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生
汉语词语
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后汉书·桓荣传》“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详细解释
含义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诸生许用德。——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1.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
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2.指儒生。
《史记·曹相国世家》:“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俗)诸儒以百数。”
《汉书·叔孙通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3.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
韩愈进学解》:“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
《通俗编·文学·诸生》:“诸生犹诸侯,虽一人亦得云诸。”
出处
(1).各种生物。《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吕氏春秋·仲冬》:“阴阳争,诸生荡。”
(2).众有知识学问之士;众儒生。《管子·君臣上》:“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尹知章注:“谓授诸生之官而任之以职也。生,谓知学之士也。”《史记·孝武本纪》:“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汉书·叔孙通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南朝 梁 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本自诸生,家承素业。”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始皇﹞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3).众弟子。 唐 韩愈太学生何蕃传》:“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於助教博士。”《新唐书·高智周传》:“俄拜寿州刺史,其治尚文雅,行部,先见诸生,质经义及政得失,既乃录狱讼,考耕饷勤堕,以为常。” 宋 王安石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沿袭,然后施之职事,则以缘饰治道,有大议论则以经术断之是也。”
(4).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 明 叶盛《水东日记·杨鼎自述荣遇数事》:“翌日,祭酒率学官诸生上表谢恩。”《明史·文苑传二·罗玘》:“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明·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迩公(袁可立)方为诸生,嗛嗛苦不足以供笔研。” 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应童子试,援笔立就如宿构,为诸生,以忠义自许。” 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谢山先生年十四,补诸生,例谒学宫。”
相关词语
补诸生
关键在这个“补”字上,一般指进入国学学习,类似于免试入学。国学也叫国子学,也叫国子监,都是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才有资格入学,不需要考试,相当于中央党校。
民间极端俊异者,也可进入,但须由地方层层考试选拔推荐。学习生活费用、往返省亲路费,国家负担。“国子”就是国家之子,就是皇亲国戚王公重臣之子弟。
参考资料
诸生.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0 21:48
目录
概述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