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朝洪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任副教授;1996年任教授。现任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考古系常务副主任、考古文博院常务副院长、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等职。
人物经历
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任副教授;1996年任教授。现任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考古系常务副主任、考古文博院常务副院长、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等职。
学术活动
1、1998年4月12——20日赵朝洪、吴小红赴斯洛文尼亚参加卢布尔雅那大学举办的“欧亚大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
2、1998年4——5月邹衡、赵朝洪、刘绪、吴小红参加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代表团赴埃及、意大利、希腊等国考察,邹衡任代表团顾问,赵朝洪任副团长,历时半个月。
3、1998年10月赵朝洪参加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在北京三元宾馆召开的“中国出土玉器鉴定与研究学术讨论会”。
4、1998年?月赵朝洪赴广东省参加“中石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
5、1999年1月经北京市文物局同意,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东胡林考古队”,赵朝洪任队长,郁金城、王幼平任副队长,开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
6、2000年11月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召开了《中国古代玉器与玉文化高级研讨会》,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40余名考古、文物、历史、地质及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赵朝洪主持了会议。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7、2001年8——11月赵朝洪主持了对东胡林遗址的第一次发掘工作,参加发掘的有研究生4人,市文物研究所1人,区文管所1人。多名教师及多学科专家学者参加了现场考察与研究。
8、2001年赵朝洪主持辽宁省重大软科学课题(项目号2001401027)《岫岩玉的开发历史与可持续发展》(2001—2003)获得批准。
9、2001年11月3——6日赵朝洪参加在河南省三门峡举行的“仰韶文化发现八十周年纪念会暨学术讨论会”,并作学术考察。
10、2001年严文明、赵朝洪、张江凯、赵辉、张弛、樊力参与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1、2001年6月8日赵朝洪被聘为国家重点课题“西北人文资源数据库“专家组成员,并主持国家重点课题(批准号01AA02)《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文物考古子课题(2001—2005),以及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项目《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文物考古子课题(2001—2005)。
12、2001年12月1——3日赵朝洪应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香港校友会邀请同郝平、徐苹芳、邓娅、许诤、李崇峰等一行7人赴陕西省扶风、西安考察大秦寺、碑林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3、2002年赵朝洪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01BJBLS022)《东胡林人及其文化研究》(2002—2005)获得批准。
14、2002年11月4——11日赴韩国鲜文大学校讲学,并进行田野考古考察。
15、2003年9——11月赵朝洪主持了对东胡林遗址的第二次发掘,参加发掘的有研究生3人,市文物研究所2人。多名教师及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学者参加了现场考察与研究。
16、2003年?月赵朝洪赴广西桂林参加“华南及东南亚史前考古——甑皮岩遗址发掘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
17、2004年5月赵朝洪赴大连参加“中国玉文化、玉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
18、2004年7月24——28日赴内蒙古赤峰市参加“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
19、2005年8月12——16日赵朝洪赴新疆和田参加“首届中国和田玉文化研讨会”,并作“和田玉与玉石之路——西北人文资源的瑰宝”的大会发言。
20、2005年9——11月赵朝洪主持了对东胡林遗址的第三次发掘,参加发掘的有研究生3人,市文物研究所2人。多名教师及多学科专家学者参加了现场考察与研究。
21、2005年10月14——15日赵朝洪参加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的“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并作大会发言。
22、2005年12月赵朝洪主持的国家文物局边疆考古项目(批准号文物保函【2005】1293号)《玉石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察与研究》(2005—2008)获得批准。
23、2005年赵朝洪主编的《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获北京大学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4、2006年1月赵朝洪主持的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05JJD780002)《华北地区旧、新石器文化过渡研究—以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为中心》(2005—2008)获得批准。
25、2006年9——11主持了对东胡林遗址的第四次发掘,参加发掘的有研究生3人,市文物研究所2人。多名教师及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学者参加了现场考察与研究。
26、2007年赵朝洪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批准号06AaLS002)《东胡林人及其文化研究》(2006—2010)获得批准。
27、2007年9月18——21日赵朝洪赴河南省新郑市参加“纪念裴李岗文化发现三十周年暨学术研讨会”。
28、2007年11月28——12月1日赵朝洪应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邀请为“全国博物馆专业人员玉器鉴定研修班”授课。
29、2008年5月4——7日赵朝洪赴浙江温岭参加“东瓯古城学术研讨会”,并作考古考察。
30、2008年赵朝洪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8BKG002)《东胡林文化遗存研究》(2008-2011)获得批准。
31、2009年5月21——22日 “华北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赵朝洪主持了会议。
32、2009年11月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邀请赴广东揭阳进行玉都复审,并作“玉与中国的玉文化”的学术报告。
33、2010年5月31——6月1日赵朝洪应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邀请为“全国博物馆专业人员玉器鉴定研修班”及“2010年文物拍卖专业人员玉器鉴定培训班”授课。
34、2010年12月9——12日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邀请赴广东揭阳参加世界华侨华商大会及揭阳玉石文化节,并作“中国玉文化的特质及其普世价值“的学术报告。
35、2011年9月1——2日赵朝洪参加了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玉石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作“中国玉文化的特征及其价值”的大会发言。
出版图书
学术论著
1998——2011年间发表的主要论著(文物、考古)
一、
1、Zhao Chaohong. New Achievementsin the Study o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Paleolithic to the Neolithic in China , Documenta Prathistorica XXⅤ,Ljubljana 1998.
