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才(1941年—2020年5月28日),男,汉族,中国内地男演员。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参演电视剧
人物评价
谢伟才人生也相当精彩。淮海战役时,7岁的他与家人失散,8岁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2军文工团,艺术生涯长达70年。在演出京剧《秦香莲》时,见到了粟裕,从此和这位开国大将的名字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也正是因为出演《
大决战》中的粟裕将军,他找到了失散40多年的亲人,与兄妹团聚,堪称传奇。
人物生平
1948年11月,震惊中外的
淮海战役打响了。解放军将士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千军如卷席,国民党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在四散逃离的溃败大军中,有一个少校军官谢德贵,和妻子一起带着四个孩子仓惶逃命,一不小心,就把最大的孩子弄丢了。
这个与父母离散的孩子叫谢伟才,当年只有7岁。他同许多国民党军队的家属一样,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在解放军的收容队里,谢伟才告诉战士,他外婆家住在南京附近的句容县,他想回去找外婆。解放军把他托付给一个遣散回家的俘虏兵,给了他们路费和路条,那人答应一定把他送到外婆家。谁知,到了南京,那人撇下谢伟才,揣着路费独自走了。谢伟才没办法,要饭摸到了句容县。
句容虽小,但7岁的孩子更小,在谢伟才的记忆里,外婆家只是一个温馨而模糊的影子,他哪里找得到啊。他又流落到南京街头,成了叫化子,希望能在这里遇见失散的父母。
几个月后,“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在解放南京的隆隆炮声中,谢伟才又稀里糊涂地被扔上一辆汽车,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训导队溃逃到浙江义乌。一场遭遇战之后,国民党军队全军覆没,谢伟才二度落入解放军之手。他决心留在共产党的部队里,哪里也不去了。
8岁参军的老革命终身布衣
1949年5月6日,谢伟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文工团,没上过一天学的孤儿成了一名革命的文艺战士。
当时,部队正在挺进大西南,行军打仗途中,谢伟才除了参加演出,还要跟着学文化。他聪颖好学,一本字典翻烂了,终于可以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大部头小说了。14岁,他能写诗了,他靠自学成了个文化人。
谢伟才8岁时第一次登台亮相,是在小歌剧中扮演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全剧从头到尾只有他的一句台词,那就是重复着哭喊“妈妈”。刚开始,他憋足了劲只是干嚎,无论如何也哭不出泪来,后来,班长提醒他:“小鬼,想想你自己的亲娘。”越是没妈的孩子,越能体会到母爱的珍贵。这句话,拨动了谢伟才思念妈妈的心弦,他一哭而不可收,直到演出结束了,他还在抽泣不止。首长表扬他说:“演得认真,真动心啊!”谢伟才常向人讲起这段经历,他说,美是生活,这就是他最初得到的艺术启蒙。从那时起,他演的每一个角色,他的每一场表演,都在追求再认真一些,再真实一些,再动心一些!
因为年龄太小,行军打仗太辛苦,谢伟才被调到了第十二军京剧队。虽然是在二线随军行动,可每天还要练功、排戏、演出,在京剧队里也不轻松。一次,在演出《空城计》时,谢伟才扮演
诸葛亮的琴童,没想到站在“城楼”上睡着了,正美美地做着梦呢,台下的哄笑声把他惊醒了,原来他从“城头”掉了下来,把“城墙”砸倒了一大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谢伟才随志愿军京剧团跨过了
鸭绿江。在朝鲜,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
周恩来访问朝鲜时,京剧团演出传统剧目《秦湘莲》,秦湘莲由
方荣翔老先生扮演,谢伟才演的是秦湘莲的儿子。这一回,谢伟才第一次见到了
粟裕总参谋长。粟裕穿着大将服,虽然个子不高,但目光炯炯,英气逼人,让十几岁的谢伟才倾慕不已。
回国后,谢伟才调入
山东省京剧团,干的是二武生的行当,以后又跳槽到了山东话剧团。在那个政治色彩十分鲜明的年代,谢伟才的出身就有些“暧昧”,他是国民党军官的后代,可他又是8岁就参军的“老革命”,他究竟属于哪个阵营的人呢?身份暧昧,处境就有些尴尬,加上他又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因而,入党难有希望,“官运”也不亨通,多年来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
官运不通,事业上也难说顺利。尽管戏演了不少,有时一句对话也没有,几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跑龙套。好不容易在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中扮演了金大勇,海报上又不写扮演者的名字,知情人不讲,谁知道是他演的呢?
“小兵”演大将
1989年6月的一天,谢伟才接到一封电报,是
八一电影制片厂《
大决战》摄制组约他试戏的。他既兴奋又不安,机遇终于来了,可是自己能够抓住它吗?
