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姓,姓氏,源于
子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
蹇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蹇,通“謇”,又与“褰”、“搴”通。
历史发展
基本信息
蹇姓,源于子姓。蹇,通蹇、謇、褰、搴。
读作jiǎn(ㄐㄧㄢˇ)
姓氏渊源
蹇(Jiǎn)姓源出有:
第一个渊源
源于风姓,出自远古第一帝伏羲氏之臣蹇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蹇修,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氏属下的臣子,他在典籍《屈原·离骚》中由记载:“解佩飨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注:蹇修,伏羲之臣也。伏羲氏与其妹妹女娲对人类发展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合理的婚姻制度,“同姓不婚”,就是那个时代智者的贤识。由此,诞生了为男女之间传语联系、促成婚姻的人物,即媒人。而伏羲氏令蹇修为媒,以通辞理,说明蹇修是个很会做媒的人,故而后世的人们皆称媒人为“蹇修”。例如,在蒲松龄编著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中就有:“生不忘蹇修,翼日,往祭其墓。”即指蹇修的功德作用。
在蹇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蹇氏,大多操持媒业,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蹇氏族人大多尊奉蹇修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
秦国大夫蹇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蹇,通“謇”,又与“褰”通。蹇叔,子姓,原先是春秋时期的宋国名士,与
百里奚是至交好友,曾多次救助过百里奚。后百里奚在秦国为相,向秦穆公推荐了
蹇叔,蹇叔后来在秦国成为一代名相。他和百里奚一起,辅佐
秦穆公教化民众,安施变革,兴利除害,使秦国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了,秦穆公最终也成就了春秋霸业。
蹇叔的子孙后代以先祖为荣,以其名字为姓氏,称蹇氏,并世代相传。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魏国大夫蹇重,属于以先租名字为氏。史籍《风俗通义》中记载:战国时期魏国有蹇重。“
三家分晋”后的魏国,曾一度非常强大,其时蹇重为魏国君主魏文侯魏斯执政时期(公元前446~前397年在位)的重要谋臣,姬姓,与著名的赵简子为同时代之人。
在典籍《刘向说苑·尊贤》中记载了蹇重对君臣关系以及所谓“忠臣”的看法:“魏文侯觞大夫于曲阳,饮酣,文侯喟然叹曰:‘吾独无豫让以为臣。’蹇重举酒进曰:‘臣请浮君。’文侯曰:‘何以?’对曰:‘臣闻之,有命之父母,不知孝子;有道之君,不知忠臣。夫豫让之君,亦何如哉?’文侯曰:‘善!’受浮而饮之,嚼而不让,曰:‘无管仲鲍叔以为臣,故有豫让之功也。’”蹇重的意见,打消了魏文侯的许多顾虑,推动了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的进程,功秉一时。
在蹇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蹇氏,并世代相传。
得姓始祖
蹇修、蹇叔、蹇重。
迁徙分布
蹇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位,以襄阳为郡望。蹇氏族人早期居住于陕西一带,后逐渐向南、向东扩展。汉、唐之际,蹇氏族人在湖北襄樊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
