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拼音:jì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隹(zhuī)、辵会意,隹指鸟,辵表示行动相关。“进”的本义指向上移动,或指向前移动。引申为去朝廷当官,又引申为使动用法,表示对在上者有所进献。或指推荐人物,或指进谏、献纳物品。又引申指财物等由下而上的归入、收进,后泛指收入。引申指进入某一范围,也表示老式住宅房屋前后的层次。
字源演变
甲骨文的“进”写作图1,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表示一只鸟的“
隹”,下面是表示一只脚的“
止”,脚趾朝上。鸟是不能后退走路的,只能往前面走或者蹦跳前进,或者向上攀爬树木,因此这个字表示前进的意思。金文(图2)在甲骨文基础上,左边增加了一个表示道路的部件“彳”,文字所传达的含义与甲骨文相同。小篆(图4)在金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把“彳”“止”合成“辵”(音chuò),右边为“隹”。隶书将“辵”写成了“⻌”,笔画上变为平直。新中国颁布的《简化字总表》吸取了现代群众创造的“进”代替“進”作为规范字,以形声结构代替了会意结构。“⻌(辵)”作形旁表义,“井”作声旁表音。
《
说文解字》认为“进”是一个形声字:从辵,閵(lìn)省声。”据《说文》,“閵”是一种鸟。从“进”的古文字形来看,并没有《说文》提到的“从閵”的构型,《说文》“閵省声”恐非。
“进”的本义表示前进,《仪礼·士冠礼》中说:“进受命于主人。”“进”是上前、前进的意思。古代臣属会到上级面前汇报工作情况,到皇帝面前提出某些个人的想法、献贡品等,因此有“进言”“进谏”“进贡”等说法,这里的“进”都是上前、靠近的意思。进言、进谏如果涉及人事,就有了“推荐、举荐”的意思,例如《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所说:“进贤兴功,以作邦国。”也就是推荐贤能的意思。而“进”本身具有攀登这个含义,引申就有了晋升、提拔的意思,例如《尚书·君陈》中记载:“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是说提拔晋升贤良的人以率领后进。
进是向前进,向前进总有目的地,总期望到达哪里。进入也就成为进的后起的引申义。例如《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今大开城门,我兵若进,中其计也。”进入有不同的层次,故房屋分成的前后层次也称进。例如《西游记》第一回:“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辵部】即刃切(jìn)
登也,从辵,閵省声。
广韵
即刃切,去震精 ‖ 進聲真1部(jìn)
進,前也。善也。𦫵也。登也。又姓,出何氏《姓苑》。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部】进
古文:𨙟、𨗃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即刃切,音晋。《说文》:登也。《玉篇》:升也。《广韵》:前也。《礼·曲礼》:遭先生于道,趋而进。《表记》:君子三揖而进。注:人之相见,三揖三让,以升賔阶。《书·盘庚》:乃登进厥民。疏:延之使前而告之也。
又《正韵》:荐也。《礼·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又《正韵》:效也。《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注:自勉强也。《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又近也。《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
又进士。《礼·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注:进士,可进而受爵禄也。
又特进。《后汉·和帝纪》:赐诸侯王公将军特进。注: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
又与餕同。《礼·祭统》:百官进彻之。注:进同餕。
又《字汇补》:与尽同。《列子·黄帝篇》:竭聪明,进智力。
又通作荐。《列子·汤问篇》:穆王荐之,张注荐当作进。
又《集韵》徐刃切。《正韵》齐进切。并与赆同。会礼也。《前汉·高帝纪》:萧何为主吏主进。注:主赋敛礼钱也。师古曰:进本作赆,声转为进。
又叶资辛切,音津。扬子《太玄经》:阳引而进,物出溱溱。
考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郎刃切,音晋。”谨照原文郎改即。“《列子·汤问篇》:王荐而问之。注:荐,犹进也。”谨照原文改穆王荐之,张注荐当作进。“《史记·高帝纪》:萧何为主吏主进。注:主赋敛礼钱也。师古曰,进,本作赆,声转为进。”谨按所引系《前汉书》注,则正文亦当引《前汉书》。《史记》改前汉。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3画,第二笔楷体是㇋(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写法】“⻌”从左、下包围“井”,顶部“井”高“⻌”低。“井”,两横上短下长,长横在横中线,竖撇沿竖中线下行。“⻌”,第二笔㇋(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集汇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