2、、赵朝洪: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现、研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考古卷),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赵朝洪:中国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研究,《中石器文化及有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4、赵朝洪:中国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研究的新进展,《文化的馈赠-汉学 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考古卷)p182-18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Zhao Chaohong and Wu Xiaohong. The Dating of Chinese Early Pottery and a Discussion of Some Related Problems, Documenta Prathistorica XXⅦ,Ljubljana 2000。.
6、赵朝洪: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1998),文物出版社,2000年9月。
7、赵朝洪、吴小红:中国早期陶器的发现、研究及早期制陶工艺的初步探讨,《陶瓷学报》2000年4期。
8、赵朝洪等:北京东胡林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获重要发现,《中国文物报》2003年5月9日第一版。
9、、赵朝洪、吴小红:中国早期陶器的发现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考古学研究》(五),科学出版社2003年。
10、赵朝洪等: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9月。
11、赵朝洪等:辽海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原料产地的初步探讨,《中国玉学玉文化论丛》三编(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9月。
12、赵朝洪:《东北地区史前玉器原料产地的初步考察及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纪念佟柱臣先生85华诞学术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又载载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纪念佟柱臣先生85华诞学术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
13、赵朝洪等:《东胡林、转年、南庄头与于家沟——华北早期陶器的初步探讨》,载《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纪念甑皮沿遗址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16-127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
14、赵朝洪等:《北京东胡林遗址2005年发掘又获重要成果》,载国家文物局主编:《2005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6-8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
14、赵朝洪:《北京门头沟东胡林史前遗址》,(《考古》2006年第7期)。
15、赵朝洪:东胡林人,《文史知识》2008年第6期.。
16、赵朝洪等:《从玉器原料来源的考察看红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关系》 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56-463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
17、赵朝洪等:《北京东胡林遗址的发掘及其意义》,载《全球化背景下考古学新前沿解读中国古代传统—庆祝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9-39,美国AMS艺术、科学与人文基金会出版,2008年。
18、赵朝洪::《中国的玉器起源及相关问题》,《名家论玉》(二),科学出版社 2009年11月。
19、东胡林考古队(赵朝洪等):东胡林遗址的发掘及其意义,《北京文化史》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
20、赵朝洪等:《和田玉和 “玉石之路”——中国人文资源的瑰宝》,2006年8月新疆和田第二届中国和田玉文化旅游节学术讨论会论文。又载刘国祥、于明主编:《名家论玉——2008绍兴“中国玉文化名家论坛”文集》,:113-134页,科学出版社,2009。
21、赵朝洪等.:《从玉料产源考察谈玉器起源的几个问题》,.载《东南考古研究.》(第四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2、赵朝洪:《中国玉文化的特质及其普世价值》,载《名家论玉》(三),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
23、赵朝洪:《西北地区文物与考古资源概述》,载《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报告》,学苑出版社,2010年4月。
二、
1、赵朝洪主编:《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赵朝洪等著:《中国岫岩玉》,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8-11-26
赵朝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3 10:1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学术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