襄阳郡为郡望。唐、宋以后,蹇氏族人分布渐广。如今湖北、湖南、四川、安徽、云南、陕西、重庆、贵州、山东、福建、台湾等地均有蹇氏族人分布。
蹇氏,发祥地为中原今河南省淮阳县(古称宛丘)一带,后在河南至陕西往返迁移,在中原一带居住。春秋时期,
蹇叔在今安徽淮北市
濉溪县临涣镇出生,成年后移居山西太原,结识了
百里奚,与之交好。后百里奚在秦国为相,向
秦穆公推荐蹇叔为官,蹇叔才又从太原(
宋国)迁居秦国为官,部分族人跟着定居陕西凤翔一带。蹇叔去逝后,后代又逐渐由陕西、山西向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等黄河中下游往返迁移,在汉唐之际在湖北襄樊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襄阳郡为郡望。唐宋以后又迁居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云南,分布渐广。如今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安徽、云南、陕西、贵州、山东、江西、广西、吉林、福建等地均有蹇氏族人居住。蹇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蹇叔去逝后,部分蹇氏族人经陕西凤翔迁至山西太原,三家分晋后迁于今山西霍县西,后迁至睢阳,成为睢阳八大家之一。西汉时,随刘邦军队迁至陕西咸阳,东汉时迁至河南洛阳,汉未迁至四川成都。从晋朝统一中国后,到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蹇氏族人都处于隐居时代,沉沦三百余年,在隋朝后期才又活跃起来,离开成都迁至山西太原府。唐初,随李世民军队迁至陕西长安,盛唐未随唐玄宗避“
安史之乱”逃难成都,部分族人定居汉中,“安史之乱”平息后又回到长安。唐未黄巢起义攻占长安,公元880年,先祖蹇道原作为唐朝大臣随唐僖宗避乱,举家迁到了成都,黄巢被朝廷官军剿灭后,蹇氏后人分析唐朝即将衰败,就没有再随僖宗回到长安,而是隐居在成都附近的双流县。整个
五代十国期间,蹇氏后人在四川沉沦一百五十年左右。先祖蹇周辅(公元1021~1096年),四川双流 (今成都双流县境)人,在书院师生的鼓励下,入朝参加科考考取进土,因做官迁离故土,为宋朝做官四十余年。作为宋神宗时期一位较有才干的人物,他“善于讯鞫,钩索微隐,皆用智得情”,办案很有经验。一些“事连掖庭”的重大案件,“它司累月不能决”者,“乃命周辅”。曾因审理李逢案,使“台臣杂治无异辞”,连神宗皇帝也“称其能”。蹇周辅盐法是北宋神宗元丰年间,为适应北宋政府聚财之需,在禅宗皇帝支持下,由蹇周辅亲自主持,对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区盐法中的落后环节进行的一次变革,是元丰时期政府理财的重要一环。蹇周辅辞官后隐居江西庐山。其子蹇序辰,字授之,登第后数年,以泗州推官主管广西常平。1127年北宋灭亡后,蹇氏族人向江西中部迁移至吉安。1279年南宋灭亡后,蒙古人大势侵入,汉民遭遇突袭,蹇氏族人开始离开故土,部分族人向巴蜀西部迁移,部分则继续留在江西吉安,但向山区密林深处迁移(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地势极为险要),躲避兵荒,继续沉沦。先祖蹇义(1363-1435),原名蹇镕,字宜之,巴县(今属四川)人,元至正23年(公元1363年)生于今重庆市江北区(当时称龙潭大山凤居沱)一个贫困的农民之家。当宋朝建立,中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先祖蹇义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即大明朝建朝近二十年竞争空前的首届殿试中金榜题名,明太祖朱元璋赞扬他“孝义有佳”、为大明最有学识和思想的文化新人,赐手书为其改名为“义”,并当即授中书舍人,调至身边“朝夕左右”,做文胆代笔,从此跻身于国家的权力核心和最高决策层,且任朝廷高官整整50年,历任大夫、少师、太保兼吏部尚书(天官),历仕五朝六帝,为(明太祖至明英宗)六朝皇帝依仗之重臣。