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机制是一种经济机制,是指财务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耦合方式及其与理财环境的衔接形式和协调程度。其中,各财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耦合方式是财务机制的核心内容,而其与理财环境的衔接形式和协调程度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作用,就是财务机制的完整内涵。
机制构成
一般说来,财务机制主要由财务运行机制、
财务动力机制和
财务约束机制三部分组成。
一、财务运行机制的构建
财务运行机制是指构成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方式,是企业财务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机制的主体。从财务管理的内容看,财务运行机制主要由筹资机制、投资机制和分配机制三部分组成。
1、筹资机制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筹资机制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合理的筹资决策程序。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经理人员不一定就是筹资决策者,尤其是比较大额的资金,一般要由企业最高决策机构集体决定,这就需要确定合理的筹资决策程序。在筹资决策中,由于财务人员对企业的经济情况和资金运行状况比较了解,因而可以提出最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2)合理确定筹资规模。企业在筹资前,应根据投资规模,采用一定的方法,科学地预测资金的需要量,合理确定筹资总量,既要防止因筹资不足而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要避免因筹资过多而造成资金闲置。
(3)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要根据投资计划或时间安排,合理确定资金的筹集时间,避免因筹资过早而造成投资前的资金闲置,或因取得资金时间滞后而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间。
(4)优化资金结构。企业要尽量使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保持合理的比例,既要防止因负债过多而增大财务风险,又要避免因没有充分利用负债经营而降低权益资金的收益水平。
(5)降低筹资成本。一般而言,只有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大于
资金成本率的资金才能投入企业营运:反之,则不能投入企业营运。
(6)防范筹资风险。对筹资风险的管理,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负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权益资金利润率,又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2、投资机制
完整意义上的投资,不仅包括资金的投放,还包括投出资金的使用。所以,投资作为一个过程包括资金投放和使用两个基本环节,与此相应,投资机制也包括资金投放机制和资金使用机制两个方而的内容。构建企业投资机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进行投资决策。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重视投资的前期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另外,企业还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2)优化投资组合。投资组合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其一是投资的风险等级组合,即将投资项目按风险大小分为高风险投资、适中风险投资和低风险投资三类,然后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形成冒险的风险等级组合、中庸的风险等级组合和保守的风险等级组合三种不同的风险等级组合方式。由于这些组合方式是直接以投资风险为标准来选择投资组合方案的,因此,在确定投资组合方案时,必须权衡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其二是投资的对象组合,即将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进行合理的搭配。这种组合方式有助于实现风险中和与收益中和,并使投资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其三是投资的时间组合,包括投资的期限组合、投资投出时间组合和投资收回时间组合三种具体组合方式。其四是投资的不同收益形式组合,即将投资总额按一定比例分割在固定收益投资和变动收益投资两个方面。其五是投资的权益组合,即通过主权性投资和
债权性投资的组合,实现本金收回和取得收益的
相对稳定性,并使投资风险得以中和。
(3)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包括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流动资产内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非流动资产内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性资产与非生产性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其中,流动资产与
非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资产结构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各资产项目占多大比重,要在综合考虑风险与报酬、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利率等因素后作出最优决策。
(4)正确确定资产存量和流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资产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存量的大小,如果存量多,可供流动的数量就大。资产的流量对存量也有反作用,如果资产的周转快,在完成同样周转额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存量就少。存量与流量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财务人员必须对企业资产的存量和流量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确定存量控制标准,尽可能压缩资产存量。在流量控制中,要进行科学的流量分析,合理安排收支,选择合理的投资对象,控制资产的流速和流动路径
3、分配机制
构建
