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逃(读táo)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时期文字。本义是逃亡。后又引申为躲避,还引申为离开的意思。
字源演变
“逃”字最初见于战国时期文字。战国时期这个字有两种写法(图1、图2)。图2与图1相比,变得更加的规整。随后发展到《说文》中的小篆文字时期,字形与战国时期文字相比变得更加的宽阔,有人说字形变成这样是为了逃跑,但并没有确实的资料记载。到汉代文字时期(图4),字形已接近于现代楷书书写。后面便没有很大变化,直至发展到了现代汉语。
逃字是形声兼会意字,形旁声旁,表音。字形左边很像路和脚,意思是逃走;右边为“兆”,代表字音。同时,“兆”有征兆的意思,这里是说人看到危险的征兆后才会逃离。本意为逃亡。现在,“逃匿”“逃敌”“逃遁”等沿用的都是“逃”的本义。此外,这个词还可以引申为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如“逃税”。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辵部】徒刀切
亾也。从辵兆声。
说文解字注
亡也。亡逃互训。
从辵兆声。徒刀切。二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徒刀切。音陶。《说文》:亡也。《书·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注:谓有罪逃亡之人也。
又《广韵》:避也,去也。《史记·吴世家》:季札让逃去。注:谓让位而逃也。《后汉·谢该传》:良才抱璞而逃,所谓往而不返者也。
又通作跳。逸去也。《史记·高祖纪》:项羽围成臯,汉王跳。注:音逃。《前汉·燕王泽传》:跳驱至长安。
又叶田黎切。音题。刘歆《列女赞》:衞君不听,后果遁逃。许不能救,女作载驰。《集韵》:逃,俗作迯,非是。
字形书法
异体字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赏析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2 12:26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