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兔是蹄兔目现存的唯一代表,体型似兔,脚上有蹄,脚掌有特殊附着力,适合爬树或在岩石上攀登。蹄兔为树栖性或地栖性,食植物或昆虫,背上有用于驱敌的
腺体。蹄兔目是
哺乳纲真兽类,为陆栖或树栖的小型兽类。因具有蹄状趾甲,故名。
哺乳纲的1目,为陆栖或树栖的小型兽类,因有蹄状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体长30~60厘米。尾长1~3厘米或无外尾。外貌似穴兔,但前足4趾,有似蹄状的趾甲;后足3趾,其内趾和第2趾有一长而弯的爪,另一趾短,有扁平、蹄状的趾甲。脚掌有具特殊附着力的无毛足垫,有腺体分泌以保持足垫湿润,足垫肌肉排列是周围高而
中央凹,为具
吸盘作用的肉窝,有攀登能力,蹠行。毛被针毛,粗硬而蓬松。背部有一腺体,腺体所在处的毛色与周围的体色不同。蹄兔受惊或愤怒,斑块处的毛竖起,腺体外露。腺分泌有异味,可驱避天敌。有1对单尖、锐利、断面呈三角形、不断生长的上门齿,下门齿两对,如凿状,臼齿为脊齿。头骨
顶间骨大;有眶后条;侧枕突大,视觉和听觉均敏锐。仅1科
蹄兔科3属约10种,分布于非洲、
西奈半岛、以色列和
叙利亚。以植物和昆虫为食。初生时被毛、睁眼,不久就会动。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2岁性成熟,寿命7年半。天敌为蟒、鹰和豹。蹄兔属仅一单型种蹄兔。无外露于毛被外的尾巴;背毛灰褐色,腺体周围毛黑色,与周围背毛颜色不同,颇易鉴别。分布于非洲大部地区、叙利亚、西奈半岛和
巴勒斯坦。因在
撒哈拉沙漠以北有分布,所以是
古北界的种类。6~50只个体群居于岩石堆和灌丛间。白天或温暖的月夜常在陡峭的光滑岩石上奔跑,动作十分敏捷。以草、嫩叶和树皮为食。每胎2~3仔,妊娠期225天,产仔于石缝间。岩
蹄兔属共6种,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由
埃塞俄比亚、刚果向南,至非洲南部和西南部。栖息于山区,最高分布可达海拔3800米。无外尾;背毛褐色或苍白与黑色混杂,腺体附近的毛黄色或白色,与蹄兔属颇易鉴别。岩蹄兔结成数百只的大群生活。白天活动,常在岩石间追逐,发出刺耳的尖叫。幼仔多在5月下旬出生,每胎3仔,
妊娠期225天,寿命不超过7年。肉可吃,但既粗又老。天敌为蟒、猛禽和猛兽。
树蹄兔属共3种,分布于非洲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中部和
南部非洲。分布最高可达海拔4500米。尾长1~3厘米,可与其他两属鉴别。背毛褐色,带有灰色或黄色色泽;腺体周围毛白色。日间在树洞或簇叶中躲藏,晚上寻食,在树干跑上跑下,或在枝间跳跃。以树叶、嫩树皮、树芽、昆虫为食,有时也在地面上取食。每胎产1~3仔,妊娠期约7个月。遇天敌时,背和臀部转向敌人,腺体周围的毛散开,露出腺体,臭气四溢。
妊娠期长达7-8个月。体长25-50厘米,体重约4-5千克,
草食性,背部有香腺。其中岩
蹄兔属和蹄兔属生活在地面,白天活动;
树蹄兔属栖息在树上,昼伏夜出。可能起源于古代
有蹄类动物。
在《圣经》,这些动物被统称为
沙番,音译自希伯来语(שָּׁפָן,shaphan),很可能是一种岩
蹄兔属的动物。
·西非树蹄兔 D. dorsalis
·东非树蹄兔 D. validus
·查氏蹄兔 H. chapini
·阿山蹄兔 H. antineae
第一块
蹄兔类化石是在19世纪中叶发现的。自此以后,化石逐渐增多,化石蹄兔类至今已建立了16属。早期蹄兔类具有完全的
齿式,最后一个
臼齿不退化。许多化石蹄兔比现生种大得多,有些大小与现代马相近。蹄兔类在
早第三纪已相当分化,在撒哈拉的
始新世和埃及早
渐新世地层中,它们在各类哺乳类化石中占很大比重,尤其在埃及早渐新世动物群中,属种繁多。新第三纪蹄兔类分布相当广泛,除非洲外,在希腊、法国南部、
高加索和中国北部都有发现,但种类相当贫乏。在
更新世,其分布区域与现生种相近,但在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更新世地层中仍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