企业分配机制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确立并严格遵循收益分配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并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二是按规定程序进行收益分配:三是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股利政策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积极性的大小,取决于激发力量的强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U.H.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即激发力量的强弱取决于被激发对象对行为结果能满足自己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效价)和估计达到的可能性(期望)。因此,要实现财务动力机制就必须兼顾激励的效价与期望这两个基本因素。
财务动力机制是由财务机制内各种激励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激励要素主要有:
1、企业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不仅决定着财务系统的运行方向,同时也是财务动力机制的要素之一。财务人员对财务目标的认同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内在动力,是引发财务行为的直接动因。为了强化财务目标对财务行为的激励作用,必须注意以上几点:(1)财务目标的层次性。即把企业的财务总目标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层次,使企业内部各财务主体都有其具体的目标:(2)财务目标应明确化、定量化,以便于执行和考核;(3)财务目标的科学性,即所确定的财务目标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实现的可能性,能发挥其激励作用。
企业在构建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时,应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把企业内部各财务主体所承担的财务责任加以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并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以便提供各财务主体履行财务责任的真实情况;二是要建立合理的业绩考评与利益分配机制,将各财务主体履行财务责任的情况与其经济利益挂钩,严格奖惩制度,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企业内部竞争
利益是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内在动力,而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只有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使人产生最大的积极性。囚此,企业应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和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其内部建立一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
4、精神手段
心理学认为,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而且有精神需求。精神上的满足相对于物质上的满足是更高层次上的满足。因此,在采取物质奖励手段的同时,还必须采取精神手段来激发财务人员的自豪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财务约束机制包括外部约束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两个方面。外部约束机制是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行为的一种限制机能,主要方式有法律及制度约束、经济约束、道德约束等。内部约束机制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制衡系统,是一种促进激励型约束,主要包括责任约束、制度约束、预算约束、风险约束等要素。
1、外部约束机制
(1)法律及制度约束。这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或所有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财务行为。法律和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最有力的行为规范,完善的法律及制度体系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约束企业财务行为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创阶段,财务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执行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经济约束。这是通过利用价格、税收、利息等经济杠杆来规范和约束企业财务行为的一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虽然具有理财自主权,但这种权力要受到经济杠杆的约束。例如企业成本确认行为一旦超出规定标准,税务部门就会加征税收并课以罚款;当企业负债过重,财务风险增大时,银行部门则紧缩银根或提高利率,以限制企业再贷款
(3)道德约束。道德能够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评价的力量以及人们内心的信念、理想等精神力量来影响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规范财务工作的目的。这是一种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约束力量。加强道德约束,首先要建立道德规范体系;其次要强化道德灌输机制,加强正面引导;最后要加强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修养。
2、内部约束机制
(1)责任约束。这是通过建立健全
企业经济责任制,落实经济责任,并将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与经济利益挂钩的一种约束方式。这种约束方式具体体现在企业的资金、成本、利润等主要责任层次上。
(2)制度约束。即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财务行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仅就财务约束机制而言,主要包括筹资管理制度、
投资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等。
