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俄语:Антон Иванович Деникин,1872年12月16日-1947年8月8日),
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白卫军首领之一,俄国步兵中将。出生在华沙郊区。1892年和1899年先后毕业于基辅步兵士官学校和总参学院。参加过日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历任旅长、师长。1916年秋任
罗马尼亚方面军步兵第8军军长。
邓尼金出生于
波兰华沙附近的一个小城,后进入基辅军校学习,1892年和1899年先后毕业于基辅步兵士官学校和总参学院。1905年参与日俄战争。
二月革命(1917年)后,邓尼金出任俄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最高统帅参谋长、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司令,辅佐三任总司令。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后,邓尼金也受到牵连,于1917年9月同科尔尼诺夫一同被捕。
十月革命后,邓尼金越狱逃往俄国南部,与科尔尼洛夫等在北高加索组织了一支由一部分黑海舰队、“士官生”、顿河哥萨克、高加索各地区、乌克兰军区白军组成的“志愿军”进行反对苏联共产党的军事行动。1918年4月,邓尼金成为这支军队的指挥官(即任“志愿军”司令)。同年秋,在协约国扶持下担任“南俄武装力量”总司令,在其盘踞地区建立地主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他率领
白卫军从顿河出发由南方北上,大举进犯
莫斯科,并几乎攻占莫斯科,但10~11月被红军击溃。进攻莫斯科失败和北高加索
白卫军被粉碎后,邓尼金率部退入克里米亚半岛,他的领导地位也被迫交给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
1920年4月5日,邓尼金携家人来到
英国,8月来到比利时,开始编写五卷本著作《俄国内乱史》。1926年,邓尼金定居法国继续从事写作。1936年,他主办一份名为《志愿军》的报纸,被视为世界各地200万白俄流亡者的精神领袖。
当时正值希特勒上台,邓尼金多次发表演说和文章,谴责希特勒的罪恶行径,称其为“俄国最险恶的敌人”。他除了号召旅居欧洲的白俄为遭受苦难的西班牙平民募捐外,还默许
苏联(1922年苏俄改称苏联)情报部门秘密组织在法国生活着的白俄参加国际纵队,到西班牙与法西斯作战。
1939年9月1日,二战全面爆发,邓尼金开始撰写《俄国军官之路》,该书被认为是《俄国内战史》的续集。1940年6月22日,法国维希政府向
纳粹德国投降,邓尼金再次开始流亡生活,并在法国小城布尔歇完成了《俄国军官之路》。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偷袭苏联,卫国战争爆发。邓尼金以个人名义呼吁全球的俄罗斯人团结起来,为民族而战。为此,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开始改变对邓尼金的看法,出现了“爱国将领”的字眼。
但这并不意味着邓尼金改变了敌视苏维埃政权的态度。1945年二战结束后,他多次致信盟军司令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呼吁他停止向苏联移交前俄国军官,停止与苏联政府的合作。
十月革命后在北高加索和顿河流域南部掀起了叛乱,1919年春当亚历山大·高尔察克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时,邓尼金也同时呼应。高尔察克失败后,协约国给邓尼金大量的人力物力援助,帮助邓尼金训练15万军队。1919年6月,邓尼金兵分三路向北进犯,占领塞瓦斯托波尔和察里津。7月3日,邓尼金发布进攻莫斯科的命令, 8月底占领基辅和乌克兰大部分地区。9月3日,再次发出进攻莫斯科的命令。20日,占领库尔斯克。10月中旬,又占领
奥廖尔,库图拉,离莫斯科只有200多公里。
在这紧急关头,俄共党中央于1919年7月9日发布
列宁起草的公开信《大家都去与邓尼金作斗争!》,并于1919年9月26日开始征收党员周活动,有20多万名优秀工农分子入党并大部奔赴前线。南方战线司令员叶戈罗夫和军事委员斯大林日夜筹划反击。1919年10月11日,红军集中优势兵力转入全线反攻。至11月,红军解放
奥廖尔、库尔斯克、哈尔科夫和基辅。
1920年初,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指挥高加索战线红军击溃邓尼金主力,进入
北高加索。邓尼金逃往国外,其残部由
弗兰格尔率领逃到
克里米亚半岛。
协约国组织的以邓尼金为主力的对苏维埃俄国的第二次进攻终于彻底失败。