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实就虚
汉语成语
避实就虚(拼音:bì shí jiù xū)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孙武《孙子·虚实》。
成语出处
春秋·孙武《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避实就虚”。
成语典故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据《史记》和有关史料记载,青年时期的孙武为避齐国内乱而奔吴,隐居吴中穹隆山,后“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于是,孙武遂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闾强吴图霸。阖闾死后,孙武继续辅佐阖闾之子夫差,到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后,吴国终于取代晋国成为霸主。其中,孙武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司马迁说:“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武晚年急流勇退,安心著述,从而为后世留下了一本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是中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兵学著作。其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被尊奉为”百世兵家之师”。
《孙子兵法》内容深邃、语言精辟,其中的好多词句成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成语、格言。《虚实篇》是《孙子》中卷的第二篇,主要论述如何使敌虚而我实,以达到战斗中以实击虚,夺取胜利的目的。实,指兵力集中而强大;虚,指兵力分散而薄弱。魏武帝曹操在解这篇的题旨时说,能够做到虚彼、实已,就有取胜的把握。
孙武在《虚实篇》中运用流水的变化;五行(金、木、水、火、土)的互生互克;四季的交替,月亮的圆缺等自然现像,通俗地指出,根据敌情的变化,避实就虚地去夺取胜利。孙武说:作战的方式、方法,像水的流动一样。水流是避开高处往低处流,用兵则应避开实处而击其虚处。水适应地形而流动,用兵则应针对敌情去取胜。所以说用兵没有一定的势,流水没有一定的形。能因敌情变化而取胜,叫做用兵如神。所以说五行之中没有哪一行是常胜的,春、夏、秋、冬四时交替,没有哪一季是固定不变的,日子有短有长(冬短、夏长),月亮有缺有圆(没有固定不变的)。根据孙武的这些论述,后人引申出了“避实就虚”这句成语,原指在军事上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其薄弱环节。现在有时用来指躲开实质性的问题,尽说空话。
成语寓意
“避实就虚”一般是军事上的谋略。其意是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力量薄弱的地方。在经济领域中,这一谋略也具有实际意义。面对实力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在没有取胜把握的情况下,应该发扬主动、灵活的精神,另觅他途,在没有强大竞争对手的地方再施展自己手脚,实现自己的目标。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避实就虚”指避开对方的主力,攻击其薄弱之处。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避实就虚”也作“就虚避实”。
运用示例
汉·刘安《淮南子·要略训》:“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赵尔巽《清史稿·洪承畴传》:“若闻我师西进,必且避实就虚,合力内犯。”
赵尔巽《清史稿·洪秀全传》:“又能取远势,声东击西,就虚避实,其以进为退,以退为进,往往令人不测,随其术中”也指回避实质性问题。
刘绍棠《村妇》卷二:“黄先生下一步打算怎么走?牛蒡避实就虚,不离主题。”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一三章:“而新七十九团则可避实就虚,不仅压力小得多,而且可以趁机扩大战果,前所未有地捡上一个大便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15:49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