(3)预算约束。即通过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来达到约束企业财务行为的目的。预算的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企业的总目标以及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及个人的经济责任:二是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经济活动;三是控制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四是评价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及个人的工作业绩。可见,预算对企业财务行为既有事前约束,又有事中约束,还有事后约束,是构成企业财务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4)风险约束。即运用风险机制,引进风险观念,直接以利益的诱导和亏损破产的压力作用于企业,引导企业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
机制特点
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机制是多元的,主要有财政机制、金融机制和财务机制等。上述经济机制有其共性的一面,如都以社会再生产活动为调控对象,都以经济活动的顺畅运行为调控目标,都以价值范畴为调控手段;但又有其个性的一面,它们调控的具体对象、领域、目标又有所区别。财务机制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物质生产流通活动为调控对象。财务机制作为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体系,直接对物质生产流通活动进行调控:通过本金投入的方向、规模和结构,调控物质生产流通活动的方向、规模和经济结构;通过本金收益取得与分配的规模和结构,调控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类型。财政机制是与社会分配活动直接相联系,通过再分配反作用于物质生产流通活动;金融机制是与货币交换活动直接相联系,通过货币交换作用于物质生产流通活动。
2.贯穿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领域。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作为公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
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与这种经济制度相联系,我国的财务体系包括国家财务(国有经济财务中以国家为主体的财务)与企业财务(国有企业与非
国有企业财务),前者为宏观财务,后者为微观财务。而财政机制与金融机制都是处于宏观经济领域,它们对微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是间接的,不如财务机制直接。
3.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本金的增值性特征决定着财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财务机制运行是为实现财务目标服务的,也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而财政机制则是“运用预算和税收手段,着重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注:见《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单行本,1993年版第15页。)。金融机制则是“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并保持
国际收支平衡”
作用
财务机制是调控社会再生产运行的重要杠杆,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迅速发展有重要保证作用。国家财务机制和企业财务机制由于调控具体对象有一定区别,其作用也有所不同:
1.国家财务机制在国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财务机制是通过国有资本投入收益活动对国有经济发挥调控功能的价值体系,调控着国有经济发展速度、结构与效益:
首先,国家财务机制调控着国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财务部门以其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向企业进行投资(独资、控股、参股等),形成
经营性国有资产,这是国有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随着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建立与完善,国家财务投资在国有经济发展的总体投资中比重将逐年上升,而财政投资所占比重将逐年下降。因此,国家财务投资的规模大小,将直接制约着国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国有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要按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宏观调控目标来确定,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国家财务投资规模必须适当,要防止盲目投资。
其次,国家财务机制调控着国有资本配置结构。国有资本在各地区与各产业间的分布,形成国有资本的配置结构,国家财务机制从存量与增量上对国有资本配置结构进行调控,从而促进国有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从存量上看,国家财务部门通过国有资本重组,实现国有资本在地区与行业之间的转移,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从增量上看,国家财务投资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在地区与行业上进行倾斜,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最后,国家财务机制促使国有经济效益的提高。国有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拥有国有资本的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的有效经营,而且要依靠所有者代表——国有资本营运部门(国家财务部门)——对国有资本的有效营运。国家财务部门通过建立与健全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指标的考核,使经营者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全面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益。
2.企业财务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财务机制是通过企业资本投入收益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调控功能的价值系统,是保证微观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宏观调控目标的传导装置。
首先,企业财务调控是保证企业再生产顺畅运行的重要工具。企业再生产的顺畅运行,要求企业资本供应与需求的总量平衡。在一定时期内,资本供应量是有限的而需求量是无限的,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财务机制合理控制生产流通规模,抑制企业经济的盲目发展来解决。企业再生产的顺畅运行,还要求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等各生产要素之间,以及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之间保持合理结构,并随市场条件的变化合理调整结构。上述经济结构的形成与调整将通过资本的合理配置来实现,这就需要财务机制来调控。