在明未清初(1656年),根据清朝廷颁布的诰令,久居江西吉安的蹇氏族人大部分开始向蛮荒之地的四川、贵州迁移定居。部分蹇氏族人离开重庆四川之后,由于与之前迁移的家族失去联系,继续南迁至贵州毕节、云南镇雄县、巧家县、绥江县、文山市、曲靖师宗县等地。蹇姓望居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一带,其后襄阳历为郡、州、道、府之治所)以及江苏省宜兴市。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
襄阳堂:以望立堂,亦称荆襄堂、襄州堂。
家谱文献
贵州遵义蹇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
中国国家图书馆、
贵州省博物馆。
字辈排行
重庆巫溪朝阳镇蹇氏字辈:南益维光大,万发永吉昌,家兴全忠孝,福禄考自强,国正天易顺,少年定安邦。
重庆奉节蹇氏字辈:“中良传家兴有德世代远”
重庆潼南蹇氏字辈:德福臣尔朝,儒政维仁宗,永远跃先泽,文光毕士通。
重庆城口蹇氏字辈:正大光明,德永远宗。发其百万,忠良顺家。和福子孙。
重庆
酆都蹇字辈:国政朝文时精华,万象兴隆永瑞光,赡养少宗成仁帝,兰田贵子映
明坊重庆南岸蹇氏字辈:道德文原启;时维异来成;朝廷应合正;
仁义礼智信;登崇宗泰守;福才万世兴
重庆江津蹇氏字辈:时来天子三锡泽,广(光)大诗(书)书(声)万世昌, 荣华富贵多福择,祖德宗功兆馨香
重庆巴县蹇氏字辈(不完整版): 朝廷应和正,仁义礼智信,登崇宋太守,福禄万世兴
重庆长寿蹇氏字辈:道德源文启 时来裕维承 朝廷应合正 仁义礼智信 登崇宗太守 世代复联兴 本立芳隆盛 家齐业广荣 安邦怀远大 在国献经纶 永绍沿书泽 儒学庆升平 天官开弘恩 昆仲俊贤明 步武光先绪 雄谋振华林 康长满财贵 千秋显昌恒
重庆彭水字辈:维奉常成友,国正天兴顺,世代祚朝廷,刚明登金榜(册),文昌礼立仁,大中书胜美,万山应光荣,华堂立龙位,清和智安生(升),永远享太平。
湖南安乡、华容蹇氏字辈:昌后承先德,振宗在敦常,斯文大启正,永代迪前光。守典传家政,鸿犹广国华,英才恒继体,作述集休嘉。
湖北房县蹇氏字辈:“……培德正兴本礼家臣……”
湖北利川蹇氏字辈:昌后承先德,振宗在敦常,斯文大启正,永代迪前光。守典传家政,鸿犹广国华,英才恒继体,作述集休嘉。(大厚承先德,振宗守天常,斯文本心真,永代列绍光 )
湖北松滋蹇氏字辈:“正大光明洪开永昌绍承祖德为起贤良”。
四川南充蹇氏字辈:年思国天元。大朝文学启,明廷仕永登,根培崇仁秀,映绍时维荣。( 良思国天其员大曹文学允明听是女申根佰从委秀映尚时围任) 续字辈:华兴升平庆,宏志茂贤嘉,良泽定显伦,宗继程万远。
四川苍溪蹇氏字辈:(
白山乡)显元奉文思,国际联登时,先声可茂士,有得
应天之。(
黄猫乡)士已未韦三,大地从正道,宗德继志长,李艺传受本,寅信克受昌。
四川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分支 蹇氏字辈:工运成单、登是平大、名任易里、志星国的、家和神显、谣清跟允、华勇继成 另有相同(工运长
单登是庭大名任易李志星国第家和常显要清恩荣华勇继承)
四川自贡、泸州分支 蹇氏字辈:思宗敬祖、广生贤良、孝维廷国、忠相朝邦、文武联登、兰桂腾芳、明天佑汝、世光永昌
四川巴中蹇氏字辈:大朝文学启,明廷仕永登,庚佩丛仁侯,万代子孙欣
四川宜宾市屏山县太平乡蹇氏字辈:大有成亭洪之居,文泽朝应宗复兴,良才永定平安泰,天锡美竹帮国清。
云南绥江县与四川屏山县为一房祖先蹇有,蹇有有三子,其一居住在一江之隔的绥江县黄坪村一带,绵延子嗣,家族字辈:有成廷洪彪,居文思向堂;家长兴发达,世代享荣昌。(编者蹇兴晓加昌字后续16字:民后共和顺,万业出贤良;文之居高庙,武者永卫华。)
四川成都市邛崃市/湖南省麻杆县孝感乡蹇氏字辈:金家泽万逢,文朝德洪忠.凤开龙楼步,普天庆云风.