试戏那天,化妆师很快给谢伟才化好了妆,还比照着粟裕将军的照片,对他说:“像,你的条件充分,是比较像的。”谢伟才换上军装走向录像室,经过一扇迎光的大玻璃时,他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下自己的影子,心一下子就凉了。眼前的他只是一个老兵,最多只能是谢营长、谢团长,绝对不是指挥30多万大军的粟裕大将!自己当了一辈子小兵,要演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帅,气势上自然就相差十万八千里。
谢伟才硬着头皮走进了录像室,好在有40年的舞台积累和表演功底,不会忘词,动作也能连贯地做下来,导演对他还是比较满意的,坦诚地告诉他:“你外形像粟裕,也会表演,但是气质不够。你要多看有关资料,丰富自己。”
演员最重要的就是气质,没有气质,就不能传神,就没有灵魂,他所扮演的角色就“活”不起来。怎样才能具备粟裕大将特有的气质呢?谢伟才按照导演的建议,研读了有关粟裕的几乎所有资料,一部《名将粟裕》,他看了不下十几遍。历史照片是人物的瞬间记录,能生动、准确地摄取人物的气质、形体特征。谢伟才跑到
军事博物馆,复印了能够找到的粟裕的照片,细细揣摸那种职业军人、高级将领顶天立地的气概。仅仅为了改变自己走路的姿势,西柏坡有一小块地方就被谢伟才踩得草都长不起来了。
谢伟才还找到“
淮海战役”地图和其他大小地图,贴在自己的房间里,一遍遍默念着战役发展的进程,渐渐地,对战役全局有了一种把握感、谋略感,不但抓住了粟裕将军沉静多思的主要特征,而且感觉自己正一步步与其融为一体,“小兵”一天天长大,最终成为“将军”。
《
大决战》中粟裕的镜头不多,但谢伟才平中见奇,成功地塑造了粟裕这一革命儒将的形象,一时间好评如潮。在《大决战》首映式上,当时的国家主席
杨尚昆对谢伟才说:“你这个粟裕演得好!”全国政协主席
李瑞环在众多的演员中认出了谢伟才,对他说:“你是演粟裕的,演得好,演得好!”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负责人
丁峤也说:“我是粟裕的部下,我了解他,你像,你演出了他的风采。”
《大决战》成为谢伟才演艺事业的转折点,他不但荣膺“解放军艺术贡献奖”,而且成了扮演粟裕的专业户,以后相继完成了他的粟裕三部曲——《
豫东之战》《
七战七捷》《
英雄孟良崮》,还有《
济南战役》等,如今已有100多部集,成为被普遍认可的“活粟裕”。
也许是内功的修炼达到了一定火候吧,粟裕内在的气质已经渗透到了谢伟才的骨子里,以至于生活中的谢伟才也粟裕化了。他到粟裕夫人楚青家去拜访,她的司机开门时竟失声赞叹:“呀,首长回家来了!”有一天中午,楚青留谢伟才吃饭,落座后来了两个男孩,边吃边注视他,楚青对其中一个说:“这位叔叔就是扮演你爷爷的。”那孩子说:“像,像!那眼神特像!”另一个孩子也说:“怪不得这么眼熟,像,像我外公!”
聚散总有缘
谢伟才因为扮演粟裕而一举成名,最让人称奇的是,因为扮演粟裕,他找到了失散40多年的亲人,原来平平常常的一个人,一下子具有了传奇色彩。
自从7岁那年与父母离散后,谢伟才常常梦见父母的身影。他的女儿出生后,他给女儿取名谢逢,也有有朝一日亲人重逢的意思。父母又何尝不思念失散的儿子呢?解放后他们在上海留下来,父亲到海港当修理工,母亲给人家当保姆,生活很辛苦,逢年过节,父母都要在桌子上摆一个碗和一双筷子,那就是留给谢伟才的。他们认定他还活着,但就是不知失落在哪里,没处找了。母亲临去世前,还一遍遍嘱咐跟前的子女:“一定想法找到你大哥啊!”
1991年,《大决战》在上海首映。这时,一个叫谢伟兴的水文站技术员看了电影,越看越觉得影片中的粟裕长相里有点哥哥的感觉。他又看了一遍,注意了字幕上的演员名字,果然叫谢伟才。“我找到阿哥了!”谢伟兴马上兴奋地告诉了两个弟弟、四个妹妹。他们又聚在一起看了电影,首先在电影上找到了哥哥。
这时谢伟才已经离开上海了,因为《
新民晚报》曾采访过谢伟才,弟弟妹妹们便通过报社群工部与谢伟才联系。一通报乳名,果然是失散多年的亲人,大家都喜出望外,立即约定中秋节在济南相会。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谢伟兴带着6个弟弟妹妹来到了谢伟才家,40多年的思念化作两行热泪,千言万语浓缩为一句话:“哥,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聚散总有缘,这缘就来自粟裕将军啊!弟弟妹妹告诉谢伟才,“文革”中,父亲被当作
历史反革命挖了出来,斗得很惨,如果当年不是与父母走散,进入了解放军的序列,他哪有机会演粟裕啊?这又是不幸中的幸运了。谢伟才说:“有时候我常想,是否真的有命运或神秘的力量在操纵着人生。拿我来说吧,粟裕将军徐州一战,使我和父母失散。却又是我,在几十年后,将粟裕大将的英姿风采显现在银幕之上。更为神奇的是,由于在电影《大决战》中扮演粟裕,使我找到了失散几十年的兄弟姐妹!骨肉团聚使我知道了父母已经去世的讯息……我个人生活道路上的几个重大事件以及悲事快事,为什么总是与这位蜚声中外的神将紧密地联在一起呢?我不信命,但我讲缘,我觉得这就是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