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克敏(1896-1952年)。字
仲谦,又字时钦,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22年发起组织了“民治主义同志会”,后参加中国国民党并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出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师政治部主任,党务特派员。以后,先后出任第八路总指挥部中将(一说少将)主任兼中央军校政治教官;北路军政治部主任;国民政府特派甘肃视察员,军政部主任秘书;甘肃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青海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国民党青海省党部执行委员;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国大代表等。1949年以后,不去台湾,积极向共产党靠拢。1952年,因“平越纵火案”被镇压,2000年,得以平反。
人物简介
谭克敏(1896-1952年)。字仲谦,又字时钦,省府顾问谭云程次子,县城东街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入平越高等小学第三期读书,宣统二年(1910年),入贵阳乐群小学高等二年级,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贵阳模范中学第三期,毕业后于民国六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次年回国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学习。民国九年(1920年)升入北大哲学系,北大毕业后,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员。
人生经历
谭克敏在北大就读期间,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北京五四运动。民国十一年(1922年)与
王汝(后改名昆仑)、傅汝霖、钟汝中(后改名天心)、陈兆彬(后改名君朴)、邹德高(明初)、陈铭德、袁世斌、姜绍谟等人发起组织了“民治主义同志会”,是年底经
谢持、
张秋白(继)为介绍人填具志愿书,并经孙中山先生同意,民治主义同志会集体参加中国国民党。1923年冬,被北京特别区国民党执行部推选为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民国十三年1月,与同为北京特区代表的李大钊一同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多次聆听孙中山教诲。会后留任广州国民党中央青年部秘书。同
李大钊等人一起推荐
曾扩情、陆杰、
孙元良等人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本人曾出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以后还是国民党著名将领孙元良加入国民党的入党介绍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调任广东大学出版部主任兼附属高中政治教员。1926年,任航空处少将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后历任海军处办公厅主任,第二制弹厂国民党代表。北伐开始后,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师政治部主任,党务特派员。
民国十八年(1929年),升任第八路总指挥部中将(一说少将)主任兼中央军校政治教官,旋调北路军政治部主任。民国十九年(1930年)任国民政府特派甘肃视察员,军政部主任秘书。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任甘肃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民国22年(1933年)12月1日,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民国25年(1936年)1月24日,任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兼国民党青海省党部委员。
在其从军从政生涯中,与周恩来、叶剑英等共产党领导人多有接触,颇受影响,曾多次营救中共地下党员。到西北后,曾资助过黄齐声、
王若飞等共产党员。1937年4月,同时任青海省主席的
马麟一起受周恩来委托,营救被俘和伤残的红军西路军将士,对中国革命做出过一定贡献。
由于日本侵华,1937年10月,谭克敏举家回到家乡平越。在此前的1937年9月,平越县立初级中学已正式成立,由平越县长程毅兼任校长。谭克敏回到平越后,平越各界人士公推他任平越县立初级中学校长。1938年4月,贵州教育厅正式颁发校长任命书。任校长期间,自掏腰包购买教学设备,并将《万有文库》等万余册藏书捐赠学校。不久,国民政府委任谭克敏为青海省政府财政厅长,他不愿去青海就任,要求留平越继续任校长,但重庆多次催促速去就任,故于1938年秋离开平越中学去青海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国民党青海省党部执行委员。平越中学校长由陶镇勋继任(代理)。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西迁过程中,谭克敏等人力主并最终努力促成交大迁平越办学。同时支持乡绅办实业,先后与县人刘儆予等集资开办平安商店,同兴实业社,鑫盛铁厂,解决交大教学和生活困难,发展地方经济。
历史贡献
抗战期间,为了发掘抗战力量 ,有效支援前线 ,国民政府高度重视贵州的社会发展和基层改革。尤其南京沦陷后 ,国民政府迁到重庆 ,贵州作为陪都屏障和西南交通枢纽 ,不仅地理位置重要 ,而且还是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1940年12月,谭克敏奉何应钦电召回乡,就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任民政厅长期间,不受权贵干扰,任人唯贤,举荐各县县长任职及考核。特别是凭借出生成长于贵州和熟悉地方政治生态、民情风俗的优势 ,旋即拉开贵州新县制改革的序幕。由于此时正处于抗战的关键时期 ,他对新县制的积极推动和实施 ,为国民政府完善贵州各县基层社会组织起到重要作用 。在其任期内 ,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 ,理顺与基层职能部门的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人力 、物力的压力。此外,谭克敏还积极参与贵州大学和贵州银行的筹建,其在贵州的努力和表现,深得省主席吴鼎昌的赏识。
谭克敏十分痛恨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痛恨国民党贪污腐败,得罪了CC派和蒋介石。民国34年10月23日被免去民政厅长,此时正值
杨森主黔,保留了谭的省政府委员。杨森私下对谭说,蒋介石接见他时,曾说谭克敏当民政厅长没有多大建树,遂撤了谭的厅长职务。民国37年3月,当选为国大代表。
1949年,他撕毁省长
谷正伦送来的去台湾的机票,不去台湾,积极向共产党靠拢。贵阳解放的第三天即到军管会报到,积极协助杨勇、
苏振华、陈又新做统战工作,亲自去镇远做黔东靖绥司令
佘辉庭等人的工作,要其弃暗投明,宣布起义。1950年初返回贵阳经马场坪,遂回平越过年与家人团聚、小住,也不忘向家乡土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950年4月4日,人民政府在中山埸召开万人大会,每家只留一人看家。大会刚开始,城南门坎上戴家烤酒房起火,城中无水可救,也没有人去救,天干风大,半天时间将平越城从南门坎上经中街、大小十字烧到北门街刘家祠堂,烧毁房屋840余间,1000多人无家可归。“火烧房子”本来是一件平常的自然起火事件,由于当时土匪四起,城内敌特帮会活动频繁,国民党起义的1028团在牛场叛变,人心惶惶,通城大火格外引人重视。镇反中抓获了国民党城厢镇长、洪帮大爷李华芳,李华芳编造谭克敏与张正光等人勾结土匪和28团叛乱,并放火烧县城。中统特务周性初被捕后编造以谭克敏、张正光为首成立反革命组织,召开反动会议,进行叛变活动。县人民政府即以“纵火案”逮捕了谭克敏、张正光等200余人。1952年,谭克敏、张正光等20余人被镇压。除谭克敏、张正光外,被镇压的有中统特务周性初,帮会头子李华芳等地主恶霸。,也有其它如黄俊昌、阮略、李永明等一批在平越的文化人,造成了解放后平越文化断代、青黄不接的状况。此外,还有的被判死缓、无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原中共福泉县党校校长黄恒德顶着压力采访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纵火案的真相”写下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材料,并上报省党史办。通过省领导
秦天真、省党史办、省委组织部、贵州高院、黔南中院及福泉县政府、法院的共同努力,2000年,宣判“平越纵火案”全属子虚乌有,谭克敏等人沉冤五十年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2000年12月31日,《贵州都市报》发表了《五十年沉冤终昭雪》长篇报道。2001年2月23日,《贵州政协报》全文转载了此文。这起长达半个世纪的冤案终于得以平反纠正。
与谭克敏共事多年的91岁高龄李兆杰曾撰《谭克敏先生对国家功不可没》一文,公允地评价谭克敏: “综其一生对国家对桑梓,建树良多,功不可没。概而言之,一为对北伐有建树;二为稳定西北有功劳;三为对贵州抗战有贡献。” “称之国民党元老,谭克敏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