其次,企业财务调控是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任务。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企业以最低的劳动占用与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生产经营成果。在财务上则表现为资本占用少、成本低、利润高。这就要求运用财务机制控制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占用量与比例,实行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质量成本的目标控制,加强财务收入的目标管理,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最后,企业财务调控是将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落实到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传导装置。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是通过制定与执行财政、金融、国家财务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去实现的。上述各种宏观调控手段要最终落到对企业经济活动发生影响作用,则必须通过企业财务机制的运行才有可能。因为它们都属于价值调控手段,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本的筹集规模、投资方向、成本水平与利润水平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去调节企业经济利益,从而引导企业对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作出积极反映,采取响应行动,作出正确决策。可见,宏观调控目标对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是通过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来完成的,离开企业财务机制,国家宏观调控杠杆就失去了支点,而变得无能为力。
上述可见,财务机制是一架巧妙的机器,对国有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畅进行起着自动调节的作用,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起着保证的作用。在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调控体系中,必须建立和完善财务调控体系。我国学术界和实业界对金融机制等很重视,对财务机制的重视则很不够,希望今后理论经济学者能与财务经济学者相互合作,共同把财务机制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影响因素
财务机制受众多宏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财务机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宏观因素和条件主要有经济体制、经营机制、市场体系。财政、信用和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法制的健全和财务中介机构的完善对财务机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影响财务机制的微观因素和条件主要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营者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企业内部供、产、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运行等。
案例分析
现代公司的经营目标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迫求利润最大化,有的追求
投资回报率最高,还有就是力求创造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即公司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在创造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方面,美国通用电气公司(CE)堪称佼佼者。其一直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并已连续四次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年度最受尊敬的美国公司,三次被英国的《金融时报》评为全球年度最受尊敬的公司。CE之所以有如此令人瞩目的表现,离不开它特有的财务机制和财务总监的作用。因此,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CE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特色做法,以其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效果。
一、“双首长制”
财务总监向所在单位的总经理和上级财务总监汇报和负责是CE公司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在CE实行的是事业部/集团负责制,所以这里所指的上级财务总监是其事业集团的上级财务经理。从表面上看,双首长制似乎会让财务总监无所适从,多了一些扯皮,少了一些责任。其实恰恰相反,向上级财务总监负责可以切实保证财务总监在职能方面能较独立地贯彻和履行,而同时向总经理负责又可以充分地考察和衡量财务总监服务于所在公司的工作和业绩,因为财务总监的职责有财务内部控制和服务于公司经营业务两个方面的责任,总经理和上级财务总监正好分别在这两个方面着重考察财务总监的工作。
财务总监的行为准则依据是当地法律、公司内部制度、程序以及公司经营业务计划和目标。在这样的框架下,财务总监反而多了许多尽心尽责的压力和动力,得以更好地履行自己工作的职责并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由于财务总监对其所在单位的总经理的汇报和负责只是虚线汇报,而对其上级财务经理的汇报和负责才是实线汇报,所以财务总监的雇佣、任命和考核由其上级财务总监负责。如果财务总监有任何违反公司制度和职业道德的事实,那么即使公司总经理有异议,上级财务总监也有权决定马上辞退。
另一方面,如果公司总经理对财务总监的表现有意见甚至要求人事变动,那么也必须用事实证明其财务总监的工作表现并征得上级财务总监的同意,才可以进行操作。这里,上级财务总监也不可以置事实于不顾,毕竟财务总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公司总经理。由此可见,财务总监工作的合格与否是要用事实来证明的,这就避免了任何个人因私人感情而影响了对他人客观的评价。因而,对财务总监来说其主要的挑战就好地履行自己工作的职责并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由于财务总监对其所在单位的总经理的汇报和负责只是虚线汇报,而对其上级财务经理的汇报和负责才是实线汇报,所以财务总监的雇佣、任命和考核由其上级财务总监负责。
