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军,男,中国国籍,生于1970年6月,汉族,四川
大竹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陕西省“
三秦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
导师。
人物履历
教育经历
2005-2007 年,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学院,博士后,导师:
王德明、
何学秋和
林柏泉;
1999-2004 年,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博士,导师:
徐通模;
1993-1996 年,
西安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硕士,导师:
徐精彩;
1989-1993 年,
湘潭矿业学院(今
湖南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本科/学士。
工作经历
2009-2010,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能源所,
访问学者;
2008-2008,德国TU Bergakademie Freiberg,采矿系,
访问学者;
2005-2007,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博士后;
2004-,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安全工程系,教授、博导;
2003-2003,
奥地利Graz技术大学,
环境工程系,访问研究;
2002-2004,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安全工程系,副教授;
1996-2002,
西安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助教、讲师。
曾任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安全监管监察学院(西安)执行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2020年12月,任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
2024年6月,任西安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职务任免
2024年6月5日,陕西省政府决定,任命:邓军为西安科技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
2024年6月6日上午,西安科技大学在雁塔校区北院召开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省委、省政府决定:邓军同志任西安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担任职务
邓军是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煤矿
灾害防治工程中心主任,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
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计划支持,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个人荣誉
获第十三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获第四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
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被评为煤炭行业科技创新人才
获“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被评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12年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授予“陕西省师德楷模”荣誉称号
2015年4月被陕西省推荐为201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人选
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矿井自燃火灾的机理、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或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
纵向科研项目。主要科研成果于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0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8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5年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等。并获国家
实用新型专利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2002-2006发表的文章中有29篇被EI、SCI收录;有26篇被CSCD收录,1篇被引用;12篇被中国引文数据库(
CNKI数据库)收录,被引用22次;2008-2013年发表的文章中有25篇被EI、SCI收录;10篇被被CSCD收录;93篇被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收录。
取得主要研究成果有:①通过煤分子表面活性基团氧化微观反应模拟研究,分析计算出煤表面活性基团及
芳香环氧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
化学动力学参数,分析得出确定了控制煤低温氧化的主要活性基团和关键环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煤氧复合机理奠定了基础;②设计和建造了装煤量为1.5吨的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并根据实验结果,对
煤自燃过程中的特性参数、
极限参数和发火期等量化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把煤自燃机理的研究从定性提高到定量;③通过对煤自燃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确立了煤自燃预测的理论基础,并分别根据采空区和巷道
煤层自燃的特点,结合煤矿现场实际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自燃危险性及发火期
预测模型,并开发出相应预测软件,实践证明该预测技术精度较高,能满足现场需要;④建立了矿井实际煤层
自然发火期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形成了煤自然发火期预测理论,为煤层自燃火灾早期防治奠定了基础;⑤针对煤层自燃的特点,参与研制开发出凝胶、复合胶体、胶体泥浆、粉煤灰胶体等系列胶体防灭火材料、设备和工艺系统。
主要成果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煤炭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和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先后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中20多个局、矿的国有煤矿以及10多个地方煤矿中直接推广应用,为易燃煤层开采提供了一项有效的防灭火技术保障。经常深入现场第一线,结合现场实际需要进行科研或技术服务,应用研究成果进行灭火救灾工作,其中直接参与指挥扑灭煤层自燃火灾30余次,确保了几十个综采面的安全生产,稳定了职工队伍,为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从火区抢撤出了上亿元的设备,解放出三千多万吨冻结煤量,新增产值38.76亿元;新增利税11.04亿。
获奖情况
发明专利
可燃气体、
粉尘爆炸、传播及抑爆特性测试装置,200910022903,2011-6-15;
用于
矿井火灾防治的发泡膨胀充填剂,200810236488.2,2012-3-21;
用于煤矿防灭火的地面制浆系统,200910304321.X,2011-7-27;
矿山救援无线多媒体指挥系统,201110004011.3,2012-9-5;
煤矿回采
采空区的气体检测方法及其装置,200910021274.8,2012-7-25;
用于煤层火灾治理的稠化
胶体,200610105081.7,2010-9-8;
用于煤层火灾治理的复合胶体,200610104703.4,20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