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姬传南归序
清代刘大櫆创作的散文
《送姚姬传南归序》是清代刘大櫆的作品。
作品原文
送姚姬传南归序(1)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2),亦将徒劳而鲜获。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3),余甚畏之(4)。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5)。亿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6)。太夫人仁恭有礼(7),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8)。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9),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10),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11),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12),而学殖将落(13),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文成公童子时(14),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15),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16),“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17),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18),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19),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20),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21)。若夫拥旄仗钺(22),立功青海万里之外(23),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24)。
姬传试于礼部(25),不售而归(26),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注释译文
注释
(1)姚姬传:姚鼐,字姬传。
(2)极:穷尽。勤劬(qú渠),勤劳,劳苦。
(3)甫弱冠:刚刚二十来岁。甫:方始,刚刚。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4)畏:敬畏,敬服。
(5)世父:伯父。南青:姚范,字南青,学者称姜坞先生,乾隆年间(1736—1796)进士,授编修,著有《援鹑堂笔记》等。姚鼐早年受教于姚范。
(6)尊府:父亲。垂髫(tiáo条):古时称儿童下垂的头发为垂髫,后引伸为童年。
(7)太夫人:指姚鼐的祖母。
(8)夜分:夜半。
(9)倏(shū书)忽:迅速,很快。
(10)以经学应举:刘大櫆曾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
(11)无何:不久。举于乡:乡试中举。乡试亦称省试,是在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诸生(秀才)俱可赴考,考中者为举人
(12)曩(nǎng):过去,先前。
(13)学殖:指学问的积累增长。殖:加多,增长。
(14)王文成:王守仁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曾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世称阳明先生,死后谥文成。
(15)射策甲科:考中进士。射策:原为汉代考试方法之一,办法是把问题写在“策”(竹简)上,按难易分甲乙两科,被考试者取策,回答策上所写问题,射策甲科,中者为“郎”(官称)。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16)莞(wǎn晚)尔:微笑的样子。
(17)不世之才:不是每世都有的人材,稀有的人才。
(18)不朽: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19)人皆可以为尧舜:语出《孟子·告子下》。
(20)悖天:违背天理。
(21)漫天:不尊重天理。
(22)拥旄(máo毛)仗钺(yuè月),举着旗子,拿着武器。
(23)立功青海:泛指到边疆杀敌立功。
(24)抑:还是。
(25)试于礼部:指会试。清代科举考试在京城举行的会试由礼部主持。
(26)不售:不成功,未考中。
译文
古代的圣贤之人,他们也许是能够得到上天照顾的原因吧,所以(他们)一生下来就爱学习,不到成年就学有所成了。如果等到老了再去学习,那么,即使他夜以继日地用尽所有的精力去勤奋学习,也将是徒劳而无所获的。
姚鼐字姬传,刚到二十来岁就已经无所不学了,我非常敬服他。姚鼐是我朋友季和的儿子,他的伯父就是(著名的)南青先生,回忆(我)年轻时与南青交往,(那时)南青才二十岁,姚鼐的父亲还没有长大成人,还未娶妻,姚鼐的祖母仁义恭敬很有礼节。我(每次)到姚家去,他的祖母都一定要摆酒设宴,一直饮到半夜才散席。此后,我一直在外漂泊,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再)回乡见到姚鼐时,这时姚鼐的年龄已经超过他父亲与我交往时的岁数了。第二年,我因为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再次来到京师。不久,就听说姚鼐乡试中举也来到了京城,还没有娶妻成家。我读他所写的诗文辞赋,几乎有赶上和超过我们这辈人的势头。姚鼐能够闻名于当世,这是本来就事先预料到的。只有我还像以前一样穷困无知,而学问的积累增长也将衰落。我不能不对姚鼐感慨赞叹啊。
从前王守仁小时,他父亲带他来到京城,京城的(许多)贵人见了他,都说他应该是第一流的,王守仁问什么是第一流,诸贵人说:“考中进士,做大官。”文成微微的笑着说:“恐怕第一流的应该是圣贤之人。”诸位贵人都非常惭愧。现在既然上天赋予姚鼐世以稀世的才华,并且姚鼐也有志于古人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做法,那考中进士做大官,不是姚鼐所追求的。如果他只是凭文章出众而名传后世,也不是我对姚鼐的期望。孟子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认为不值得去做尧舜,那是违背天理,有能成为尧舜的天资却说做不到,那是不尊重天理。像那举着大旗,手持武器,统领士兵,在遥远的边疆立下战功,这是英雄豪杰们所做的,而我认为还是其次的。
姚鼐参加了礼部组织的考试,没有考中要回乡,于是我就写了这篇序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他。
作品鉴赏
姚鼐二十举于乡,至京赴会试,不第,刘大櫆写文章赠给他。姚鼐《祭刘海蜂先生文》谓“贱子既冠,于京复见,先生以执手,为我磋叹,嗣学古人,以任道期,亹亹(wěi wěi)其文,以赠吾离”,即指此文。文中可见刘、姚的亲密关系以及刘对姚的推重,其间也多少流露了一点老大无成的感慨。
作者简介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诸生,雍正年间(1723—1735)时两举副贡生,乾隆年间(1736—1796)应博学鸿辞,皆未成;晚年为安徽黟县教谕数年,后归故里,一生很不得志。刘大櫆为文以才气著称,早年以布衣游京师,方苞读了他的文章,极为叹服,说:“如苞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姚鼐曾从其学古文,为桐城派创始人之一。其文论主张“义理、书卷、经济考,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一事”,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现,这对方苞的文论是一个发展。刘氏散文长于气势,富有文采,内容多怀才不遇的牢骚,于时弊亦间有指摘。亦工诗,其诗作也常为时人所称道。著有《刘海峰诗文集》,《论文偶记》等。《清史稿》有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5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