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斋医学讲稿》,医论著作。秦伯末撰于1964年。全书选录作者有关中医学术方面讲稿十二篇,包括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五行生克的临床运用、气血湿痰治法、种种退热法、
温病、
肝病、
水肿、
腹泻、
感冒论治等专题。每篇讲述均能结合个人临床经验阐发祖国医学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经验知识,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并附治疗病例。1肝病是重点宋金·李东垣重脾胃、明·张景岳强调肾;秦老对肝尤为重视。在《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中论述脏腑生理病理时,先以较大篇幅论述了肝,排在五脏之首。认为肝的生理病理在五脏中涉及最广、引起病症最多。在《论肝病》中对肝病的大量名词、主证、治法及用药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还在《痛证的治疗》、《神经衰弱》及《慢性型传染性肝炎》中,论述了肝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①概念清晰。在《论肝病》中对肝阴、肝阳、肝气、肝血、体阴用阳、肝火、肝热、肝风、肝寒、肝郁、肝厥、肝虚、肝实、肝积、肝着、肝咳、肝胀、肝水、肝痹及肝疟等名词予以精确解释。
②辨证精细。对肝阴虚与肝血虚、肝火与肝热及肝阳与肝风间的细微区别进行鉴别。如对肝火与肝热的鉴别,曰:“火性炎上,其症状以头痛昏胀,面热面红,口苦,目赤,耳鸣等最为常见”,“肝热多指烦闷,口干,手足发热,小便黄赤等,无冲激上逆现象”,“静则为热,动则为火”。
③立肝阳虚。历代医家对肝阳虚证论述甚少,秦老则认为肝阳不仅可上亢也可虚弱,确有独到之处。曰:“肝脏的功能有阴和阳两种表现,在临床上遇到阳的作用有浮动现象,便称做肝阳证。……肝阳的本身并不虚,如果肝阳本身虚而发病,它的性质显然不同。”“肝阳虚则表现为胆怯、头痛麻木、四末不温等现象。”并设温补肝阳类药,有
肉桂、
仙灵脾、
艾叶、
小茴香和
木瓜等。
④立和肝法。肝的功能以调和为贵,肝引发的许多病是因肝阴阳气血不调和而至。故秦老提出“和肝”的概念。药物包括
当归、
川芎、
赤芍、
丹参、
鸡血藤、
月季花、
红花、
桃仁、
泽兰、
茺蔚子和
莪术等。
⑤温病分四期。秦老概括
脏腑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和
三焦辨证,并根据温病传变顺序,将其分为恶风、化热、入营和伤阴四个期。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秦伯未(1901~1970年),名之济,号谦斋,
上海浦东人。生于中医世家,上海名医秦乃歌之孙。幼承庭训,经史子集、诸家医典、
琴棋书画,无所不涉。早年毕业于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任教于
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建国后任教于
北京中医学院,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及政协委员。从事中医教育和临床近50年,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著述甚多,主要有《谦斋医学讲稿》、《
内经知要浅解》、《
中医临证备要》、《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及《
中医入门》等。
秦伯未对退热法总结如此详细,其中包括
八法的汗、吐、下、和、清、温、消、补法,
八纲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证,内伤和外感引起的发热,紧扣临床辨证,是一套较系统而完整的中医内科退热理论。秦老一生博览
群书,勤于治学,终生不辍,不仅医术精湛,且擅长中医教学,编撰了大量教材,培养出无数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他的书法、
诗文也堪称一绝。让我们继承这位中医大师的遗志,象他那样为振兴中医、振兴中华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