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嘴潜鸭
大型鸭类
赤嘴潜鸭(学名:Netta rufina)俗称大红头,是大型鸭类,个体比绿头鸭小,体长45-55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雄鸟头浓栗色,具淡棕黄色羽冠。上体暗褐色,翼镜白色,嘴赤红色。下体黑色,两胁白色,特征极明显,野外容易辨别。雌鸟通体褐色,头的两侧、颈侧以及颏和喉灰白色,飞翔时翼上和翼下大型白斑极为醒目。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区,也常出现在公路两侧的水泡中,特别是有水边植物和水较深的淡水湖泊最为喜欢。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或草子。主要分布于欧洲中部、亚洲中部,从多瑙河流域经土耳其、黑海里海、吉尔吉斯到西西伯利亚,往南到蒙古西部、伊朗、叙利亚北部,也有少量繁殖在西班牙东部、法国南部、欧洲北部,一直到丹麦、荷兰
外形特征
赤嘴潜鸭雄鸟额、头侧、喉及上颈两侧深栗色,头顶至颈项冠羽淡棕黄色。下颈至上背黑色,具淡棕色羽缘;下背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具绿色光泽;尾羽灰褐色,具近白色羽缘;两肩棕褐色,基部有一块显著的白斑;翼上覆羽及三级飞羽土褐色。外侧初级飞羽羽端及外翈褐色,内翈白色第一枚飞羽全为褐色,仅羽缘白色。内侧初级飞羽除羽端外,大都白色;次级飞羽白色,羽端灰褐色,形成宽阔的白色翼镜和翼镜后缘的褐边。翼缘白色。下体黑色,两胁白色,形成大形白斑。雌鸟额、头顶至后颈暗棕褐色,羽冠不明显;头侧、颈侧、颏和喉灰白色。上体淡棕褐色,腰部较暗;翅同雄鸟,但初级飞羽内翈和翼镜灰白色。下体淡灰褐色,胸及两胁较浓而微沾棕色,尾下覆羽污白色或淡褐色。 雌鸟非繁殖羽似雄鸟,但羽色较暗,下体杂有浅棕褐色,翼镜白色。 虹膜雄鸟为红色或棕色,雌鸟棕褐色;嘴雄鸟红色、前端较淡,雌鸟灰褐色,外缘粉红色;跗蹠雄鸟土黄色,雌鸟淡黄褐色。
跗鳞盾片状;雄体气管有不对称的膨大部;两者鸣声不同,通常羽衣及行为亦异;配偶关系及家庭生活维持时间短;一年换羽2次;雄体常换“蚀羽”及鲜艳的婚羽各1次;幼雏的绒羽有明显花纹;雌体有“逗引”表演。
大小量度:体重♂1000-1250克,♀900-1100克;体长♂510-550毫米,♀450-528毫米;嘴峰♂48-54毫米,♀46-50毫米;翅♂250-280毫米,♀240-255毫米;尾♂55-66毫米,♀55-65毫米;跗蹠♂38-44毫米,♀37-42毫米。(注:♂雄性;♀雌性)
(注:赤嘴潜鸭图册网址)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河口地区、三角洲或盐碱湖。也常出现在公路两侧的水泡中,特别是有水边植物和水较深的淡水湖泊最为喜欢;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捕鱼区偶尔也见有活动。
生活习性
迁徙
春季于4月初至4月中旬从南方越冬地迁往西北和内蒙等繁殖地,亦有迟至4月末5月初才到达的。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迁徙时常集成群。
习性
性迟钝而不甚怕人。不善鸣叫,常成对或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上百只的大群。休息时多成群停息在有水草的滩边沙洲和湖心岛上,也会与其他野鸭混群。常潜入水中觅食藻类,鱼虾等。繁殖期在芦苇丛中筑巢。飞行笨重而迟缓。
食性
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常在水面开阔处游泳嬉戏,或一动不动地漂浮于水面。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或草子,冬季有时也到农田觅食散落的谷粒。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在越冬地时即已成对,4月中旬到达繁殖地后即开始营巢。通常营巢于多芦苇和蒲草的湖心岛上、水边草丛和无水的芦苇丛中,有时也在湖边干芦苇堆里。巢较密集,有时在一个芦苇垛里就能发现6-7个巢,通常掩藏得很好。巢由芦苇叶三棱草构成,内垫柔软的细草和羽毛。巢的大小为内径185(170-195)毫米,外径250(235-280)毫米,深60(55-65)毫米。每窝产卵6-12枚,多为7-9枚,卵浅灰色或苍绿色,大小为56.2(55.2-60.5)毫米×41.8(40.5-44)毫米。孵化期26-28天,主要由雌鸟孵卵,但在雌鸟离巢取食时,雄鸟亦承担孵卵任务,6月初即可孵出雏鸟。
分布范围
主要繁殖在欧洲中部、亚洲中部,从多瑙河流域经土耳其、黑海里海、原苏联南部、吉尔吉斯西西伯利亚,往南到蒙古西部、伊朗、叙利亚北部,也有少量繁殖在西班牙东部、法国南部、欧洲北部,一直到丹麦、荷兰;越冬在地中海、里海、亚速海、黑海、印度北部和中部、缅甸、亚洲西南部、欧洲南部、埃及、中东、非洲东北隅和西北沿海一带,偶尔也到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主要繁殖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柴达木盆地等,越冬在中国西藏南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
旅鸟:巴林芬兰爱尔兰、日本、黎巴嫩、利比亚、马耳他、挪威、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瑞典、泰国、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规范管理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该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
种群现状
赤嘴潜鸭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曾经是相当丰富的。1956-1967后期间曾在内蒙古乌梁素海多次见到上千只的大群,5月初在新疆伊犁也曾见到200-300只的群体活动,但现在却很难见到这种壮观的场面,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据1992年世界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国仅见到2598只。种群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过度的狩猎,另一方面是由于栖息环境的恶化和污染。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2022年春季鸟类迁徙期间,赤嘴潜鸭现身河北雄安新区。
参考资料
Netta rufina.The IUCN Red List.2013-02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9 10:01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