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踔(拼音:chuō)是汉语二级通用字。此字形最早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本义是践踏、踩。 据《说文》:“踔,踶也。”段玉裁注:“许意踔与蹈义同。”引申可指腾起、跳跃。又引申有逾越、跨越之义。
字源演变
“踔”是形声字,从足,卓声。左边的“足”表意,篆书之形像膝盖(口)和脚(止),表示用足踢;右边的“卓”表声,本身有“高”的意思,“足”“卓”组合为“踔”表示脚从高处落下。因此,“踔”的本义是践踏、踩,引申可指腾起、跳跃。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捷垂条,踔稀闲,牢落陆离,烂曼远迁。”裴骃集解引郭璞曰:“踔,县蹢也。”清·王先谦《汉书补注》:“郭言县蹢者,谓以身投掷于空中。”由此,“踔”又引申为逾越、跨越之义。
在古汉语中,“踔”有多个读音,如读“zhuō”音时,同“𥢔”,义为卓然特立;读“tiào”音时,同“趠”,表逾越,《集韵·啸韵》:“趠,越也。亦作踔。”;读“tiǎo”音时,表路远,《集韵·筱韵》:“踔,路远也。”现代汉语中保留了这些意义,而读音均已并入“chuō”。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足部】知教切
踶也。从足,卓声。
说文解字注
踶也。许意踔与蹈义同。
从足,卓声。知教切。二部。《广韵》丑教切,蝯跳也。《汉书·上林赋》:“趠希间”,《史记》作“踔希间”,是也。又《庄子》:“一足踸踔而行”,谓脚长短也,敕甚、敕角切。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部】
(chào)《唐韵》丑教切。《集韵》《韵会》敕教切。并音䮓。《说文》:踶也。注:徐曰:踶,亦当蹋意。
又《前汉·扬雄传》:踔夭蟜。注:踔,走也。《文选》李善注:踔,逾也。《后汉·蔡邕传》:踔宇宙而遗俗兮。注:踔,犹越也。
又《集韵》陟教切。音罩。义同。
(tiào)又《集韵》他弔切。音粜。《史记·司马相如传》:踔稀闲。注:踔,县蹢也。
(chuō)又《广韵》《集韵》《韵会》并敕角切。音逴。《史记·货殖传》:上谷至辽东,地踔远。《前汉·孔光传》:非有踔绝之能,不能逾越。注:踔,高远也。
又《庄子·秋水篇》:吾以一足踔而行。音义:踔,本亦作卓。趻踔,行貌。《玉篇》:踔,践也。踸踔,跛者行也。按踸与跺同。
又《楚辞·七谏》:马兰踸踔而日加。注:踸踔,暴长貌。
又《博雅》:踸踔,无常也。陆机文赋》:故踸踔于短韵。注:今人以不定为踸踔。不定,亦无常也。
(tiǎo)又《集韵》徒了切。音窕。路远也。
(diào)又《集韵》《类篇》并徒弔切,音调。《类篇》:远腾貌。
又《集韵》敕略切。音鄀。略踔,行貌。
(zhuō)又《集韵》《正韵》并竹角切。音琢。与𥢔同。特止也。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集汇
上中古音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踔的解释.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01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