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这就是说,当
货币供给量变动时,会引起
价格水平的迅速调整,而
利率和
实际国民收入与货币供给无关,从而不会造成由于利率水平的降低而进一步影响产出;
④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可以完全替代,两国
利率为内生变量,并对
广义货币模型中的两国利率作了技术处理,不再是原来的自然对数,而是利率本身。
第一,货币模型突出了
货币因素在
汇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它将
购买力平价这一主要形成于商品市场上的
汇率决定理论引入到资产市场上,将汇率视为一种资产价格,从而抓住了汇率这一变量的特殊性质。
第四,由于理论假定的不同,货币模型是
资产市场说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形式,但它却可以反映出这一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
第一,它突出强调了“
一价定律”的重要性;是以
购买力平价为理论前提的,如果购买力平价本身在实际中很难成立的话,那么这种理论的可信性是存在问题的。尤其是假定
购买力平价始终成立是不现实的。
5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Flexible-Price Monetary Model)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Money in the utility Function或MIU Model)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由塞朝斯基(Sidrauski,1967)首先提出,模型假定行为人的效用既来自于对物品的消费也来自于对
货币的持有。持有
货币能够直接带来效用的原因在于货币的使用在“需求双向不吻合(No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的交易中减少了购物时间,而时间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效用的。但要增加
货币持有量就必须减少行为人的
消费量或
债券拥有量,而这些同样会为行为人带来效用。因此,行为人要使其效用极大化,需要在
货币持有量与其
消费量或
债券拥有量之间进行权衡。如果稳态下模型经济的
货币需求为正,它能为人们带来效用,那么,
货币就具有了正的价值。MIU模型是首次在
均衡分析中使货币真正具有正价值的模型。
其中,ct( = C / N)为时期t人均消费,mt( = M / PN)为人均实际货币余额,0 < β < 1为
贴现因子。通常假定uc > 0,um > 0,u(c,m)为严格凹函数。假定经济中有
货币和
物质资本2种资产,给定收入,行为人的财富分解为消费、资本投资和货币余额3部分。用τt 表示行为人在t期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净
转移支付,πt 表示
通货膨胀率,Yt表示t期产量,δ表示
资本折旧率,总体经济的预算限制可表示为:
通过值函数进行。家庭初始财富wt是该问题的状态变量。令值函数V(wt)为家庭最优地选定消费、
资本存量和
货币余额时的效用现值:
体系描述了每一
时点行为人选择的
消费、
资本量和
货币余额,可以利用这一体系对经济动态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对稳态的分析,可以得出长期中
资本存量独立于
货币增长率、均衡时的消费水平与货币增长无关的
货币超中性结论(Sidrausky,1967)。由于
货币产生效用,通胀在减少货币余额时会带来福利损失,从而可以找出最优
通胀率,它发生在
名义利率为零时,这就是弗里德曼准则。对
效用函数加以特殊设定,可以利用这一体系考察一国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Lucas,1994)。
MIU模型开创了从行为人追求效用极大化来推导
货币需求问题的先河,得出了在均衡状态下货币需求为正的结论。然而,该模型的假设前提是,
货币的使用能减少购物时间,却没有直接去模拟为什么没有货币时交换就会困难。此外,该模型中隐含地假定
货币是唯一的交换媒介,但模型中并没有任何明确的限制条件来达到这一目的。事实上,由于
货币的回报率最低,人们完全可以以非
货币形式持有财富,而只是在交换时才将一部分
非金融资产换成货币。如果是这样,人们最优的决策就是将所有储蓄都放在
生产资本或
债券上,而不放在
货币上。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那么
货币的需求只在一瞬间为正,而其他时候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