适用于语言的非线性分析。美国心理语言学家、神经网络专家杰弗里·埃尔曼教授在1995年指出,混沌论对于理解语言具有潜在的价值,语言应当被看作是一种动态的
复杂系统行为。我们可以从混沌论的这面镜子中窥探出语言的另一面,从而获得语言的全新阐释,为语言学研究开辟新的视野和领域。专家们认为,混沌论催生而来的语言混沌论在语言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语言混沌论可以应用在语言学的许多分支,如
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数理语言学等。它为解释和研究语言中的混沌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例如《
人民日报》于2010年11月10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文章,由于其权威性和号召力,一直仅限于网络使用的“给力”一词一夜之间红遍中国,扩散到全民词汇系统中,并被收录进第六版《
现代汉语词典》。又如
里约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
傅园慧的一句“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无疑已成为今年最风靡的网络流行语之一。这些
网络语言现象都可用语言混沌论来解释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