如果财务总监有任何违反公司制度和职业道德的事实,那么即使公司总经理有异议,上级财务总监也有权决定马上辞退。另一方面,如果公司总经理对财务总监的表现有意见甚至要求人事变动,那么也必须用事实证明其财务总监的工作表现并征得上级财务总监的同意,才可以进行操作。这里,上级财务总监也不可以置事实于不顾,毕竟财务总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公司总经理。由此可见,财务总监工作的合格与否是要用事实来证明的,这就避免了任何个人因私人感情而影响了对他人客观的评价。因而,对财务总监来说其主要的挑战就是能否做到出色地完成工作,让上级财务总监和公司总经理满意。
二、目标制定与执行
CE每个所属公司每年都要定期进行中短期经营计划的制定和评估,其中主要是指年度预算SI(对下一年度)和公司中期经营计划SⅡ(未来三年)的制定和评估。在这方面,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财务计划和损益表。财务总监自然要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人来参与经营计划/预算的制定和执行——SI和SⅡ。SI和SⅡ的确定在CE是十分严肃的事,一旦财务计划和经营目标被事业集团总部批准,就自然成为“军令状”,要严格执行。这里,财务总监的价值在于如何协助总经理达到甚至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其中包括事先、事中和事后的财务管理工作。基于对上述第一特点的考虑,很自然,财务总监会积极参与SⅡ和SⅡ的制定并全力协助总经理去执行和完成已定的目标。若不如此,总经理很难制定并执行一个有实际意义且有价值的SI和SⅡ。
三、明确职能
财务有两个主要职能——财务控制和财务计划/分析,是否设有专职的财务计划和分析人员,是衡量一个公司财务职能是否全面的重要指标。在CE财务主要分为财务控制和财务计划分析,前者包括成本核算、费用控制和理财、总账、税务、工资等基本财会职能,着眼于制度的确定和事后会计的核算,侧重于
资产负债表的管理;后者则包括财务预算、计划、控制和分析,着眼于事前的考虑、建议和主动行动,侧重于损益表的管理。财务计划和分析人员的职位一般比较高,体现出CE在财务人员的发展和定位上明显地向事先行动和与经营业务密切联系上。纯粹而传统的财务人员的贡献被认为十分有限,除非他们在财务控制和财务计划/分析方面能更进一步地发展。
四、审核改进
CE在财务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CE内部审计机制与财务职能的互动,其内部审计人员和机制是独立于财务机制之外的。审计人员主要从公司内部和外部招聘,不一定非要对财务和审计十分精通,但其个人发展的潜力必须是极其出色的,并能与公司文化有很好的匹配。审计人员有自己的汇报机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以改进内部控制机制和提高经营管理为目的来开展审计。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审计和被审计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合作起来非常融洽,常会达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被审计单位无需也不容许隐瞒任何事实和材料,因为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之一是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帮助改进工作。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隐瞒问题或者对于有关建议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执行和落实。另一方面,审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会及时就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与有关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及其高层领导进行沟通和确认,以免产生误解和异议,从而影响改进工作的开展。由于审计人员往往事先经过CE非常系统化和有效的培训,加上经常在全球各地的CE公司进行各种主题的审计,所以他们很了解CE在财务管理和内部运作方面的经验。他们的审计工作往往对被审计单位,尤其是财务管理部门有很大的帮助。大多数时候,财务部门可以很方便地借鉴CE其他部门的做法,制定和改善现有的管理规定,分享CE公司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五、职业培养
在CE内部,有着良好的人员内部流动机制,财务人员也不例外。一般来说,CE鼓励员工在每一年半到两年的时期在公司内部流动,要求有关经理(原来的和将来的)尽可能给予支持,使员工能更全面地从事各种工作并经历多种挑战,激励员工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通过这样的内部流动,财务人员往往能较快地成长和提升,从而,也颇具激励性。从公司全局来看,员工可以与公司一起成长。相反,没有适当的流动,员工很难在CK得到发展并被认可。在实际运作中上述流动机制的效果是能够得到有力保证的。首先,财务人员必须很快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和条件要求,在较短时间里(一年左右)表现突出,方能获得现任经理的认可以及对其未来提升或内部流动的支持。对于不顾现有工作的要求而一味寻求内部流动的人员,其经理有权不支持员工的内部流动。另外,其他部门/集团的经理也不会接纳这样的员工。其次,财务人员必须在恰当的时候与有关经理(原来的和将来的)讨论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寻求他们的了解和支持,尤其是将来的经理对其能力、表现以及潜力的了解。其中发挥跨部门/跨事业集团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寻求挑战是极为必要的。由此可见,要真正实现良好的内部流动,如果员工不努力工作、缺乏团队精神以及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是不可能的。
分析:
本着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财务管理可谓是公司经营活动中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申之重。这就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机制,并根据本公司的经营特点不断对财务部门进行创新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美国通用公司财务管理方面在“双”字上下功夫,既发挥了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作用,又达到了相互促进、互为激励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财务人员的能力,加强了财务管理特点的核心地位,完善了
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率。通过对
通用电气公司财务管理特点的了解与分析,相比之下,国内许多公司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