陕西汉中蹇氏字辈:朝应国明(伦)维,万登(灯)林正长,红云福兴义(利)
山东蹇家蹇氏字辈:效述申家令,昭穆斯同符,一本起云仍,丛龙广天祖
山东临沂蹇氏字辈:纪树深家令兆木斯同福
贵州正安蹇氏字辈:孟世仕来(时来天子)三锡泽,广大诗书万世昌
贵州遵义道真蹇氏字辈: 应来臣玉孟,以下分立三支字派,
一是大土坪: 仕志光朝廷,忠孝荣世泽,德化庆长明。
二是南垭口: 仕时祥开泰,运世盛重儒,宗福禄增辉。
三是方丘: 仕源寿世昌,清明中相国,大道孝联芳。(此三支字派用完后,共用新续字辈)三会启伟 业,黔北树金星,多才贵奉献,仁义昭乾坤。群贤思强国,龙凤喜飞腾,前旺后发远,刚正永阳春。
云南镇雄蹇氏家谱,国臣士朝映洪秀,家庆发祥登仁寿,耀祖光宗元世宪,万代金龙总在贤。
宗祠楹联
千里行师,老成进谏;三朝着绩,银印增荣
上联说春秋时期的蹇叔,原寓居宋国,后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用他为上大夫。穆公要远袭郑国时,他极力谏阻,未被采纳。出兵时,他到队伍前哭着送军中的儿子,说:“晋国军队肯定在崤山抵御秦军,你必死在那里。我等着收你的尸骨吧!”结果正如他所说,秦师全军覆灭,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大将都被晋人俘获。下联说明朝时期的巴县人蹇义,字宜之,原名珞,明洪武年间进士,宫中书舍人。明太祖曾问他:“你是蹇叔的后人吗?”他叩头不敢回答。太祖见他诚实,为他改名为“义”。明成祖时,曾辅佐太子监国,军政大事都依靠他,后官至少师。历官五朝,在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三朝,尤其显赫。后来的明仁宗、明宣宗分别赐他银印。
姓氏名望
蹇叔:春秋时秦国大夫,有贤名,为百里奚所推荐,秦穆公任为上大夫。
蹇义:明代大臣。字宜之,初名瑢,巴县(今属四川省)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授官中书舍人。
蹇贤-(1374——1450),字希坚,明重庆府巴邑大宁(今重庆巫溪)人氏。累官至荣禄大夫、少师兼吏部尚书、
特进光禄大夫,赠太师,谥忠定,明代巴邑蹇义之侄亲。宗祖祠重庆江北之凤居沱。湖南安乡,湖北利川蹇氏之始祖。
蹇达(1542年-1608年),巴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
右都御史兼
兵部尚书。
蹇先任(1909.4.5-2004.7.25),女,排行老二,人称蹇二姐,曾化名黄代芳,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贺龙元帅的第二任夫人。
蹇先佛(1916.7-2022.12.30),女,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蹇先任之胞妹,中国人民解放军萧克上将夫人。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
蹇先艾(1906-1994),现代作家。1906年生于贵州
遵义。学生时期即开始写作,1926年参加文学研究会,与李健吾等组织曦社,出版《爝火》杂志。1931年至1937年任北京松坡图书馆编纂主任。此时著有短篇集《朝雾》《一位英雄》《乡间的悲剧》等。抗战时期,在贵州与
谢逸等组织每周文艺社,出版《每周文艺》,还主编贵州日报副刊《新垒》。1937年至1951年,先后任遵义师范学校校长,贵州大学等校教授。这时作品集有有《盐的故事》《幸福》等。1951年至1965年相继担任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文化局局长等职。此间作品有短篇集《山城》《倔强的女人》和散文集《新芽》等。
蹇先超(1919-1935),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住县城东街。排行老五(父亲蹇承晏),即为
蹇先为烈士、蹇先任副秘书长、蹇先佛副部长(同见下)的小弟。
蹇先为(1911-1932),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排行老三,为蹇先任(见下)的大弟。1925年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兑泽中学。1926年春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