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清水铺公路
贵阳至清水铺公路
贵州省S106贵清线(贵阳至清水铺公路)S106线是连接清镇毕节织金的交通要道,再经过丰竹坝至归化段公路连接大方县七星关区,顺接S106七星关区花牌坊经燕子口至赤水河公路。2017年7月6日,七星关区宣布正式启动S106七星关区海子街赤水河公路改扩建工程。S106七星关区海子街至燕子口至赤水河公路,是通往四川省同时连接沿线乡镇的重要通道,是七星关区境内一条重要的出境路。海子街镇清水铺镇公路(703县道)现有技术等级为低指标的三级公路,路基宽度为7.5米左右,局部位置达不到7.5米,为沥青表处路面,路况较差,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重新将该条公路由原来的县道规划为省道,为省道S106的末段。道路起于海子街镇宇洋驾校附近,止于赤水河大桥桥尾,顺接S106四川境老路,途经海子街镇八寨镇燕子口镇亮岩镇清水铺镇。沿现有老路布线,部分路段为新建部分,路线全长近70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40公里,按照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其中,板桥大桥属于S106七星关区花牌坊经燕子口至赤水河公路的一座桥梁,桥梁全长176m,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该桥共有4个桥墩,最高的3号墩高58.20m。
建设历程
贵州省S106贵清线(贵阳至清水铺公路),途经清镇织金县大方县七星关区。止于七星关区清水铺镇赤水河大桥桥尾。
S106贵清线是连接清镇站街镇流长乡、清镇工业开发区及织金县的交通要道。
S106丰竹坝至归化段公路连接大方县七星关区,2024年06月05日,S106丰竹坝至归化段公路改扩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2017年7月6日,七星关区召开道路建设专题会议,宣布S106七星关区海子街至赤水河公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S106七星关区海子街至燕子口至赤水河公路,是通往四川省同时连接沿线乡镇的重要通道,是七星关区境内一条重要的出境路、旅游路、致富路。道路的建成将大力提升区域内交通运输能力,对推动毕节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振兴区域经济、让沿线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海子街镇清水铺镇公路(703县道)现有技术等级为低指标的三级公路,路基宽度为7.5米左右,局部位置达不到7.5米,为沥青表处路面,路况较差,已逐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重新将该条公路由原来的县道规划为省道,为省道S106的末段。道路起于海子街镇宇洋驾校附近,止于赤水河大桥桥尾,顺接S106四川境老路,途经海子街镇八寨镇燕子口镇亮岩镇清水铺镇,沿现有老路布线,部分路段为新建部分,路线全长近70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40公里,按照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省道106线赤水河大桥。大桥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四川省叙永县交界,这座大桥于2009年8月正式建成通车,桥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箱型梁、双柱式墩,高20米,宽10.5米,全长146米。
2024年5月6日9时,按计划要求,S106贵清线K29+659(贵阳市清镇市青龙山办事处红湖村姬昌桥)实施危桥改造工程全封闭施工。现施工完毕,已于2024年11月15日13时30分恢复通行。2024年12月16日,历时半年的凹河桥危桥改造项目圆满落下帷幕,肩负毕节、贵阳和安顺地区交通保畅重要任务的凹河桥梁以崭新面貌为过往群众服务。凹河桥地处清镇市,是省道S106贵清线上的关键桥梁,横跨三岔河,原桥于1993年1月通车,是连接清镇市织金县的重要交通渠道。2023年凹河桥被评定为四类危桥,影响群众安全出行。经勘测研判,贵阳公路管理局启动了S106线凹河桥危桥改造工程,主要改造内容包括拆除病害桥台、重建桥梁钢筋混凝土连续实体板、对桥梁主体结构的病害进行维修处治,确保过往车辆安全通行。
省道S106花牌坊至赤水河公路分为两段,分别是花牌坊至燕子口段、燕子口至赤水河段,总长约80.82公里。该项目按8.5米宽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联通了四川叙永县,并解决了海子街镇八寨镇燕子口镇亮岩镇清水铺镇5个乡镇通二级公路的问题。
历史沿革
赤水河,这条源自云南省镇雄县的古老河流,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右岸的重要支流,于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全长436.5公里。四川省叙永县赤水镇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村赤水河段,有一段特殊的记忆。在每年6月至9月雨季,洪水夹着泥沙,波涛汹涌、浊浪滚滚,阻断了两岸的交通。早在汉朝唐蒙开辟南夷道到民国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人们虽屡有架桥之念,但因河水凶险,始终未能实现,只能依赖渡口通商旅。
1938年,川滇东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应运而生,毕节境内省道106七星关赤水河大桥桥尾段走向和川滇东路基本一致。
1939年,为确保川滇东路全线贯通,在水流较为平缓的河段架设了木便桥,有效保障了大量军用物资顺利运往前线。
1941年,由于上游暴雨,木桥被毁,民国政府决定修建上承华伦式钢桁架桥。
1944年,桥墩施工完成,而上部构造安装工程款未能到位,工程未能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改善川滇东路交通运输状况,提高通行能力,1952年政府决定完成桥梁上部结构。由贵州省公路局设计,改用半穿式钢桁梁桥,共3孔,每孔等跨36.6米,总长122.8延米。桥面宽4.3米,铺装木枋,钉固保护。
1954年元旦,桥梁建成正式通车,结束了川滇东路赤水河有渡无桥的历史。赤水河大桥建成后,成为连接川黔两省的唯一通道,促进了地区间的互通交流和经济发展。
1992年12月大纳公路建成通车后,赤水河上第二座大桥湾潭大桥再次连通川黔两岸,赤水河大桥的交通压力得以缓解。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需求的增长,这座大桥的运输能力无法满足现实需求。2007年,贵州省公路局批复同意在原桥旁修建一座新的大桥,而旧桥则因结构老化被拆除,结束了它近六十年的使命。新建成的赤水河大桥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和安全性。
2019年,G76夏蓉高速上的赤水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川黔两岸的距离再次缩短。
赤水河大桥的变迁,记录了川黔两岸人民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从战争到和平、从贫穷到富强的奋斗进程。
参考资料
多彩贵州网.七星关区启动四条道路建设.2017-07-11
连接毕节!这项工程正在推进→.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2024-10-13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0:49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